数据集名称 | 1951-2015年候尺度中国台站雪深网格化数据集 |
---|---|
英文名称 | Gridded data set of snow depth at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1951-2015 |
DOI | 10.12072/ncdc.CCI.db0033.2020 |
数据引用url | http://www.dx.doi.org/10.12072/ncdc.CCI.db0033.2020 |
数据共享方式 | 离线申请 |
数据加工方法 |
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预处理遵循以下规范:由于中国逐日积雪深度资料缺测较为严重,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料,项目计算了候尺度最大积雪深度,并作为项目后续研究的基础数据。为了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代表性,项目进行插值计算时只保留了在1981-2010年有效数据>=20年的台站。在进行区域平均时,按照东北区域(40°N以北,115°以东)、西北区域(40°N以北,105°以西)、青藏高原区域(40°N以南,105°以西),以及三大区域中未包括的其它区域进行计算,若区域内有效数字少于该区域总站数或网格数的一半,则赋为缺测。 |
---|---|
数据采集时间开始 | 1951年01月01日 |
数据采集结束时间 | 2015年12月06日 |
采集地点 | 中国,气象观测台站 |
数据量 | 35.937 M |
数据格式 | Bin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年 |
坐标系 | 无 |
投影 |
数据质量描述
本数据集插值方法与其他插值方法得到的网格化数据相对差值较小,隆冬季节东北和西北地区平均雪深差异均可控制在1%以内,青藏高原略高,为7%。春秋两季平均雪深差异,东北地区约为1~7%,西北地区约1~15%,青藏高原4~5%。
数据源描述
原数据来自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整理发布的中国700站逐日雪深数据集。
数据集摘要
本数据集中的数据是基于中国700多气象观测台站的逐日积雪深度资料,利用每个台站雪深的空间代表性,及其与周围台站雪深的函数关系,研制了适用于中国积雪深度的最优空间插值算法,并生成了中国0.5度网格化逐候积雪深度数据。本数据集时间范围为数据集文件命名格式为SDYYYYMM.bin,其中YYYY表示4位年份,MM表示2位月份,每个文件包含6个候。指标是候最大积雪深度,单位为厘米。
项目支持信息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2013CBA01802 | 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复杂地形积雪遥感及多尺度积雪变 化研究 | 973项目 |
2 | 2013CBA01800 | 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 973项目 |
马丽娟,1951-2015年候尺度中国台站雪深网格化数据集,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www.ncdc.ac.cn),2020,doi:10.12072/ncdc.CCI.db0033.2020
# | 标题 | 格式 | 文件大小 |
1 | 1951-2015年候尺度中国台站雪深网格化数据集.rar | None | 18.6 MB |
2 | 数据文档_1951-2015年候尺度中国台站雪深网格化数据集.doc | None | 225.8 kB |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5-2021 备案号:陇ICP备05000491号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0931-496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