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1991-2000年砚瓦川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使用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器和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使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砚瓦川流域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降水量摘录数据、各时段最大降水量数据(按分钟和按小时摘录)。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桥沟流域3个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通过径流站测流断面水位观测,泥沙取样,计算产流时的径流、泥沙量。数据包括桥沟流域站点分布图、径流站测流断面图、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径流站情况见《桥沟流域2011-2018年情况说明》。
该数据集为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全流域的水流长度数据集。
水流长度是指地面上一点沿水流方向到其流向起点〈终点)间的最大地面距离在水平面 的投影长度。水流长度在水文中是水土保持的主要因子。 其他条件相同时,水力侵蚀的强度 依据水流经过的坡的长度来决定,坡面越长,汇集的流量越大,水的侵蚀力就越强。水流长度 接影响地面径流的速度,从而影响对地面土壤的侵蚀力。
数据分为顺流(down)和逆流(up)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南小河沟流域9个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包括南小河沟流域方家沟畎,何家庄,帅家堡、下寺肴、杨家沟、董庄沟、十八亩台、花果山水库出口、湫沟9个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降水量摘录数据、各时段最大降水量数据。(按分钟和按小时摘录,其中表二按分钟摘录,表三按小时摘录)
长时间序列中国植被指数数据集是主要针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km自1998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天最大化NDVI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南小河沟流域25个径流场,共有14个裸地坡度小区7个测点,6个林地4个测点,5个自然荒坡地5个测点的土壤含水率观测数据。在2011~2015年5~9月间,2016~2018年4~10月间,每月1日、11日、21日用土钻在小区保护带内分层取样,分层深为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每层取样一个,用烘干重差法计算土壤含水量,其值为该土层土壤含水率,降雨产流后加测雨后土壤水分。
本数据集包括自1957、1960、1976、1985、1993、2009年老虎沟12号冰川面积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长期定位、定点观测观测。
本数据集为2001-2010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花果山水库出口、十八亩台、杨家沟及董庄沟,四个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径流站的试验观测断面为巴歇尔量水堰、三角槽量水堰,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南小河沟流域逐日平均流量数据、逐日平均含沙量数据、逐日平均输沙率数据、洪水水文要素摘录数据、逐次洪水测验成果数据。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9日至11月24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2号点-312桥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1964-1981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吕二沟流域沟口径流站的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吕二沟观测断面为自然梯形断面;径流观测采用浮标法测流速,流速面积法计算流量;泥沙取样与测流同步进行,取样次数与测流次数相同,采用水边一点法取沙样,置换法测含沙量。数据集包括实测流量成果表、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逐日平均流量表、逐日平均含沙量表、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表。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9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6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970E, 38.87116N,海拔1562.97m。
本数据集为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海拔4800米气象站2009年逐日气象数据,包括:日均气温值、日平均相对湿度值、逐日气压值、日平均降水值、日净辐射值。因气象站部分测量元件损坏,缺失部分气象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1991-2000年南小河沟流域杨家沟、董庄沟及十八亩台3个蒸发量观测点的逐日水面蒸发量。蒸发量观测仪器型号为HY.AM3小型蒸发皿,口径20cm,观测精度0.1mm。每日8时观测一次,封冻期间每五日观测一次。蒸发皿的蒸发量用同规格雨量杯或专用台秤观测。蒸发皿的原状水为20mm,在前一天8时用量杯盛水20mm,注入皿中经24小时后将皿内剩水倒回量杯中,其减少量即为本日的蒸发量。
本数据集为2018年红旗拉普32m气象观测塔观测数据集,使用的是美国campbell公司的温湿度、风速风向、辐射、地温、涡动相关等探测仪器进行观测获取的半小时数据集。数据包括气象数据、湍流通量数据和辐射数据。数据文件包括:梯度探测数据2018_HQLP_35MTower_Halfhour.csv、辐射和土壤2018_HQLP_32m_soil_Halfhour.csv、涡动2018_HQLP_35mTower_EC_IRGASON_Flux_Halfhour.csv。
本数据集为2001-2010年桥沟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桥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裴家峁沟(无定河一级支流)的一级支流。桥沟流域共布设了桥沟1号、桥沟2号、桥沟3号和桥沟5号四个雨量站,使用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流域站网布设图、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桥沟流域雨量站基本情况等详见《桥沟流域2001-2010年情况说明》。
本数据集为2013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准辐射系统数据集,使用vaisala公司的辐射探头及采集器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小时。数据包括总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净辐射、紫外辐射A辐射、紫外辐射B辐射、土壤热通量、反照率等。数据文件名称为TZ_SOLAR_YYYY.CSV。
该数据根据我国北京石花洞石笋的年层厚度与气象观测数据的相关性重建而来。土壤二氧化碳和洞穴滴水所反映的温度信号被土壤-有机质-二氧化碳系统放大,并被石笋的年层序列记录下来。尽管温度在最近的几千年中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但重建温度揭示出气候在百年尺度上存在着反复的快速变暖现象。这个结果与北半球其它不同记录相关,表明在亚千年尺度上气温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存在一个亚半球的影响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0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本数据的提供单位是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提供,对青藏高原通天河南岸地区冻土活动层进行观测,由布设专业观测探头测得。数据详细解析:SOIL T为土壤温度、单位为摄氏度(℃);WATER为土壤水分、单位为(/cm^3)。
本数据集为1976-1980年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自记雨量计故障时使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砚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降水量摘录数据,各时段最大降水量数据(按分钟和按小时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