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详细反映了我国11个植被类型组、54个植被型的796个群系和亚群系植被单位的分布状况、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同时反映了我国2000多个植物优势种、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实际分布状况及优势种与土壤和地面地质的密切关系。由于本数据集属于现势植被图图种,故反映出我国植被近期的质量状况。
其中shp矢量数据属性项及中英文对照图例内容均包括12项:1、Vege_id(即植被群系编号);2、新编号;3、植被群系和亚群系;4、植被型编号;5、植被型;6、植被型组编号;7、植被型组;8、植被大类;9、Vegetation formation and sub-formation(植被群系和亚群系的英文);10、Vegetation type(植被型的英文);11、Vegetation type group(植被型组的英文);12、Vegetation mega group(植被大类的英文)。
本数据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81-2010年间全国2207个气象观测站资料,通过多年平均降水量P与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E0的比值,计算各站点多年平均干燥度指数AI数据,在利用海拔、温度、降水、植被等数据作为辅助变量,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法(GWR)插值成1 km格网数据,最后通过祁连山地区矢量边界裁剪,生成祁连山地区1981-2010年多年平均干燥度指数(AI)数据。
2012-2013年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期间采用小数码(哈苏 H4D-60)航拍对达尔克冰川监测点复测,确定达尔克冰川运动矢量数据、地面控制点数据和影像图片。该数据经过了标准化的处理和质量控制。达尔克冰川是南极冰盖边缘一条冰盖溢出型冰川。对达尔克冰川的运动进行观测,有助于研究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南极气候变化等。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2000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陈家梁子(N26°14′51″,E103°11′5.27″)1999-2005,2011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10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4′,E 080°07′;海拔高度:3433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风速、2m风向。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2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08′;海拔高度:3212 m;观测项目包括2m、1m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地表、0m、2m、0.5m、1.0m地温。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各样本年1963年、1968年、1973年、1977年、1980年、1986年、1990年、1993年、1996年、1999年、2002年、2006年、2009年、2013年绿洲积统计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地貌类型图是图集陆地表层篇中的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100万地貌数据、黑河流域边界数据、2010年黑河流域道路数据、2008年100万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2009年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2009年10万河流数据。
本数据集在评价已经有土地覆盖数据的基础上,基于证据理论,将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植被图集(1:100万)的植被型分类、中国1:10万冰川图、中国1:100万沼泽湿地图和MOD IS 2001年土地覆盖产品(MOD12Q1)进行了融合,最终基于最大信任度原则进行决策,产生了新的、IGBP分类系统的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数据。
新的土地覆盖数据在保持了中国土地利用数据的总体精度的同时,补充了中国植被图中对植被类型及植被季相的信息,更新了中国湿地图,增加了中国冰川图最新信息,使分类系统更加通用。
1000年(公元1000年-公元2000年)石笋和树轮集成年平均温度重建数据 yearA.D annual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ATR) anomaly of ATR anomaly of annual temperature simulation
本数据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冰湖数据根据2005年ETM遥感影像,参考Spot及GeoEye-1等高分辨率影像采集而来,数据集为雅鲁藏布江10万流域边界、冰湖、河流数据空间及属性数据,包括以下文件:Brahmaputra_Boundary, Brahmaputra_Glacical_Lakes,Brahmaputra_Rivers。
比例尺为1:100000
Ningxia_City_point(城市居民点)属性字段
a.名称解释
字段1:Basin_Code(流域名称)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2:gl_coad(冰湖编码)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3:Longitude(冰湖经度)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4:longitude (冰湖纬度)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5:altitude(高程点)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6:gl_area(冰湖面积)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7:gl_Length(冰湖长度)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8:gl_class(冰湖等级)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9:datasource (影像)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10:gl_orient (冰湖朝向)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11:dist2gr (冰湖到冰川的距离)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12:Ds_date1 (影像时间) 数据类型:Date(8)
b. 量纲(度量单位)
gl_Length(冰湖长度):公里;gl_area(冰湖面积):平方公里;dist2gr (冰湖到冰川的距离):公里
冰湖属性中,冰川到冰湖的距离(dist2gr)有些是没有对应冰川的,值是0;冰湖朝向(gl_orient)有些湖是没有朝向的在,值是0
作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905-2-5《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专题的重要内容,从1993年起,中山站用气科院提供的BREWER臭氧探测仪器(#074)进行了大气臭氧总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量及紫外UVB观测。所用探测方法与国内BREWER站相同,按中国气象局大气特种监测网“BREWER仪器观测规范”进行。本数据集为1997年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获得的臭氧和SO2资料。本数据集为作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905-2-5《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专题的重要内容,从1993年起,中山站用气科院提供的BREWER臭氧探测仪器(#074)进行了大气臭氧总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量及紫外UVB观测。所用探测方法与国内BREWER站相同,按中国气象局大气特种监测网“BREWER仪器观测规范”进行。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考察1993-2014年中山站臭氧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基于冰川编目数据和668景Landsat TM/ETM+/OLI影像,结合ArcGIS和ENVI软件、NDWI和Google Earth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提提取距离冰川边界向外10 km缓冲区内的冰湖边界。
在1990和2018年两期冰湖数据集中,高亚洲地区共有27,205和30,121个冰湖,面积区间为0.0054-6.46 km2,总面积分别为1806.47±2.11和2080.12±2.28 km2。本次冰湖编目数据集为高亚洲地区水资源评价、冰湖溃决洪水评价、冰川水文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本数据集为1970年代、1990年代、2000年、2010年塔里木河绿洲数据,包含塔里木河绿洲的 (13)tm_oasis_1970 (14)tm_oasis_1990 (15)tm_oasis_2000 (16)tm_oasis_2010
本数据集的源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100万中国土壤图(Shi et al., 2004)和8595个土壤剖面。连接时考虑到了剖面与图斑间的距离、土壤剖面个数和土壤分类信息。具体说明请见相关论文及网页。
文件包括:
sand1.flt, clay1.flt –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flt, clay2.flt –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psd.hdr – 头文件:
ncols – 列数
nrows – 行数
xllcorner – 左下角纬度
yllcorner – 左下角经度
cellsize – 单元格大小
NODATA_value – 空值
byteorder - LSBFIRST, Least Significant Bit First
TIFF 栅格文件包括:
sand1.tif, clay1.tif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tif, clay2.tif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数据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globalchange.bnu.edu.cn/research/soil
该数据集为疏勒河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数据集是主要针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包含1998-2008年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天最大化NDVI,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旬。
文件格式:.hfr和.img文件各一个。文件命名规则为:CHN_NDV_YYYYMMDD,其中YYYYMMDD就是该文件代表的当天日期,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件的主要标识。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后缀名为.IMG和.HDF的遥感影像文件文件,都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2000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