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近50年新疆1:200万和1:500万自然灾害数据集

本数据集包含2个数据集:地质灾害数据集和气象灾害数据集;地质灾害数据集有新疆地震裂度分区图和新疆公路主要自然病害分布图,比例尺1:200万,参照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1993年印制的1:100万“新疆地貌交通图”等资料编绘成图;气象灾害数据集有年大风日数分布图(天)和一日最大降水量分布图(mm),比例尺1:500万,参考资料年代1961-2000年;本数据集主要反映近50年新疆自然灾害情况。

2010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0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6′,E 080°06′;海拔高度:373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湿度、2m风速,1m气温、1m湿度、1m风速,1.5m总辐射、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观测。由于气象站倒伏或供电故障,缺测较为严重。

基于《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和地下冰状态图》的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冻土分布图

字段说明:

Num_code(冻土属性编码)

Combo(冻土属性)

extent(冻土范围)

content(含冰量)

属性对照如下:

(1)冻土属性对照表:

0 (No information )

1 - chf (Continuous permafrost extent with high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2 - dhf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extent with high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

3 - shf (Sporadic permafrost extent with high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

4 - ihf (Isolated patches of permafrost extent with high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

5 - cmf (Continuous permafrost extent with medium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

6 - dmf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extent with medium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

7 - smf (Sporadic permafrost extent with medium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

8 - imf (Isolated patches of permafrost extent with medium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9 - clf (Continuous permafrost extent with low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

10 - dlf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extent with low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

11 - slf (Sporadic permafrost extent with low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

12 - ilf (Isolated patches of permafrost extent with low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ck overburden)

13 - chr (Continuous permafrost extent with high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n overburden and exposed bedrock )

14 - dhr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extent with high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n overburden and exposed bedrock )

15 - shr (Sporadic permafrost extent with high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n overburden and exposed bedrock )

16 - ihr (Isolated patches of permafrost extent with high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n overburden and exposed bedrock)

17 - clr (Continuous permafrost extent with low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n overburden and exposed bedrock )

18 - dlr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extent with low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n overburden and exposed bedrock )

19 - slr (Sporadic permafrost extent with low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n overburden and exposed bedrock)

20 - ilr (Isolated patches of permafrost extent with low ground ice content and thin overburden and exposed bedrock )

21 - g (Glaciers)

22 - r (Relict permafrost)

23 - l (Inland lakes )

24 - o (Ocean/inland seas )

25 - ld (Land)

(2)冻土范围对照表

c = continuous (90-100%)

d = discontinuous (50- 90%)

s = sporadic (10- 50%)

i = isolated patches ( 0 - 10%)

(3)含冰量对照表

h = high (>20% for "f" landform codes) (>10% for "r" landform codes)

m = medium (10-20%)

l = low (0-10%)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蒋家沟门前沟1号支沟右岸下游温度水分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蒋家沟门前沟1号支沟右岸下游(坐标E103.1536783 N26.2518016)温度水分数据。以观测坐标点为起点间隔5米设置3个观测点埋设传感器(分别编为1号传感器,2号传感器,3号传感器),观测数据包括设备电压(单位:伏特),以及每处观测点断面10cm、20cm、30cm处的水分含量(单位:百分比)和温度(单位:摄氏度)

张掖市200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集

该数据集来自中科院寒旱所颜长珍等人完成的张掖市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该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有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5个二级类,覆盖甘肃省张掖市五县一区,据范围覆盖张掖市。

新疆阿克苏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1975年)

本数据为1975年新疆阿克苏土地利用类型图,比例尺为1:10万,数据库类型为栅格数据,本数据主要目的是研究新疆典型区绿洲变化过程。

土地利用类型图分类代码: (1)林地 (2)水体 (3)农用地 (4)灌丛 (5)草地 (6)裸地 (7)建设用地 (8)常年冰雪

2014/2015年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浓度数据

2015年1月,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土壤样品,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浓度。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陆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多环芳烃具有毒性、遗传毒性、突变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可造成多种危害。多氯联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物,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2002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号断面逐日降水量

该数据集采集了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一号断面的2002年的逐日降水资料。1号冰川水文点设在离1号冰川末端300m的河道上,实施1号冰川冰雪径流的监测,断面海拔3659m,流域面积3.34km2,其中冰川面积1.74km2。为混凝土矩形断面(高1.0m,宽1.6m),气象场设在断面左岸。

面向陆面过程模型的中国土壤水文数据集

本数据采用土壤转换函数以砂粒、粉粒、粘粒、有机质、容重作为输入估计出土壤水文参数,包括Clapp and Hornberger函数和van Genuchten and Mualem函数的参数、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中位数和变异系数(CV)提供的估计。

数据集为栅格格式,分辨率为30弧秒,土壤垂直分层为7层,最大厚度1.38米(即0 - 0.045,0.045 - -0.091,0.091 - -0.166,0.166 - -0.289,0.289 - -0.493,0.493 - -0.829,0.829 - -1.383米)。

数据采用NetCDF格式存储,数据文件名称及其说明如下:

1.THSCH.nc: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of FCH

2.PSI_S.nc: Saturated capillary potential of FCH

3.LAMBDA.nc: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dex of FCH

4.K_SCH.nc: Saturat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FCH

5.THR.nc: Residual moisture content of FGM

6.THSGM.nc: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of FGM

7.ALPHA.nc: The inverse of the air-entry value of FGM

8.N.nc: The shape parameter of FGM

9.L.nc: The pore-connectivity parameter of FGM

10.K_SVG.nc: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FGM

11.TH33.nc: Water content at -33 kPa of suction pressure, or field capacity

12.TH1500.nc: Water content at -1500 kPa of suction pressure, or permanent wilting point

2011年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集

该数据集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黑河流域中游1:10万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黑河流域2011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集是

黑河流域1:10万(2011年)土地覆被数据和以往土地覆被采用同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5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

土地覆被分类属性: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属性编码 空间分布位置

耕地:平原旱地 123 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前带、河流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水源短缺灌溉条件较差)。

丘陵旱地 122 主要分布在丘陵区,一般状况下地块分布在丘陵的缓坡以及墚、卯之上。

山区旱地 121 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在4000米以下的山坡(缓坡、山腰、陡坡台地等)及山前带上。

林地:有林地(乔木) 21 主要分布在高山(海拔4000米以下)或中山坡地、谷地两坡、山顶、平原等。

灌木林地 22 主要分布在较高的山区(4500米以下),多数分布山坡和山谷及沙地。

疏林地 23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及沙地、戈壁(壤质、沙砾质)边缘。

其他林地 24 主要分布在绿洲田埂,河边、路边及农村居民点周围。

草地:高覆被草地 31 一般分布在山区(缓坡)、丘陵(陡坡)及河间滩地、戈壁、沙地丘间等。

中覆被草地 32 主要分布在较干燥地方(隔壁低洼地和沙地丘间地等)。

低覆被草地 33 主要生长在较干燥地方(黄土丘陵上和沙地边缘)。

水域:河渠 41 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耕地以及山间沟谷内。

湖泊 42 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

水库坑塘 43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谷内,周围有居民地和耕地。

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44 主要分布在(4000以上)高山顶部。

河滩地 46 主要分布在高中低山坡面沟谷、山前、平原低地、河湖盆边缘等。

居民地:城镇用地 51主要分布在平原、山区盆地、坡地及沟谷地台地。

农村居民地 52主要分布在绿洲、耕地及路边、塬面、坡上等。

工矿和交通用地 53一般分布在城镇外围、交通较发达区域和工业采矿区。

未利用土地:沙地 61大多分布在盆地、河流两侧、河湾及山前戈壁外围。

戈壁 62主要分布在风蚀较强有沙源物质输送的山前带。

盐碱 63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及干湖泊及湖泊边。

沼泽 64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地段。

裸土 65主要分布在较干旱地区(山间陡坡、丘陵、戈壁),植被盖度<5% 。

裸岩 66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石质山区(风大、少雨)。

其他 67主要分布在4000米以上冻融形成的裸露岩石,又称高寒苔原。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2009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大本营水文逐日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获取的2009年6月1日-2009年10月1日逐日径流量数据。

黑河流域30弧秒DEM数据

该数据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1:25万数字等高线和高程点生成的DEM数据,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模块的最邻近法重采样方法生成的,空间分辨率30sec。

全球冰川数据集RGI v3.2

Randolph冰川目录(RGI)是GLIMS发布的全球冰川轮廓的完整目录,目前共发布6个版本:2012年2月发布1.0,2012年6月发布2.0,2013年4月发布3.0,2014年12月发布4.0,2015年7月发布5.0,2017年7月发布6.0。

本数据集为3.2(修正版,2013年8月),包括约195,000 条冰川,冰川面积727300±35700 km2. IPCC5 报告(Draft of AR5)已经采用了该数据成果。

明清及民国各典型时期黑河流域古绿洲分布图集

该数据集包括明朝、清朝和民国三个时期的古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矢量数据。

共包括15个矢量数据、15个图及1个绿洲面积统计表 (1)明前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矢量数据 (2)明后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矢量数据 (3)清初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矢量数据 (4)清末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矢量数据 (5)民国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矢量数据 (6)明前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图 (7)明后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图 (8)清初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图 (9)清末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图 (10)民国居民点、渠道及绿洲分布图

数据集旨在研究黑河流域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数据的空间范围为黑河流域,投影方式为横轴墨卡托投影系统,可用ArcGIS等GIS软件打开。

干旱内陆河流域平原区水文模型(HIMS)

本数据集用于模拟干旱内陆河流域平原区水文过程及其与植被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对气候变化和水土资源利用的响应模拟,研究干旱区黑河流域水文生态过程。数据文件heihemodel.rar,包含3个文件:(1)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模拟系统java程序.rar;(2)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模拟系统用户手册.doc;(3)黑河HIMS模型及操作手册.zip。

恒河流域冰川1:10万编目数据集(2005年)

本数据集为2005年恒河流域冰川1:10万编目数据,根据2005年多景Landsat遥感影像经过几何精纠正,按照10万精度数字化得来,包括空间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Ganga_glacier属性字段: 字段1:GLIMS_ID 冰川编码 数据类型:Text(14) 字段2: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3,3) 字段3:Longitude 经度 数据类型:Double(8,6) 字段4:Latitude 纬度 数据类型:Double(8,6) 字段5:DataSource 影像类型 数据类型:Text(7) 字段6:DS_Date 数据类型:Text(4)

中国1:200万沙漠分布图(1974年)

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数据源:中国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编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协作,根据七十年代航片,加上实地调研,绘制的1:200万沙漠图,图中中国国界是根据地图出版社一九七一年出版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绘制。

一、数据集内容

1、Desert_Ch_2009(沙漠分布)

2、Dune_hight_Ch_200(沙丘高度)

3、Gobi_Ch_200(戈壁)

4、Wind_eroded_land_Ch_200(风蚀地数据)

二、沙漠化属性表字段如下:

(1)Semifixed(半固定沙丘):缓起伏沙地(2-1)、灌丛沙丘(2-2)、抛物线状沙丘(2-3)、梁窝状沙丘(2-4)、沙垄及树枝状沙垄(2-5)、蜂窝状沙丘(2-6)、蜂窝状沙垄(2-7)、复合型沙垄(2-8)

(2)Fixation(固定沙丘):平沙地(3-1)、草原丛沙堆(3-2)、沙垄(3-3)、蜂窝状沙丘(3-4)

(3)Migratory(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1-1)、新月形沙垄及沙垄(1-2)、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1-3)、鱼鳞状沙丘(1-4)、羽毛状沙垄(1-5)、金字塔沙丘(1-6)、复合型沙丘及沙丘链(1-7)、复合型沙垄(1-8)、复合型穹状沙丘(1-9)、链状沙山(沙丘)(1-10)、迭置型链状沙山(1-11)、复合型垄状沙山(1-12)、复合型链状沙山(1-13)、金字塔形沙山(1-14)

(4)class_id:沙化属性编码

三、投影信息

PROJCS["Albers",

GEOGCS["GCS_Beijing_1954",

DATUM["Beijing_1954", SPHEROID["Krasovsky_1940",6378245.0,298.3]],

PRIMEM["Greenwich",0.0],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PROJECTION["Albers_Conic_Equal_Area"],

PARAMETER["False_Easting",0.0],

PARAMETER["False_Northing",0.0],

PARAMETER["longitude_of_center",105.0],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1",25.0],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2",47.0],

PARAMETER["latitude_of_center",0.0],

UNIT["Meter",1.0]]

疏勒河流域行政边界分布数据集

数据集为2000年疏勒河流域行政边界矢量图,境内包括肃北蒙古自治区、瓜州市、敦煌市、玉门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肃北蒙古族自治区比例尺1:250000,数据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县界名称)、Code(行政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