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100m×100m空间分辨率的黑河流域中上游气候平均逐月降水量

本数据集基于高精度的DEM数据,统计分析了黑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气候平均逐月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因子的关系,得到100m空间分辨率的黑河流域中上游气候平均逐月降水量。

坐标系统为等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黑河流域。数据采用txt文本形式给出,分别给出空间网格点所对应的经度,纬度和各月降水量。经纬度单位为°,降水量单位为mm。

2006年青藏高原可可西里(QTB06)特大桥地温数据

本数据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长期定位地温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2006年QTB06_可可西里特大桥年均地温数据。0.5mGT表示0.5米处地温数据,单位为:摄氏度(℃),以此类推。

1991-2000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91-2000年南小河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数据包括南小河沟流域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降水量摘录数据,各时段最大降水量数据(按分钟和按小时摘录,其中表二按分钟摘录,表三按小时摘录)。

1990年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

本数据包含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的landsat数据。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Landsat)计划(1975年前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 — ERTS ),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 已发射8颗(第6颗发射失败)。Landsat1—4均相继失效,Landsat5于2013年6月退役。 Landsat7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Landsat8于2013年2月11日发射升空,经过100天测试运行后开始获取影像。

2011-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南小河沟流域9个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包括南小河沟流域方家沟畎,何家庄,帅家堡、下寺肴、杨家沟、董庄沟、十八亩台、花果山水库出口、湫沟9个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降水量摘录数据、各时段最大降水量数据。(按分钟和按小时摘录,其中表二按分钟摘录,表三按小时摘录)

1985-199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85-199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26个雨量站(赵家湾、席家寨、凤凰山、廖家陷、姚家沟、石山下、录家沟、坚家山、蒲家湾、吊沟门、上草、下茹、马周、兄集寨、马家庄、苏家山、何家湾、师家湾、刘家河、赵家河、马家山、唐家河、徐家山、滴水崖、皇城、罗玉沟口)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SM1型普通雨量器、DSJ2虹吸式雨量计和SL-1型自记雨量计进行观测。本数据集包括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逐次洪水降水量观测成果表。

1992-2015年南极和格林兰冰盖高程变化数据集

此数据集中包括了南极和格陵兰冰盖高程变化的数据,数据时间从1992到2016年,利用Grace卫星资料获得南极和格陵兰冰盖高程变化。数据覆盖整个南极和格陵兰冰盖,投影方式采用GCS_WGS_1984。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考察站冰川分布数据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半岛)landsat 8 冰川分布遥感影像。Landsat 8 是美国陆地卫星计划(Landsat)的第八颗卫星,于2013年2月11号在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由Atlas-V火箭搭载发射成功,最初称为“陆地卫星数据连续性任务”。Landsat 8上携带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 ,OLI)和热红外传感器(Thermal Infrared Sensor,TIRS)。

2000-2012年博格达冰川储量变化数据集

本数据为德国空间局发射的双星TanDEM任务提供的TanDEM-X/TerraSAR-X 干涉数据对(2012-02-12),使用GAMMA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软件(2015年版本)生成的分辨率为10 m的DEM,与SRTM配准后,再数据相减后的结果,采用完全共享方式。数据集包含ElevationChange2000-2012,共1个文件,包含波段1个。字段度量单位:米(m)。数据时间为遥感影像获取时间,2000-2012年。

1998年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98年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7个省区、49市(州、盟)、317个县(区、旗)黄土高原地区的粮食生产、畜牧业、林业、农业产值与农村经济结构现状等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集。其中粮食生产现状表包括涉及县的粮田面积、粮食亩产、总产、人均粮食,包含365条数据;畜牧业现状表包括涉及县的牲畜头数、人均牲畜头数,包含370条数据;林业现状表包括涉及县的天然林、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的面积,包含367条数据;农业产值与农村经济结构现状表包括涉及县的农业、林业、牧业、副业的产值,包含366条数据。

2014年博格达GPS测量点数据集

本数据为2014年6月利用华测X20静态测量的控制点联测数据,无国家控制点,同步测量时间1小时以上,成果解算精度控制在2cm以内,数据格式为Excel文件格式,记录内容包括点位编号、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4个字段,共包含7条点位测量记录,采用公开共享方式。数据集包含2014年博格达地区野外GPS控制点联测成果,文件为Excel数据文件。数据文件中经度,单位度(°),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纬度,单位度(°),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高程,单位米(m),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

2004-2006年青藏高原西大滩通量观测数据

本数据的提供单位是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提供,对青藏高原西大滩地区定点架设气象自动气象站进行数据观测。数据包括辐射数据、温度、风速等,各字段定义见表头,由数采取得原始数据、经人工转换为各气象要素值。

2012年黑河上游葫芦沟流域气象人工观测数据集

此数据集是2012年黑河上游葫芦沟气象人工观测数据集,每天08时观测1次。观测内容包括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地温(0cm、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地面最低),各字段定义见表头

2014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观测场涡动相关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4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在玛曲观测场利用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获得的地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通量数据。数据内容包含二氧化碳通量、感热通量等通量数据。各字段定义见表头

2014年敦煌站涡动相关通量观测系统数据

此数据集是敦煌站2014年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数据包括WD-风向,WS-风速,HS-显热通量,LE-潜热通量,h2o水汽通量,ress_mean大气压均值,DR-向下短波辐射,UR-向上短波辐射,DLR-向下长波辐射,ULR-向上长波辐射,Rn-净辐射。采集时间为2014年1月13日-2014年10月13日,各字段定义见表头

2014年博格达冰川冰下地形数据集

本数据为2014年6月利用加拿大Sensors and Software 公司生产的Pulse EKKO Pro型探地雷达,雷达天线中心频率为100MHz,非屏蔽,收发分置.测量方式为共偏移距法,保持发射/接收天线间距为4 m,并同步移动,雷达测线(点)定位方式采用合众思壮(GPS)静态测量;雷达波速为0.168 m ns-1,采用协议共享方式。数据集包括2014年博格达冰川冰下地形测量成果,格式为文本数据文件。数据文件中的要素:序号;经度(单位:度(°)),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纬度(单位:度(°)),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厚度(单位:米(m)),v=0.17m/ns,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黄河流域地形因子(地表切割深度)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括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全流域的地形高程变异系数信息。

1972-2016年冷龙岭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冷龙岭地区,利用地形图DEM与遥感影像提取的DEM,通过差值计算,获取冰川作用中心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只针对1972-2016年冷龙岭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完全开放共享。数据集包含ElevationChange1972-2016,共1个波段。字段度量单位:米(m)。数据集主要为遥感影像提取资料,仅表示遥感影像获取时间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时间为1972-2016。

2012-2016年青藏高原唐古拉大冬克玛底冰川冰舌末端退缩

本数据为2012-2016年青藏高原唐古拉大冬克玛底冰川冰舌末端退缩监测,测点为1#-6#,共六个实际控制点;数据由野外观和实验室处理组成,南方测绘S86 GPS接收机测量获取,定向测量冰舌末端处控制测杆距离冰舌末端的距离,首先是现场实施控制,包括定向方向、测杆情况控制;之后是后期界限值控制(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场冰舌末端情况)。观测时间是2012-2016年,每年4-5次。

1991-200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吕二沟流域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91-200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吕二沟流域沟口径流站的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吕二沟观测断面为自然梯形断面;径流观测采用浮标法测流速,流速面积法计算流量;泥沙取样与测流同步进行,取样次数与测流次数相同,采用水边一点法取沙样,置换法测含沙量。数据集包括实测流量成果表、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逐日平均流量表、逐日平均含沙量表、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