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14年西昆仑主峰周围地区GPS控制点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西昆仑主峰周围地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控制点联测数据集包括控制点的序号、经度、纬度、高程。数据集包含8条记录,主要通过采购了该地区国家一级控制点,利用国家一级控制点进行静态测量,同步测量时间1小时以上,通过解算获取冰川区控制点;通过动态差分GPS进行动态联测获取。数据集中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高程,即当年冰川表面高程,单位米(m)。

1848-2003年(部分年份)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逐月平均气温数据

本数据集包含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Almaty,1879-2003)、阿拉尔斯卡耶海(Aralskoe more,1905-2003 )、巴尔喀什(Balhash ,1932-2003)、大巴尔喀什湖(Bolshoe Almaty Ozero,1932-1995)、舍甫琴科堡(Fort Shevchenko,1848-2003)、古利耶夫/阿特劳(Gur"ev,1881-2003)、伊尔吉兹(Irgiz,1924-1995)、伊塞克(Issyk,1938-1988)、卡尔梅科沃(Kalmykovo,1925-2003)、卡拉干达(Karaganda,1936-2003)、卡尔萨克派(Karsakpai,1926-1994)、卡扎林斯克(Kazalinsk,1881-2003)、科克佩克特(Kokpekty,1894-2003)、克孜勒奥尔达(Kyzyl-orda,1891-2000)、克孜勒贾尔(Kzyl-zhar,1937-1995)等27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气温数据。

2011年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4500米气象站观测数据

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海拔4500米气象站2011年逐日气象数据,包括:日平均风速值、日均气温值、日平均湿度值、平均降水值,包括日均气温值、日平均湿度值、日平均气压、平均降水值、日净辐射;由每小时气象观测值统计计算得出。

中亚五国1:100万行政区划数据(2010年)

“2010年中亚五国1:100万行政界线”: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5个国家,数据按要素内容分为国家首都、国家第二大城市、主要城市、中亚五国国界线、中亚五国国内州界线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界线6层,以矢量点和矢量多边形组成,以国际WGS84投影,坐标系采用经纬度表示。明确中亚五国的空间地理位置,以及与中国新疆相邻接壤情况。

祁连山天老池流域自动气象站数据集(2011-2012年)

该数据集包含了天老池小流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经纬度为38.43N,99.93E,海拔高度为3100m。

1986-199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裴家峁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86-1990年裴家峁沟流域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通过径流站测流断面水位观测,泥沙取样,计算产流时的径流、泥沙量。数据包括裴家峁沟径流站实测大断面图、实测流量成果表、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逐日平均流量表、逐日平均含沙量表、逐日平均输沙率表。径流站情况见《裴家峁沟流域1986-1990年情况说明》。

1881-2006年南极中山站至DomeA部分断面浅层冰雷达数据

此数据集中包括了中山站到DomeA断面的浅层冰雷达观测数据,观测时间从1881到2006年,观测期间数据良好,数据量共约7544条,利用国产FMCW浅层雷达,雪地车搭载冰雷达沿中山站至Dome A断面连续观测,通过与冰芯数据对比获取等时层年代,可进一步计算冰盖浅部积累率,每隔20m采集一个数据。

2001-201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桥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01-2010年桥沟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桥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裴家峁沟(无定河一级支流)的一级支流。桥沟流域共布设了桥沟1号、桥沟2号、桥沟3号和桥沟5号四个雨量站,使用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流域站网布设图、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桥沟流域雨量站基本情况等详见《桥沟流域2001-2010年情况说明》。

2013/2014年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环境多介质样品中得克隆浓度数据

2014年1月,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环境多介质样品,如土壤、植被、海水和大气等,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得克隆的浓度。得克隆即 双(六氯环戊二烯)环辛烷(DechloranePlus,简称DCRP),学名为1,2,3,4,7,8,9,10,13,13,14,14 十二氯 1,4,4a,5,6,6a,7,10,10a,11,12,12a 十二氢 1,4,7,10 二甲桥二苯环辛烷,中文名为“得克隆”或“敌可燃”,它是一种添加型阻燃剂,含脂环族氯。

1848-2003年(部分年份)中亚五国逐月平均气温数据

本数据集包含中亚地区(气象站点数:个,时间范围:年):哈萨克斯坦(27,1848-2003)、吉尔吉斯斯坦(33,1879-2003)、塔吉克斯坦(46,1881-2003)、乌兹别克斯坦(64,1875-2003)、土库曼斯坦(12,1883-2003)五个国家的逐月平均气温统计数据。

1891-1997年(部分年份)塔吉克斯坦逐月平均降水量数据

本数据集包含塔吉克斯坦的贾万(Javan,1961-1990)、哈布拉巴德(Haburabad,1960-1990) 、雷艾伦(Lyairun,1960-1990) 、雷阿克赫什(Lyakhsh,1960-1990) 、甘德金纳(Gandjina,1954-1990) 、坎古尔特(Kangurt,1951 -1988) 、卡莱洪布(Kalai-Khumb,1951-1991) 、科姆索莫拉巴德(Komsomolabad,1947-1989) 、桑格洛克 (Sanglok,1948-1990) 、布斯托纳巴德(Bustonabad,1948-1990) 、霍瓦林格(Hovaling,1949-1994) 、下佩安德格 (Nizhniy Pyandge,1947-1990) 、 鲁尚(Rushan,1947-1990) 、桑吉斯通(Sangiston,1947 -1990) 、古沙里(Gushari,1945 -1990) 、坦吉沃鲁赫(Tangivoruh,1943-1988) 、塔维尔达拉(Tavildara,1949-1994) 等40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降水数据。

黄河上游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1998-2011年)

长时间序列中国植被指数数据集是主要针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km自1998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天最大化NDVI数据集。

2011-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内花果山水库出口、十八亩台、杨家沟及董庄沟,四个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南小河沟流域地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境内的董志塬边缘地带,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一支沟,2011~2014年流域面积36.3km²,2015年以后更新的流域面积为38.93kmn²,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南小河沟流域内各测站的逐日平均流量数据、逐日平均含沙量数据、逐日平均输沙率数据、洪水水文要素摘录数据、逐次洪水测验成果数据。

2009年老虎沟冰川冰下地形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祁连山老虎沟冰川,数据集包括序号、经度、纬度、厚度。数据集包含310个测点。利用探地雷达(GPR) (Pulse EKKO PRO100)进行测厚工作。先进行雷达波速在冰川冰内传播速度的测量,对探地雷达相关参数进行修改和设置。中心频率为100MHz,天线距离4m。采用剖面法与点测法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对测点进行了GPS 定位。采用协议共享。数据集包含控制点的序号、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高程(单位:米(m),即当年冰川厚度)4个字段。空间基准为WGS84,雷达测厚精度控制在1cm以内。

2014年博格达冰川冰下地形数据集

本数据为2014年6月利用加拿大Sensors and Software 公司生产的Pulse EKKO Pro型探地雷达,雷达天线中心频率为100MHz,非屏蔽,收发分置.测量方式为共偏移距法,保持发射/接收天线间距为4 m,并同步移动,雷达测线(点)定位方式采用合众思壮(GPS)静态测量;雷达波速为0.168 m ns-1,采用协议共享方式。数据集包括2014年博格达冰川冰下地形测量成果,格式为文本数据文件。数据文件中的要素:序号;经度(单位:度(°)),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纬度(单位:度(°)),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厚度(单位:米(m)),v=0.17m/ns,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2001-201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01-2010年辛店沟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辛店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无定河一级支流。辛店沟流域共布设雨量站一个,使用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流域站网布设图、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辛店沟流域雨量站基本情况等详见《辛店沟流域2001-2010年情况说明》。

2012-2015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气象数据集

本数据包括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200m、4550m和5040m气象站资料(气温、相对湿度、降水、气压、风速风向、雪深以及辐射四分量等),由于自动气象站所处条件恶劣,观测的气象要素有时会出现异常值或者缺失,因此,对海拔4200m、4550m 和5040m气温、相对湿度、降水、气压、风速风向、雪深以及辐射四分量(向下和向上短波辐射、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等气象要素进行异常点的剔除以及插补。

2015年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典型冰川冰下地形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主要包括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卡里干冰川,冰下地形数据集包括控制点的序号、经度、纬度、厚度。数据集包含19条记录,主要利用GPR探地雷达,在冰川表面选取适当位置的横截面,通过实测获取的该横截面位置冰川厚度数据。数据集只针对2015年当年冰川厚度,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协议共享。数据集包含控制点的序号、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高程(单位:米(m),即当年冰川厚度)4个字段。数据集主要为当年实测资料,时间为2015年8月。空间基准为WGS84/EGM96,用探地雷达测量前,先进行雷达波速在冰川冰内传播速度的测量,并对探地雷达相关参数进行修改,确保获取对应冰川最精确的厚度数据。

2012/2013年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营养盐数据

在2013年1月对南极长城站临近长城湾与阿德雷湾进行了10个站位的海水采集,过滤后水样,通过自动营养盐分析仪分析获得营养盐数据。海洋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量并被其摄取最多的矿物盐类,包括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铵盐。营养盐一般指海水中无机氮、磷、硅。海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参数。

1981-209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RCP2.6,RCP4.5,RCP8.5)的响应

本数据集为1981-209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RCP2.6,RCP4.5,RCP8.5)的响应数据,使用RCP2.6,RCP4.5以及RCP8.5排放情景下多个GCM输出的大气变量的平均值驱动陆地生态系统模式,模拟1981至2099年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该模式考虑了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水热对多年冻土变化的响应、植被和土壤水热的相互作用等过程。本数据集包含了多年冻土环境(活动层厚度、地下水位深度、不同层的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变量)以及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植被碳库、土壤碳库等),模式时间步长为月,输出数据集时间步长为年,空间分辨率为0.5度。共3个netcdf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