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11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4900米冰温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4900m处冰温的观测数据,温度探头采用热敏电阻制作,共15个探头,从0.5m深度到25m深度,温度探头经过严格的温度标定,得到探头的电阻-温度变化曲线,维度转换误差不大于0.01℃。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2009年空冰斗原始数据

本数据集为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空冰斗数据,数据里详细记录了不同的位置,在某一时间里对水流量进行测速,记录水尺的高度。可计算流量与水位的关系。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基础边界数据集

“粗泥沙”主要指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所产生的,通过河道输移到下游并淤积在河道(含三门峡水库)中,在淤积物中占比较重的(主要指主槽中)粗颗粒泥沙。 1996年至2000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水文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和黄委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黄委第二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及产沙输沙规律研究”,重新界定了粗泥沙粒径边界和多沙粗沙区边界范围,为黄河泥沙的快速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后,为进一步查明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最大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突出治理重点,黄委于2004年批准开展了“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项目,最终得到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范围。 本数据集是在整合了两个项目边界成果的基础上,基于DEM数据与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解译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边界矢量数据。

2014年西昆仑主峰周围地区GPS控制点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西昆仑主峰周围地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控制点联测数据集包括控制点的序号、经度、纬度、高程。数据集包含8条记录,主要通过采购了该地区国家一级控制点,利用国家一级控制点进行静态测量,同步测量时间1小时以上,通过解算获取冰川区控制点;通过动态差分GPS进行动态联测获取。数据集中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高程,即当年冰川表面高程,单位米(m)。

1848-2003年(部分年份)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逐月平均气温数据

本数据集包含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Almaty,1879-2003)、阿拉尔斯卡耶海(Aralskoe more,1905-2003 )、巴尔喀什(Balhash ,1932-2003)、大巴尔喀什湖(Bolshoe Almaty Ozero,1932-1995)、舍甫琴科堡(Fort Shevchenko,1848-2003)、古利耶夫/阿特劳(Gur"ev,1881-2003)、伊尔吉兹(Irgiz,1924-1995)、伊塞克(Issyk,1938-1988)、卡尔梅科沃(Kalmykovo,1925-2003)、卡拉干达(Karaganda,1936-2003)、卡尔萨克派(Karsakpai,1926-1994)、卡扎林斯克(Kazalinsk,1881-2003)、科克佩克特(Kokpekty,1894-2003)、克孜勒奥尔达(Kyzyl-orda,1891-2000)、克孜勒贾尔(Kzyl-zhar,1937-1995)等27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气温数据。

黄河流域水文分析数据集——流向

该数据集为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全流域的流向数据集。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王茂沟流域地理信息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王茂沟流域地理信息数据集。王茂沟流域是陕西省绥德县境内无定河中游左岸一级支沟韭园沟流域的一级支沟,位于东经110°20"26”~110°22"46”,北纬37°34"13"~"37°36"03",流域面积5.97km2,流域形状为叶状,流域长度为3.75km,平均宽度为1.46km,沟道比降为2.7%,流域海拔940m~1188m,相对高差为234m,沟壑密度为4.31km/km3。此数据集主要包括王茂沟流域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流域概况。

2011年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4500米气象站观测数据

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海拔4500米气象站2011年逐日气象数据,包括:日平均风速值、日均气温值、日平均湿度值、平均降水值,包括日均气温值、日平均湿度值、日平均气压、平均降水值、日净辐射;由每小时气象观测值统计计算得出。

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4756m处2009年冰温检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4756m处冰温监测数据。在冰温监测剖面,布设长度为17m的带有温度热敏感器的导线,采用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True RMS189 型数字万用表直接测量其电阻值,最后通过专用的程序转换算成相应的温度值。观测间隔时间为7天,如遇大雾,大雨,大雪等特殊情况下,无法观测,则会推迟观测时间。

黄河流域地形因子(剖面曲率)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括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全流域的地形剖面曲率信息。

1986-199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裴家峁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86-1990年裴家峁沟流域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通过径流站测流断面水位观测,泥沙取样,计算产流时的径流、泥沙量。数据包括裴家峁沟径流站实测大断面图、实测流量成果表、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逐日平均流量表、逐日平均含沙量表、逐日平均输沙率表。径流站情况见《裴家峁沟流域1986-1990年情况说明》。

祁连山天老池流域自动气象站数据集(2011-2012年)

该数据集包含了天老池小流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经纬度为38.43N,99.93E,海拔高度为3100m。

2001-201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桥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01-2010年桥沟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桥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裴家峁沟(无定河一级支流)的一级支流。桥沟流域共布设了桥沟1号、桥沟2号、桥沟3号和桥沟5号四个雨量站,使用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流域站网布设图、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桥沟流域雨量站基本情况等详见《桥沟流域2001-2010年情况说明》。

1848-2003年(部分年份)中亚五国逐月平均气温数据

本数据集包含中亚地区(气象站点数:个,时间范围:年):哈萨克斯坦(27,1848-2003)、吉尔吉斯斯坦(33,1879-2003)、塔吉克斯坦(46,1881-2003)、乌兹别克斯坦(64,1875-2003)、土库曼斯坦(12,1883-2003)五个国家的逐月平均气温统计数据。

1976-1982年哈萨克斯坦生态环境数据集

包含了1976-1982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动物资源、水资源、景观格局、自然地理区划)等数据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前苏联大地测量与制图部门和前哈萨克苏维埃科学院地理学院共同测量绘制编著的1982年出版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自然条件与资源》,书中数据获取时间1976-1982年,经由专业翻译人员与专业地学人员共同翻译。

葫芦沟小流域1:50000地质图草图(2012年)

葫芦沟小流域2012年1:50000地质图草图,葫芦沟流域由第四系松散地层和前新生界基岩地层组成。

黄河上游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1998-2011年)

长时间序列中国植被指数数据集是主要针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km自1998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天最大化NDVI数据集。

2011-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内花果山水库出口、十八亩台、杨家沟及董庄沟,四个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南小河沟流域地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境内的董志塬边缘地带,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一支沟,2011~2014年流域面积36.3km²,2015年以后更新的流域面积为38.93kmn²,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南小河沟流域内各测站的逐日平均流量数据、逐日平均含沙量数据、逐日平均输沙率数据、洪水水文要素摘录数据、逐次洪水测验成果数据。

1877-2003年(部分年份)中亚五国水文站(降水量)分布图(1:500万)

本数据集为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mapinfo专题地图(比例尺:1:500万),其中包括降水属性点、网格、国家名称、首都、首都名称、重要城市居民点、主要河名、中河名、境外河名、湖泊名、一级行政区名、图名图例、湖泊、主要河流、中河流、境外河流、小河流、国界、一级行政区界、一级区界线、国界区共计21个图层,各属性图层数据可叠加。

2014年博格达冰川冰下地形数据集

本数据为2014年6月利用加拿大Sensors and Software 公司生产的Pulse EKKO Pro型探地雷达,雷达天线中心频率为100MHz,非屏蔽,收发分置.测量方式为共偏移距法,保持发射/接收天线间距为4 m,并同步移动,雷达测线(点)定位方式采用合众思壮(GPS)静态测量;雷达波速为0.168 m ns-1,采用协议共享方式。数据集包括2014年博格达冰川冰下地形测量成果,格式为文本数据文件。数据文件中的要素:序号;经度(单位:度(°)),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纬度(单位:度(°)),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厚度(单位:米(m)),v=0.17m/ns,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