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1744-2012年祁连山中部前一年9月最大积雪深度重建数据

此数据集包括基于树轮宽度仪Lintab测量定年后的祁连山中部的3个标准化年表,以及利用树轮宽度年表重建的祁连山中部前一年9月最大积雪深度数据。数据覆盖时间1744-2012年,分辨率为年。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树木年轮气候学实验分析,在Lintab年轮宽度测量仪器上进行树轮宽度测量和并在ARSTAN程序下建立年表。利用树轮气候学的方法建立模型得出重建结果,手工录入。利用树木年轮气候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和最大积雪深度的转换函数。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2010年7月-9月冰川表面流速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自2010年冰川表面流速的变化数据,详细记录了39个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观测周期50或53天。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专业人员观测、收集整理所得。

2013-2014年葫芦沟小流域融雪水、河水和土壤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值

数据内容包含2013年7月-2014年4月流域内融雪水、河水、土壤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数据。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1号点大孔径闪烁仪-2012)

该数据集包含了通量观测矩阵中1号点的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2015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基准辐射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3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准辐射系统数据集,使用vaisala公司的辐射探头及采集器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小时。数据包括总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净辐射、紫外辐射A辐射、紫外辐射B辐射、土壤热通量、反照率等。数据文件名称为TZ_SOLAR_YYYY.CSV

盖孜河谷中巴公路两侧溜石坡易发性分布数据集(2017年)

本数据集包含盖孜河谷的溜石坡野外调查GPS点矢量数据和基于调查点模拟得到的中巴公路两侧2公里范围内的溜石坡易发性空间分布栅格数据,其中调查点矢量数据记录了调查点GPS经纬度信息,是珍贵的地面真值数据;而精度可靠的溜石坡空间分布数据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溜石坡调查点数据为矢量SHP格式,属性表中记录了经度和纬度信息。溜石坡易发性分布数据保存为栅格TIF格式,二者叠加显示最佳。 ArcGIS, QGIS, ENVI, ERDAS等常用的GIS与遥感软件可支持该数据的读取和操作。

2012年7-9月葫芦沟小流域河水温度及近地表温度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2年7-9月葫芦沟小流域河水温度及近地表温度观测数据。

2003-2006年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地温数据

本数据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长期定位地温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2003-2006年昆仑山垭口(QTB02)地温小时数据。0.5mGT表示0.5米处地温数据,单位为:摄氏度(℃),以此类推。

1991-2000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91-2000年南小河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数据包括南小河沟流域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降水量摘录数据,各时段最大降水量数据(按分钟和按小时摘录,其中表二按分钟摘录,表三按小时摘录)。

2001-2010年北半球雪深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01-2010年间10年的北半球逐日雪深数据,数据覆盖范围0-86°N,180°W-180°E,该数据集结合积雪过程模型和积雪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并吸收地面观测站点资料对雪深进行提取,引入森林覆盖率因子降低森林对雪深反演的影响,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综合卫星观测的微波亮度温度和模拟的亮度温度对积雪参数进行优化;在森林地区通过森林覆盖率降低森林的影响,获得北半球雪深数据集。

俄罗斯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本数据集来源于最新发布的ASTER GDEM V3 分幅数据,经过粗差修正、空值填充和水域数值异常剔除等预处理,并采取图像拼接、投影转化、裁剪等步骤,生成了优化的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

1981-2005年全球气候模式(CIESM)冰冻圈陆面变量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81-2005全球气候模式(CIESM)下冰冻圈陆地变量数据集,包含两个数据文件名称:clm4.5-default.nc和clm4.5-Wang.nc。连续运行全球气候模式(CIESM)25年所得到的有关冰冻圈变量输出,包括降水(降雪和降雨)、雪深、雪水当量、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分别为两组大气模式与陆面模式耦合试验25年的模拟结果,数据集clm4.5-default.nc中大气模式和陆面模式均采用默认方案,数据集clm4.5-Wang.nc中大气模式采用默认方案,陆面模式采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磊研究员开发的新的陆面模式(积雪方案为基于焓的积雪新方案)。输出变量包括降水(降雪和降雨)、雪深、雪水当量、地表温度、土壤温度等月资料。

1986-199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桥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86-1990年桥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桥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裴家茂沟(无定河一级支流)的一级支流。此数据集包括3个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通过径流站测流断面水位观测,泥沙取样,计算产流时的径流、泥沙量。数据包括桥沟流域站点分布图、径流站测流断面图、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径流站情况见《桥沟流域1986-1990年情况说明》。

长江三峡库区秭归县八字门滑坡变形、降雨及库水位监测资料(2016年)

该数据集记录2016年三峡库区秭归县八字门滑坡的相关监测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八字门滑坡基本特征及监测数据使用说明、地表位移GPS监测成果表、降雨量及长江水位观测数据资料表。

2009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老桥水文断面数据

本数据集包含2009年6月15日-2009年6月18日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老桥水文断面处获取的不同距右岸宽度处所对应的水深、流量、流速。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大满超级站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2013年)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9月15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渠道流量测量数据集(2012)

本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05月22日(夏灌二轮)、2012年06月18日(夏灌三轮)、2012年07月16日(秋灌一轮)和2012年8月8日(秋灌二轮)渠道流量测量数据。

渠道流量观测原始数据为Excel格式数据,原始数据中包括渠道流速、渠道断面面积、水位和水温。通过数据预处理流程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渠道流量和进入每个社的灌溉量。数据处理过程详见“渠道流量测量数据处理文档”。

2016年祁连山八一冰川高精度DEM数据

此数据是由平台服务中心利用无人机观测获取的影像数据结合地面控制测量,使用pix4d软件处理生成;地面控制测量采用差分GPS,自由架站方式;最终生成八一冰川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据集分辨率0.2米。

1988-2011年新疆(地州、市、县)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新疆(地州、市、县)社会经济数据集包括:全区和各地、县(市)1988-2011年间经济和人口方面的统计数据,数据主要包括:综合;国民经济核算;人口与就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能源生产和消费;财政、金融和保险;物价指数;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市概况;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和邮电;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教育、科技和文化;体育、卫生及其他;各地、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序等指标。数据来源于依托研究所几十年经济地理工作积累所收集的信息资料,以历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或年报为基础数据源统计而来,并进行定期更新。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记录本手工录入。

2008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末端水文断面数据

本数据集为2008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末端水文断面径流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2974 m;径流量的计算是通过压力式水位传感器、超声波水位传感器、人工水池读数等途径获得连续水位变化资料,利用不定期流量测量获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获得连续流量变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