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记录2017年三峡库区秭归县树坪滑坡的相关监测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树坪滑坡基本特征及监测数据使用说明、地表位移GPS监测成果表、降雨量及长江水位观测数据资料表。
干旱区景观系统模拟及可恢复弹性极限测度NDVNDVI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北京师范大学高琼教授,项目运行时间为2003.1-2005.12。
本数据集针对昆仑山中段玉珠峰地区的玉珠峰冰川,数据内容为2015年在玉珠峰冰川开展的野外GPR冰川厚度测量成果,数据格式为TXT文本文件格式,包含75条点位测量记录。数据集包含2015年玉珠峰地区玉珠峰冰川野外GPR厚度测量成果,文件为TXT文本文件,包含的内容为2015年在玉珠峰地区玉珠峰冰川的GPR冰川厚度测量点位信息。数据文件中的要素(均为测量点的):序号;经度(单位:度(°)),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纬度(单位:度(°)),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厚度(单位:米(m)),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数据集空间参考WGS-84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精度为±5 m,厚度精度约5%。
本数据集中包含甘肃肃北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的测厚数据,数据采集时间为2012年,使用EKKO-Plus探地雷达及南方S86GNSS接收机进行野实地观测,空间参考基准为WGS-84,空间分辨率为10m×10m,观测时间为2012年,观测严格按照EKKO-Plus探地雷达标准观测方法和规范进行。室内分析整编时严格按照野外观测结果进行录入,录入完毕后进行复查避免误差。
此数据集中包括了南极和格陵兰冰盖高程变化的数据,数据时间从1992到2016年,利用Grace卫星资料获得南极和格陵兰冰盖高程变化。数据覆盖整个南极和格陵兰冰盖,投影方式采用GCS_WGS_1984。
该数据集包括黑河下游从二道桥(EDQ)、三道桥(SDQ)、六道桥(LDQ)、七道桥(QDQ)到八道桥(BDQ)的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Hobo自动测定的数据集,时间间隔为0.5h字段包括:时间(Time)、原始文件时间(DateTime,GMT+08:00)、绝对压力(Absres,ka)、水温(Tem,°C)、实测大气压(,ka)、计算的水头高度(H,m)、计算的地下水埋深(GD,m)、校验地下水埋深、校验地下水埋深
本数据集针对格拉丹东峰地区,包括格拉丹东峰地区冰川及周边区域,利用遥感影像获取的2013年该地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包含1个波段,主要利用可见光立体像对,基于时差和摄影角度差异,通过前方交会的原理在erdas软件中,获取的冰川区数字高程模型。只针对2013年当年冰川表面高程,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完全开放共享。数据集包含DEM2013,共1个波段。数据集文件名及波段名称对应如下:数据集文件名:2013年格拉丹东峰地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DEM2013——2013年该地区数字高程模型(单位:米)。
该数据集记录2017年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的相关监测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白水河滑坡基本特征及监测数据使用说明、地表位移GPS监测成果表、降雨量及长江水位观测数据资料表。
本数据集为201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重力侵蚀观测数据集。定点监测方法主要为测针法—完成点位量测、拍照,测量侵蚀位移;兜土法—完成点位侵蚀土体称重、含水量计算;数据集主要包括定点监测记录表和土壤侵蚀量表
本数据集包含吉尔吉斯斯坦的阿拉布卡(Ala-Buka,1963-1990) 、阿克塔什(吉尔吉斯)(Aktash (Kyr),1961-1990) 、阿拉别尔(Alabel,1960 -1989) 、恰季尔库尔(Chatirkul ,1961-1990) 、多隆(Dolon,1961-1990) 、基罗夫斯卡耶(Kirovskoe,1961-1990) 、克济尔德扎尔(Kyzyldzhar,1961-1990) 、恰阿尔塔什(Chaartash ,1960-1992) 、阿尔普拉格尔(Alplager,1957-1991) 、桑塔什(Santash,1963-1998) 、卡扎尔曼(Kazarman,1960-1998) 、科伊柳(Koilu,1951-1990) 、达拉乌特库尔甘(Daraut-Kurgan,1949-1990) 、琼克济尔苏(Chonkyzylsu,1948 -1990) 、托克托古尔(Toktogul,1952-2000) 、乔纳雷克(Chonaryk,1943-1989) 、卡拉万 (Karavan,1943-1990) 、帕潘(Papan,1947-1991) 、阿克塞(Aksai,1952-1998) 、塔姆加 (Tamga,1941-1987) 等52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降水量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自2010年冰川表面流速的变化数据,详细记录了不同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专业人员观测、收集整理所得。
该数据集包含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河北省馆陶县河寨村,下垫面是玉米/小麦,棉花。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15.1274E, 36.5150N,海拔30m
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3)剔除降水时刻及其前后一小时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05m/s)。
大孔径闪烁仪发布的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Cn2 (m-2/3),感热通量H_LAS (W/m2)。
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 Jia et al,(2012),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3)。
本数据集为2017-2019年藏东南培龙沟气象观测数据,该观测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该站详细记录气象相关数据。数据由布设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太阳辐射传感器测得,由CR1000数采取得原始数据,采集频率10分钟/次,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和太阳辐射传感器这些参数采用日平均数据并整理,降雨数据采用日累计数据并整理。
站点名称:培龙沟气象观测站,经纬度:95 °0 ′45,30°2 ′28,海拔高程:2056米,数据内容: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湿度单位为百分比(%), 温度单位为摄氏度(℃),降雨量单位为毫米(mm),大气压力为千帕(kpa),太阳辐射为瓦每平方(W/M2)
数据包含2012年5月~2013年6月黑河上游祁连站内降雨和葫芦沟小流域土壤水二氧化硅含量。
降雨的采样点样地点为葫芦沟小流域中科院寒旱所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院内,经纬度为99°53′06.66″E,38°16′18.35″N 。
土壤水取样点中科院二号气象站上方约300m处。取样点经纬度为99°53′31.333″E,38°13′50.637″N。
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项目的观测研究始于1959年夏季,当时的1号冰川面积为1.95 km2,冰川长度为2.41 km,冰川末端最低为海拔3736 m,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发育规模最大的双冰斗冰川形态的现代冰川。随着冰舌萎缩,1993年,1条冰川蜕变为两条完全独立的冰川体系,即1号冰川西支和1号冰川东支。由此也表明一个区域冰川退缩意味着该区域冰川数量可能是增加的,而冰川面积及其储量是递减的。 1号冰川东支单点物质平衡、1号冰川西支单点物质平衡、1号冰川冬平衡、1号冰川年物质平衡、1号冰川东支年度各高度带冰川面积及其物质平衡、1号冰川西支年度各高度带冰川面积及其物质平衡。
本数据集包含乌兹别克斯坦的古扎尔(Guzar,1927-1999)、沙赫里萨布兹(Shahrisabs,1928-1999)、科坎德(Kokand,1926-1999)、恰尔瓦克(Charvak,1916-2001)、阿曼库坦(Amankutan,1932-1964)、卡塔库尔甘(Kattakurgan,1913-1999)、捷尔捷兹(Termez,1900-2003)、纳曼甘(Namangan,1924-2003)、萨马尔坎德(Samarkand,1891-2003)、费尔干纳(Fergana,1881-2003)、吉扎克(Dzhizak,1881-2003)、塔什干(Tashkent,1875-2003)、扎阿明(Zaamin,1964-1992)、上乌卢斯(Ulus sovhoz,1957-1999)等64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气温统计数据。
本数据集为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4742m处冰温监测数据。在冰温监测剖面,布设长度为17m的带有温度热敏感器的导线,采用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True RMS189 型数字万用表直接测量其电阻值,最后通过专用的程序转换算成相应的温度值。观测间隔时间为7天,如遇大雾,大雨,大雪等特殊情况下,无法观测,则会推迟观测时间。监测时间为:2008/10/1;2008/10/6;2008/10/13;2008/10/21。
本数据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长期定位地温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2003-2010年北麓河(QT02)多年冻土活动层月均数据。SOILT为土壤温度,单位为摄氏度(℃);WATER为土壤水分,单位为%。
2014年1月,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环境多介质样品,如土壤、植被、海水和大气等,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得克隆的浓度。得克隆即 双(六氯环戊二烯)环辛烷(DechloranePlus,简称DCRP),学名为1,2,3,4,7,8,9,10,13,13,14,14 十二氯 1,4,4a,5,6,6a,7,10,10a,11,12,12a 十二氢 1,4,7,10 二甲桥二苯环辛烷,中文名为“得克隆”或“敌可燃”,它是一种添加型阻燃剂,含脂环族氯。
本数据集为1980-1990年王茂沟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王茂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韭园沟(无定河一级支流)的一级支流。王茂沟流域共部署王茂庄站一个雨量站。使用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流域站网布设图、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王茂沟流域雨量站基本情况等详见《王茂沟流域1980-1990年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