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15年西藏那曲常规气象要素观测数据

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县罗玛镇那曲村/十三村(31.37°N,91.90° E,4509 m),处在高原亚寒带半湿润气候区。2015年常规气象观测要素包括:3层风速(0.91/5.02/10.36米);1层风向(10.36米);2层空气温湿度(8.41/1.03米);气压;降水量;雪深;地表辐射温度;4层土壤温度(4/10/20/40厘米);2层土壤体积含水量(4/20厘米);2层土壤热通量(10/20厘米);辐射四分量。

2010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观测站气象塔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在玛曲观测站气象塔数据,本数据包含不同梯度的平均空气温度、 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平均风向、大气压强、净辐射量等观测要素。

2013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湍流通量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3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湍流观测系统观测半小时数据数据包括2层(10m和80m)的热通量感热共65个指标数据:二氧化碳通量(wpl)、潜热通量(wpl)、感热与动量通量、摩擦速度、超声虚温均值、超声虚温的标准偏差、水平风速Ux和超声虚温的协方差、水平风速Uy和超声虚温的协方差、垂直风速Uz和超声虚温的协方差、二氧化碳密度均值、CO2的 标准偏差、水平风速Ux和二氧化碳的协方差、水平风速Uy和二氧化碳的协方差、垂直风速Uz和二氧化碳的协方差、水蒸汽密度均值、H2O的 标准偏差、水平风速Ux和水汽密度的协方差 水平风速Uy和水汽密度的协方差 垂直风速Uz和水汽密度的协方差、水平风速Ux均值和标准偏差、水平风速Ux和水平风速Uy的协方差、水平风速Ux和垂直风速Uz的协方差、水平风速Uy的标准偏差、水平风速Uy的标准偏差、水平风速Uy和垂直风速Uz的协方差、垂直风速Uz的标准偏差、垂直风速Uz的标准偏差、HMP45C测得的空气温度均值、经过空气温湿度计算的水汽密度均值、空气密度均值 罗盘坐标系下的风向方位角、超声风坐标系下的风向角度、平均水平风速、矢量合成水平风速、合成风向的标准偏差、未经过WPL修正的(二氧化碳通量、潜热通量)二氧化碳通量WPL变换的潜热修正项,二氧化碳通量WPL变换的感热修正项,潜热通量WPL变换的潜热修正项潜热通量WPL变换的感热修正项、协方差计算中有效样本总数、分析仪警告次数、分析仪警告次数、仪器AGC平均值、采集器温度、电池电压、5cm-40cm土壤温度共两个文件夹保存TZ_EDDY_10m_flux_2013.CSV(10m湍流通量数据)和TZ_EDDY_80m_flux_2013.CSV(80m湍流通量数据)。

中巴经济走廊MODIS_MCD12Q1数据集(2001-2013年)

本数据以2001年-2013年MODIS的土地覆盖MCD12Q1数据为数据源,数据分辩率为500m,年合成,利用MRT工具,进行数据拼接、投影转换、重采样等影像处理,再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区域边界,采用Python批量裁剪,生成2001-2013年中巴走廊MCD12Q1数据产品。该数据可为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考察站冰川分布数据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半岛)landsat 8 冰川分布遥感影像。Landsat 8 是美国陆地卫星计划(Landsat)的第八颗卫星,于2013年2月11号在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由Atlas-V火箭搭载发射成功,最初称为“陆地卫星数据连续性任务”。Landsat 8上携带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 ,OLI)和热红外传感器(Thermal Infrared Sensor,TIRS)。

海河流域多尺度地表通量与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集:密云站-大孔径闪烁仪(2008-2010年)

该数据集包含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29日的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镇,下垫面是果园(李子树和苹果树)、玉米/裸地、城镇。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17.3233E, 40.6308N,海拔350m。

大孔径闪烁仪发布的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Cn2 (m-2/3),感热通量H_LAS (W/m2)。

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 Jia et al,(2012),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3)。

2010年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3046米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2010年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海拔3046米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逐日气压值、日平均风速值、日均气温值、日平均湿度值、日平均气压值、日平均降水值、日总辐射值,由每分钟气象观测值统计计算得出。其中,缺失的数据是由于气象站被雪掩埋损坏并导致数采仪器受到影响,部分数据不全。

2012-2017年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年物质平衡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数据集包括平衡年、物质平衡。数据集包含6条记录。利用花杆观测法。在每年冰川消融末期,用卷尺测量不同位置的花杆在观测时的出露高度值,结合雪坑剖面,计算冰川消融量和积累量,得出每个平衡年物质净平衡,其单位为毫米水当量(mm w.e.)。在观测期间,有部分花杆倾倒或被雪覆盖,无法获取有效数据,对该物质平衡年的计算结果有一定影响。采用协议共享。数据集包含平衡年(单位:年)、物质平衡量(单位:毫米水当量(mm w.e.))2个字段。数据集为逐年实测资料,时间为2012年8月-2017年8月。物质平衡量计算结果精度控制在5毫米水当量(mm w.e.)以内。

2014年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径流测网数据集

1.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7月28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3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

2.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6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赵家屯庄高崖国家水文站,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8"06.35",E100°25"58.23",海拔1420米,河道宽度50米。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树干液流数据集(2012-2013年)

树干液流是测定单株植物蒸腾量的有效工具,本项测定了在黑河下游胡杨树干液流数据.

2004年黑河下游芦苇地白天日变化原始数据

本数据为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对黑河下游芦苇地种群生态以及地表淹水深度的调查数据,数据包含该区域芦苇种群的盖度、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生态特征。

1990-2014年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瓶采样月均值

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位于中国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境内,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系统的29个大气本底基准观测站之一,是北半球内陆腹部唯一大气本底观测站,其观测结果可以代表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状况。本数据集包括了瓦里关1990—2014年一氧化碳瓶采样月平均数据集,单位为ppb。

2012/2013年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营养盐数据

在2013年1月对南极长城站临近长城湾与阿德雷湾进行了10个站位的海水采集,过滤后水样,通过自动营养盐分析仪分析获得营养盐数据。海洋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量并被其摄取最多的矿物盐类,包括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铵盐。营养盐一般指海水中无机氮、磷、硅。海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参数。

2014年冷龙岭地区GPS控制点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冷龙岭地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控制点联测数据集包括控制点的序号、经度、纬度、高程。数据集包含485条记录,主要通过采购了该地区国家一级控制点,利用国家一级控制点进行静态测量,同步测量时间1小时以上,通过解算获取冰川区控制点;通过动态差分GPS进行动态联测获取。数据集中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高程,即当年冰川表面高程,单位米(m)。

2010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4900米冰温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4900m处冰温的观测数据,温度探头采用热敏电阻制作,共15个探头,从0.5m深度到25m深度,温度探头经过严格的温度标定,得到探头的电阻-温度变化曲线,维度转换误差不大于0.01℃。

2005-2006年青藏高原乌丽地温数据

本数据的提供单位是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提供,对青藏高原乌丽地区进行布点观测,由专业地温探头测得,进行定时长期观测。数据详细解析:0.5mGT表示0.5米处地温数据、单位为:摄氏度(℃)、以此类推。

2000-2015年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MODIS遥感影像数据

此为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Lansat获取到的长城站影像图,本数据集选用影像图质量良好,云层遮蔽情况较少,符合需求。数据集命名根据数据集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以及数据集的学科属性来命名。Landsat 8 是美国陆地卫星计划(Landsat)的第八颗卫星,于2013年2月11号在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由Atlas-V火箭搭载发射成功,最初称为“陆地卫星数据连续性任务”。Landsat 8上携带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 ,OLI)和热红外传感器(Thermal Infrared Sensor,TIRS)。

中国2000-2019年积雪面积500米逐日无云产品

积雪是冰冻圈重要的组成部分,积雪覆盖范围影响地气能量平衡,进而影响气候和环境变化。积雪面积是重要的积雪参数之一,是水文和气候模型的重要输入。本数据集针对中国积雪特性,基于MODIS反射率产品MOD/MYD09GA,利用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条件下发展了多指数结合积雪判别算法,提高了林区和山区积雪面积精度,同时利用隐马尔科夫算法、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了产品的完全去云,制备2000-2019年空间分辨率为500m的逐日无云积雪面积数据集。该数据集以HDF5文件格式存储,每个HDF5文件包含18个数据要素,其中包括数据值(0=陆地, 1 =积雪, 2=雪水当量插补积雪,3=内陆水或海洋;4=冰川;255=填充值)、数据起始日期、经纬度等。同时为了快速预览积雪分布情况,逐日文件包含积雪面积缩略图,以jpg格式存储。本数据集将根据实时卫星遥感数据和算法更新情况(目前到2019年5月份)进行持续的补充和完善,并采用完全开放共享。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地表温度产品(2012年)

1.本数据集于2012年6月30日在在黑河中游的30*30公里核心观测区域获取地表温度产品

2.2012年7月10日,在黑河中游的30*30公里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TASI传感器开展了热红外高光谱航空遥感数据飞行试验。

2012年7月4日,在黑河中游的临泽测区和黑河河道,利用运12飞机,搭载TASI传感器开展了热红外高光谱航空遥感数据飞行试验。

2012年黑河上游植被调查样方生物量数据

本数据为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黑河上游植被调查表,数据包含不同样方里的群落类型、乔木种类、灌木地上生物量、草本地上生物量等。各字段定义见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