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18年阿拉斯加冰川编目

过去五十年,阿拉斯加地区冰川对海平面贡献占全球山地冰川总贡献的三分之一。 在RGI6.0的基础上,我们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阿拉斯加地区冰川编目数据进行的了更新。更新的冰川编目采用的数据源为2018年Landsat OLI空间分辨率15m遥感影像,使用的方法为人工解译。结果显示,阿拉斯加地区冰川编目包括了现有冰川27043条,总面积81285km2。用RGI误差评估方法获得的数据误差4.3%。该数据将为研究全球变化大背景下阿拉斯加地区冰川变化评估、冰川变化的区域和全球影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005年黑河下游苦豆子地波文比蒸散发平均日变化

2005年黑河下游二道桥苦豆子地波文比系统观测数据。包含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温湿度;风速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地理信息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地理信息数据集。辛店沟流域是陕西省绥德县境内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沟,属于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距绥德县城约1km,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10°16′45″⁓110°20′00″、北纬37°29′00″⁓37°31′00″之间。流域面积1.77km2,流域形状为叶状,流域长度为2.25km,平均宽度为0.79km,沟道比降为2.83%,海拔840⁓1040m,沟壑密度为7.26km/km2。此数据集主要包括辛店沟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流域概况、土地利用(1984年)、坡度分级(1985年)数据。

天山科其喀尔冰川末端水文断面2007年径流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末端水文断面径流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2974 m;径流量的计算是通过压力式水位传感器、超声波水位传感器、人工水池读数等途径获得连续水位变化资料,利用不定期流量测量获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获得连续流量变化数据。

黑河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冠层导度数据集(2011-2013年)

森林冠层导度(canopy conductance,mm s-1)是森林蒸腾耗水响应环境因子的敏感指标,是水、碳交换模式中的一个关键参数。

2012-2013年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运动速度测量数据

本数据为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冰川运动测量数据。冰川运动速度测量主要采用Trimble手持GeoXT(GEOXOLORER 6000 SERIES)型GPS,其静态观测江都可达亚米级,后期处理后误差更小,仅为±0.1m。白水1号冰川观测花杆主要包括海拔4600-4900m之间的冰川主流线与冰川边缘,测杆的基本覆盖了冰川可观测区域,观测周期与物质平衡花杆相同。

2006年青藏高原通天河南岸多年冻土活动层数据

本数据的提供单位是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提供,对青藏高原通天河南岸地区冻土活动层进行观测,由布设专业观测探头测得。数据详细解析:SOIL T为土壤温度、单位为摄氏度(℃);WATER为土壤水分、单位为(/cm^3)。

2014-2016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综合观测场植被盖度和生物量调查数据集

本数据为2014-2016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综合观测场植被盖度和生物量调查数据集,包含的数据指标为唐古拉、西大滩和五道梁3个综合观测场6样方的植被盖度、样地平均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样线结合样方的方法野外调查获得,样线长度30m,样方大小为1m×1m。样方植被盖度为目测所的,平均盖度为取6个盖度的平均值,地上生物量采用收获法测得。

1986-199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桥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86-1990年桥沟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桥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裴家峁沟(无定河一级支流)的一级支流。桥沟流域共布设了桥沟1号、桥沟2号、桥沟3号、桥沟4号、桥沟5号和桥沟6号六个雨量站,使用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流域站网布设图、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桥沟流域雨量站基本情况等详见《桥沟流域1986-1990年情况说明》。

2016-2019年藏东南扎木弄巴滑坡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6-2019年藏东南扎木弄巴滑坡观测数据,该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乡,易贡乡扎木弄沟位于南巴迦瓦峰北北西侧,易贡藏布左岸,地势上西高东低,其地貌类型属于高山地貌,流域面积29.4km2,区域内地质构造的隆升显著,扎木弄沟地处易贡-通麦-波密断裂带的相对隆升区的边缘,这些隆升区由一系列的横向构造影响,区域成为周期或准周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易发区。该观测站详细记录滑坡相关数据,数据由布设现场的翻斗式降雨量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空隙水压力传感器、含水量传感器、水势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测得,采集频率10分钟/条,由CR1000数据采集器取得原始数据,土壤温度、孔隙水压力、含水量、水势、振动这些参数采用日平均数据并整理,降雨数据采用日累计数据并整理。

站点名称:扎木弄巴滑坡观测站,经纬度:94 °56′54,30°11′13,海拔高程:2550米数据内容:降雨量单位为毫米(mm),土壤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孔隙水压力单位为千帕(Kpa),含水量单位为容积率(m3/m3),水势单位为帕(pa), 振动单位为加速度(g)

2013年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自动气象站观测网数据集

1.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6月7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黄草沟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9月22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花寨子荒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花寨子,下垫面是山前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186E, 38.7652N,海拔1731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6月1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峨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峨堡镇草场,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9151E, 37.9492N,海拔3294m。

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5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湿地站,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神沙窝沙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神沙窝,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E, 38.7892N,海拔1594m。

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6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黄藏寺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黄藏寺村,下垫面是农田(小麦)。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1918E, 38.2254N,海拔2612m。

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8月8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阳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北侧阳坡,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5204E, 38.0898N,海拔3529m。

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9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农田站气象要素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甜瓜农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8E, 42.0048N,海拔875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12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混合林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与胡杨。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5E,41.9903N,海拔874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神沙窝沙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神沙窝,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E, 38.7892N,海拔1594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峨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峨堡镇草场,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9151E, 37.9492N,海拔3294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巴吉滩戈壁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西巴吉滩,下垫面是戈壁。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042E, 38.9150N,海拔1562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裸地站气象要素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裸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26E, 41.9993N,海拔878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下垫面是芦苇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E, 38.9751N,海拔1460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8月8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阴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南侧阴坡,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108E, 37.9841N,海拔3536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9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裸地站气象要素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裸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26E, 41.9993N,海拔878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7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8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河桥,河床为泥沙,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22.93",N 99°49"37.29",海拔1347米,河道宽度210米。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神沙窝沙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神沙窝,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E, 38.7892N,海拔1594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胡杨林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胡杨林和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239E, 41.9932N,海拔876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8月15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景阳岭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景阳岭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160E, 37.8384N,海拔3750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3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8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戈壁站,下垫面是戈壁。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0420E, 38.91496N,海拔1562.00m。

2000-2015年MODIS北半球逐日无云二值积雪产品

本数据集是北半球逐日无云二值积雪产品资料,时间自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数据包含了积雪和非雪两种地物类型。数据覆盖范围为0-86°N,180°W-180°E。该数据集的数据源使用的积雪产品是通过NSIDC网站下载的V005版本的每日积雪分类产品MOD10A1和MYD10A1,以及AMSR-E每日雪水当量产品和雪冰产品IMS。利用MOD10A1、MYD10A1、AMSR-E AWE和IMS原始数据,采用最大积雪面积融合方法,生成逐日无云二值积雪图像。

中亚MODIS_250米地表含水量(MSWCI)数据集(2000年,2010年)

本数据集包含24个图像文件数据:分别为 ① 2000年第97、113、129、145、161、177、193、209、225、241、257天的MSWCI数据; ② 2010年第97、113、129、145、161、177、193、209、225、241、257天的MSWCI数据; ③ 2000MSWCI_Clip ,是2000年生长季4月至9月的地表平均含水量数据; ④ 2010 MSWCI _Clip,是2010年生长季4月至9月的地表平均含水量数据。 这些数据反映了中亚地区地表含水量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 反映植被水分的亏缺程度,可利用此数据进行干旱监测。该数据是利用MODIS数据的第6、第7波段反射率值,得到SWCI,加入L参数修正SWCI,得到修正后的地表含水量指数MSWCI。利用修正后的地表含水量指数MSWCI分别反演出2000年和2010年4月1日至9月31日每8天中亚地区地表含水量,进而计算出这两个时段该地区的平均含水量。

1991-200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桥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91-2000年桥沟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桥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裴家茂沟(无定河一级支流)的一级支流。桥沟流域布设了桥沟1号、桥沟2号、桥沟3号、桥沟5号、桥沟6号5个雨量站。使用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流域站网布设图、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桥沟流域雨量站基本情况等详见《桥沟流域1991-2000年情况说明》。

1945-195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大柳树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45-195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大柳树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因流域面积甚小,故引用了流域内梁家坪试验场气象园的降水资料。数据集包括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降水量摘录数据、各时段最大降水量数据(按分钟和小时摘录)。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2010年9月-10月冰川表面流速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自2010年冰川表面流速的变化数据,详细记录了35个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专业人员观测、收集整理所得。

2011-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育林沟不同措施径流场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育林沟不同措施径流场数据。对育林沟不同措施径流场产生径流的次降水量、径流量、泥沙量进行观测,对比不同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数据包括育林沟不同措施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土壤含水率实测成果表,径流场情况见《育林沟不同措施径流场2011-2018年情况说明》。

海河流域多尺度地表通量与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集:怀来站-涡动相关仪(2013年)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10m塔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河北省怀来县东花园镇,下垫面为水浇地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15.7880E, 40.3491N,海拔480m。涡动相关仪的采集频率是10Hz,架高为5 m,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Gill)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8 cm。

涡动相关仪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K),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观测试验或站点介绍请参考杨光超等(2015),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3)。

2015年中国南极长城站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集

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62°.13’ S , 58°.58’ W, 10 m)建成于1985年2月,位于西南极的乔治王岛,站号为89058。目前在长城气象站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进行常规气象观测, 白天守班, 随时监测和记录天气变化。每天进行四次定时地面气象观测(北京时01、07、13、19时),编制气象电报,其时间比国内提前一小时(邻近的南极站均如此),通过智利弗雷气象中心将资料传入全球电信系统(GTS)和世界天气监视网(WWW)。观测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日照、地温、深层地温、降水等。目前,除进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地面辐射观测和高分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及处理外,还制作为科考服务的站区天气预报。 南极长城站:1985-2002年常规压、温、湿、风月平均值: 大气压力:本站气压( hPa ),Atmospheric pressure at Station level; 大气温度:百叶箱大气温度( ℃),Air temperature of 1.5 m above the surface; 大气湿度:百叶箱相对湿度( % ),Relative humidity of 1.5 m above the surface; 风向风速:10 m 处的风向、风速(m/s),Wind direction and wind speed of 10 m above the surface;

1980-199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降水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80-1990年韭园沟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韭园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无定河一级支流。韭园沟流域共布设沟口、马连沟、赵家坬、吴家畔、魏家焉、黑家坬、王家坬、王茂庄和蔡家沟9个雨量站。使用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流域站网布设图、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韭园沟流域雨量站基本情况等详见《韭园沟流域1980-1990年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