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为2000年疏勒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集,包括肃北蒙古自治区、瓜州市、敦煌市、玉门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肃北蒙古族自治区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综合制备,比例尺250000,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水库名称),反应了疏勒河流域2000年左右水库分布现状。
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奈曼旗沙漠化类型及土地整治区划图》(图1),该图的具体信息如下:
主编:朱震达、邱醒民
编辑 :冯毓荪
复照与制图:冯毓荪、刘扬宣、文子祥、杨泰运、赵爱芬、王一谋、李伟民、赵燕华、王建华
野外考察:邱醒民、张继贤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出版社:上海中华印刷厂
比例尺:1:150000
出版时间: 1984年5月
图例:严重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潜在沙漠化土地、非沙漠化土地、波状起伏沙黄土平原、树林及灌木林、盐碱地、山地、耕地、甸子地
2、文件格式与命名
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一下图层:
奈曼旗沙漠化类型图、河流、 道路、水库、铁路、区划
3、数据属性
沙化等级类 植被 本底类
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 耕地 沙丘
盐碱地 甸子地
严重沙漠化土地
水库
树林及灌木林
山地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
潜在的沙漠化土地
湖泊
非沙漠化土地
波状起伏沙黄土平原
2、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本数据集为2004年-2005年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和内拉湾钻取了5根海冰冰芯。测量了长度、密度、盐度、重量等数据。冰芯就是钻取自冰川内部的芯。冰芯形成由于气温低,积雪不融化,每年的积雪形成一层层沉积物,年复一年,从底部往上逐渐形成一层层的冰层,越向上年代越新。冬季气温低,雪粒细而紧密;夏季气温高,雪粒粗而疏松;因而,冬夏季积雪形成的冰层之间具有显著的层理结构差异,宛如树木的年轮一样。
本数据集为2008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6′,E 080°06′;海拔高度:373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湿度、2m风速,1m气温、1m湿度、1m风速,1.5m总辐射、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观测。由于气象站倒伏或供电故障,2008.8.10-2008.8.20缺测。
本数据为长城湾外海CTD观测数据,主要包括深海温盐数据,要素包括海水深度、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三个观测要素。CTD数据作为重要的海洋基础数据,可为海水物理化学性质、水层结构和水团运动状况研究提供数据支撑。CTD(Conductance电导,Temperature温度,Depth深度)测量系统,一般称为温盐深系统,用于测量水体的电导率、温度及深度三个基本的水体物理参数,并可以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其他物理参数,如声速等。CTD测量系统是海洋调查的必备工具,大型CTD上还带着采水器,测量方法是由绞车将船裁的CTD剖面仪器按一定的绞车速度下放,直到规定深度的海水中,然后再将其收回甲板上。海洋调查中通常通过投放CTD剖面仪来完成一个海洋断面调查。
此数据为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数据,时间段为1986-2030年,1986年为实际参考数据,1987-2030为模拟数据。情景包括历史趋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严格生态保护情景、经济发展情景和快速经济发展情景。在不同情景下,利用Dyna-CLUE模型进行模拟。数据格式为Arc ASCII格式。
该数据是对《1:100万中国植被图集》黑河流域部分的数字化,《1:1,000,000中国植被图集》是由著名植被生态学家侯学煜院士主编(侯学煜,2001),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有关部委和各省区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等53个单位250多位专家共同编制,是我国植被生态学工作者40多年来继《中国植被》等专著出版后又一项总结性成果,是国家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基本图件。它是根据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开展植被调查所积累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影像等现代技术所获得的材料以及有关地质学、土壤学和气候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编制而成。它详细反映了我国11个植被类型组、54个植被型的796个群系和亚群系植被单位的分布状况、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同时反映了我国2000多个植物优势种、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实际分布状况及优势种与土壤和地面地质的密切关系。该图集属于现实植被图图种,反映我国植被近期的质量状况。
2004年7月16日至8月6日,中科院寒旱所组织在黑河上游大野口流域开展了一次遥感试验,获取了14个剖面的土壤调查数据、排露沟流域1:5000 比例尺的DEM、典型地物的光谱数据和大平顶TM和QuickBird卫星的地面同步观测数据。主要包括:
1)典型地物光谱测量数据
该数据主要包括了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简称临泽站)附近的沙枣树、二白杨、柽柳、树皮、麻黄、沙、苜蓿地、玉米地、棉花地和盐碱化土地的光谱和排露沟流域金鹿梅、草地、苔草、剑叶荆棘儿、高寒草甸、土壤和岩石的光谱。
2)土壤剖面调查数据
在排露沟流域依据海拔和植被类型共设置了12个土壤剖面,另外还在排露沟林前气象站和临泽气象站各设置土壤剖面1个,共测量了14个剖面的土壤含水量、容重、粘砂含量及土壤光谱,排露沟林前气象站和临泽气象站的剖面还测量了土壤的导热和导水参数。
3)典型地物生物物理参数野外测量数据
包括临泽站附近玉米、棉花、小松树、苜蓿和麻黄的叶面积指数测量数据,排露沟流域不同高度带的叶面积指数数据和植被叶片光合作用特性数据(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片蒸腾速率,叶温)及相应的环境因子数据(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大气CO2浓度、空气水含量、大气压、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
4)大平顶卫星遥感地面同步试验
在排露沟流域旁一块相对平坦的草地区(大平顶)进行了TM和QuickBird卫星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2004年7月27日,在大平顶设置了150m×150m 的样方以15米为间隔进行了光谱、地上生物量和叶面积的测量,获取了TM和QuickBird卫星过境时刻的地物光谱、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数据。
本数据集为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中脊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观测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m/s)、降水(mm)。利用本数据可提取冰川表面气候变化,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数据为柴达木河流域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包括柴达木河流域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WRRNM(流域名称)、WRRCD(流域编码)。
该数据是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童伯良 等,1983)的数字化,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是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童伯良、李数德、卜觉英、邱国庆等编制的,其目的在于反映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层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主要自然环境因素的生成关系总貌。
编制该图的基础资料包括有:青藏公路沿线1:200000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和图件(青海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中国科学院冰川冰土研究所自1960年以来在青藏公路沿线的西大滩、昆仑山垭口盆地、清水河、风火山、沱沱河、桑马盆地、布曲河、土门格拉、两道河等九个地点的冻土研究成果;格尔木—拉萨输油管线的钻探资料以及工作区的航测地形资料。以1:200000万地形图当工作底图,编绘成多年冻土图,再缩编成1:600000的成图,以保证图的精确性。为了弥补沿线更大范围内资料的不足,把公路沿线九个冻土研究点上探明的冻土特征规律应用于地质地理条件类同的地段,同时利用航片补充编图区的冻融地质作用和冻土特征。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包括青藏公路沿线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1:720万)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其中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中又包含多年冻土类型、岩性、冻土现象、贯通融区类型、冻土工程分类、地质构造断裂等信息。本数据仅对多年冻土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其空间范围北起青藏公路的大西滩,南至桑雄,长达近800公里,宽约40-50公里。
本数据集包括:矢量化的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扫描图,其中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的属性信息如下:
A-1;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C;残留多年冻土层、隔年层
A-2;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0.5°C;0-25m
A-3;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5~-1.5°C;25-60m
A-4;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1.5~-3.5°C;60-120m
A-5;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3.5°C;>120m
B-1;Isoland permafrost ground;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Seasonal Frozen Ground);
B-2;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C;残留多年冻土层、隔年层
B-3;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0~-0.5°C;0-25m
B-4;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0.5~-1.5°C;25-60m
B-5;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1.5~-3.5°C;60-120m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地貌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00万)。
数据字段包括:Fenfu(图幅号)、name(属性)、class(编码)、Sname(行政区划)
本数据是属性(表格)和图片数据的集合,包括新疆范围内的旅游景点的名称、类型、级别、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以及归属的县市和景点的概况等信息,通过搜集整理新疆各地区和市县的2005年旅游发展规划文本,综合本单位历年整理和搜集的资料整理而来。
宇宙噪声接收机是用来观测电离层D层中的宇宙噪声吸收情况,它可以监测300×300 km范围内的宇宙噪声吸收状况。该数据记录到MO盘片上。数据记录一式两份,按中日两国的极地研究所签署的科学合作协议,中日双方各保留一份。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1999年成像仪宇宙噪声接收机测量数据。
2015年1月,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大气样品,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浓度。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陆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多环芳烃具有毒性、遗传毒性、突变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可造成多种危害。多氯联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物,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该数据集为柴达木河流域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数据集是主要针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包含1998-2008年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天最大化NDVI,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旬。文件格式:.hfr和.img文件各一个。文件命名规则为:CHN_NDV_YYYYMMDD,其中YYYYMMDD就是该文件代表的当天日期,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件的主要标识。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后缀名为.IMG和.HDF的遥感影像文件文件,都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本数据集为宁夏自治区1:10万基础数据,主要包括Ningxia_City_point(城市居民点)、Ningxia_County_point(县镇居民点)、Ningxia_Town_point(乡镇居民点)、Ningxia_Village_point(乡村居民点)、 Ningxia_Provincial_boundary(省界)、Ningxia_Prefecture_boundary(城镇界)、Ningxia_County_boundary(县界)、Ningxia_Village_boundary(乡镇界)、Ningxia_Rivers(河流) Ningxia_Rivers_Region(面状河流)、Ningxia_Road(道路)、Ningxia_Landuse (土地利用)、Ningxia_Soil_100k(土壤类型)、Ningxia_Vegetation_1m(植被), 根据2012年乡镇区划图、专题图及高分辨率影像提取。
Ningxia_Rivers河流数据,有很多支流是没有名称的。
Ningxia_Road 道路数据,很多道路是没有名称的,一些高速、国道及其他道路的转盘等,还有些乡镇道路。
Ningxia_Vegetation_1m植被数据中99及999属性是非植被数据和非植被类型据。
Ningxia_Soil土壤数据中有些是没有测剖面数据,剖面及其他都是空值。
比例尺为 1:10万
1、Ningxia_City_point(城市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Coad城市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2、Ningxia_County_point(县镇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Coad县镇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3、Ningxia_Town_point(乡镇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Coad乡镇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4、Ningxia_Village_point (乡村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Coad乡村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5、Ningxia_Rivers(河流)属性字段
字段1:NAME河流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Shape_leng河流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18) 字段3:Code河流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6、Ningxia_Rivers_region(面状河流)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河流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Area 河流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9) 字段3:Code 河流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7、Ningxia_Rode(道路)属性字段
字段1:NAME道路名称 数据类型:Text(48) 字段2:Rf道路等级 数据类型:Text(16) 字段3:Shape_leng道路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18) 字段4:Code道路编码 数据类型:Code(Text,30)
8、Ningxia_County_boundary (县区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县区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2:Code县区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50)
9、Ningxia_Prefecture_boundary(城镇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2:Code城市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10、Ningxia_Provincial_boundary(省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省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2:Code 省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11、Ningxia_Village_boundary(乡镇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乡镇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100) 字段2:Code乡镇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12、Ningxia_Landuse(土地利用)属性字段
字段1:土地类型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2:Code土地利用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13、Ningxia_Soil_100k(土壤)属性字段
字段1: Area(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2:Perimeter(周长)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5: SoilCode (三级编码) 数据类型:Double(13) 字段6: 剖面编码 数据类型:Long Integer(9) 字段9: 亚类名称 数据类型:Text(23) 字段10: Pro_Name(行政名称) 数据类型:Length(9) 字段11: 剖面厚度 数据类型:Double(10) 字段12: 石砾 数据类型:Text(7) 字段13:粗砂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4:细砂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5:粉砂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6:粘粒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7:有机质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8:PH_H2O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9:PH_KCL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20:全氮 数据类型:Double(10) 字段21:全磷 数据类型:Double(10) 字段22:全钾 数据类型:Double(10)
14、Ningxia_Vegetation(植被)属性字段
字段1: Area(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2:Perimeter(周长)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3: VEGETATION 数据类型:Double(11) 字段4: VEGETATI_1 数据类型:Double(11) 字段5: VEGE_ID(植被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6: 新编码 数据类型:Text(13) 字段7:植被群系和 数据类型:Text(131) 字段8: 植被型编号 数据类型:Text(13) 字段9:植被群系和 数据类型:Short Integer(2) 字段10:植被型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11: 植被型组编码 数据类型:Text(4) 字段12:植被型组 数据类型:Text(12) 字段13: 植被大类 数据类型:Text(10) 字段14:VEGETATI_2英文植被系数和名称 数据类型:Text(245) 字段15: VEGETATI_3英文植被类型名称 数据类型:Text(108) 字段16: VEGETATI_4英文植被组名称 数据类型:Text(211) 字段17: VEGETATI_5英文植被大类名称 数据类型:Text(23)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自1991年3月到2001年1月,使用Lacoste ET重力仪,开展了重力固体潮连续观测。本数据集为1995年的观测数据。固体潮是指在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下,固体地球产生的周期形变的现象。将地球看做球状刚体时,引潮力矢量的垂直分量使得该点的重力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地球的重力固体潮。它是该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