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光合特征数据集(2000-2007年)

2003,2004,2006和2007年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光合数据/ 2000-2007年塔里木河下游监测指标数据统计表.doc[时间:2013-06-01 11:29]

疏勒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集

数据为2000年疏勒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集,包括肃北蒙古自治区、瓜州市、敦煌市、玉门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肃北蒙古族自治区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综合制备,比例尺250000,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水库名称),反应了疏勒河流域2000年左右水库分布现状。

巴丹吉林沙漠包气带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与总氯数据集(1000-2009AD)

本数据集包含两张表:(1)巴丹吉林沙漠包气带剖面水分、离子,(2)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同位素。主要目的是研究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的来源和补给量、补给历史。

计算获取的沙丘包气带补给历史时段为21BC-1971AD,数据采集地点巴丹吉林沙漠巴彦淖尔湖和乌兰吉林湖附

量纲(度量单位) “Depth”量纲:m,“Content”量纲:%,“Cl”量纲:mg/L, “S Water”量纲: Kg/m2 , “S Cl”量纲: mg/m2,“δ18O”量纲:‰;“δ2H”量纲:‰;“3H”量纲:TU

中国1:400万植被图

本图的性质基本上市属于现状植被图,包括自然植被和农业植被两部分,自然植被的图例是按照七个植被群系纲组排列的,他们主要是根据植物群落的外貌并结合一定的生态特征而划分的。农业植被群落的概念,同自然植物群落一样,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型(外貌、结构、层片),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生态地段。

199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了该图的数字化工作,并撰写了相关的数据说明文档,数字化后的数据也采用等积圆锥投影,并可利用GIS软件转换为其他投影.

本数据包括1个e00格式的矢量文件,中国植被编码设计说明, 数据集说明,植被数据层属性数据表和扫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简要说明》等文件。

2018年云南蒋家沟流域泥石流观测站蒸发量观测数据

云南蒋家沟流域泥石流观测站2018年日蒸发量观测数据。观测从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包括每日蒸发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累计值,单位为毫米(mm)。

2010年甘肃省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2010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中国 1:400万植被图(1976年)

自1972年5月至1976年7月历时五年完成的。在制订图例和具体编图过程中,参考了我国1949年以后的绝大部分植被考察资料(包括图件和文字资料),举行了十几次所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参加的制图讨论会。在编图工作完成后的发排期间,又补充了许多新的考察资料,特别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植被资料。

2009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09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6′,E 080°06′;海拔高度:373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湿度、2m风速,1m气温、1m湿度、1m风速,1.5m总辐射、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观测。由于气象站倒伏或供电故障,缺测较为严重。

2013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大本营10米气象塔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3年喀尔冰川大本营气象塔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3007 m;观测要素:2m、4m和10m的风速风向和温度相对湿度,高度为3.5m的净全辐射(包括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高度1.5m的气压,深度分别为0m、0.2m和0.4m的土壤热通量、深度分别为0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地温和深度分别为0.05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土壤含水量,各要素均为日平均值(辐射为日总量),量纲及单位标注于数据列中。

南极长城站雪坑测量数据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西经58度57分。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本数据集为南极长城站雪坑测量数据。

2013-2014年度东川泥石流站总结报告

本数据集为东川泥石流站2013-2014年度总结报告。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简称东川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境内的蒋家沟流域,东经103°08’,北纬26°14’,海拔1320米, 占地面积约70亩,距离东川区铜都镇20公里,距离昆明城区200公里。蒋家沟面积48.6平方公里,主沟长13.9公里,是一条高频泥石流沟,平均每年暴发15次,最高达29次,属于被誉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馆”的小江地区,是世界上最佳的泥石流观测、实验和研究场所。

黑河流域湿地孢粉组合数据集(2010年)

数据集包括临泽湿地孢粉数据和张掖湿地孢粉数据

分别包含4个表:

(1)湿地孢粉原始数据

(2)湿地孢粉百分比含量数据

(3)湿地孢粉体积浓度数据

(4)湿地孢粉组合数据

临泽和张掖湿地样点剖面深度分别是54cm和190cm,采样间隔分别是2cm和5cm.孢粉组合是将出现率低、含量较少的科属进行合并,并将花粉按乔木、灌木、草本及农作物进行分类组合。

1987年南极长城湾海洋调查站位表

南极长城湾位于中国南极长城站东面,面积约0.5㎞²~2㎞²,湾内水深变化较大(20—80m),即海底地形变化较大,不同沉积部位其沉积物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别。另外,该湾地处高寒带,与中纬度和低纬度海区的沉积环境也完全不同。本数据为南极长城湾1987年海洋调查站位表。

2011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4′,E 080°07′;海拔高度:3433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湿度、2m风速、2m风向。由于传感器故障,2011.7.1-2011.12.31风向、温度、湿度数据有缺失。

冻土环境对青藏铁路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工程的环境效应项目汇交的数据

冻土环境对青藏铁路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工程的环境效应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马巍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2.1-2004.12。

该项目汇交数据:

1、北麓河活动层场地监测数据

(1) 北麓河活动层场地检测说明

(2) 北麓河下垫面场地水分数据2002.9.28-2003.8.10(Excel文件)

  • 场地1-草原的水分数据

  • 场地2-草皮铲除的水分数据

  • 场地3-天然草皮的水分数据

  • 场地4-碎石的水分数据

  • 场地5-保温的水分数据

(3)北麓河下垫面场地温度数据0207-0408 Excel文件

  • 道碴地表的温度数据

  • 保温材料的温度数据

  • 铲除植被地表的温度数据

  • 草垫地表的温度数据

  • 砂砾地表的温度数据

2、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数据:风火山、沱沱河、五道梁,样方调查内容:植物类型、多度、群落盖度、总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结构;采用TDR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不同深度水分含量;在每个样方点于 0-100cm 深度内分层采集土壤样品一组。采用EKKO100地质雷达探测仪,在每个样方带上以及平行公路方向连续采样1-1.5km,以查清冻土上限深度。

3、预测数据:分别设定未来50年温度上升1度和2度,初始地表温度为-0.5,-1.5,-2.5,-3.5,-4.5度,来预测不同深度和时间的冻土温度.

4、青藏铁路高温高含冰量冻土统计:地段、铁路里程、总里程(Km)、冻土类型里程数、多年冻土平均地温分区里程数、高温高含冰量冻土、高温低含冰量冻土、低温高含冰量冻土、低温低含冰量冻土、融区

1994年南极长城站潮间带生物量测定数据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西经58度57分。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本数据集为南极长城站1994年潮间带生物量测定数据。

2010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0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6′,E 080°06′;海拔高度:373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湿度、2m风速,1m气温、1m湿度、1m风速,1.5m总辐射、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观测。由于气象站倒伏或供电故障,缺测较为严重。

1999-2005,2011年云南蒋家沟陈家梁子日降雨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陈家梁子(N26°14′51″,E103°11′5.27″)1999-2005,2011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10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1990年甘肃省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1990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1990年青海省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1990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主要数据源有: 1.1990年代土地利用数据2.与土地利用数据同期陆地卫星精纠正分县假彩色合成影像 3.辅助数据包括1:50万草地资源图(矢量)、1:100万土壤类型图(矢量)、1:100万植被类型图(扫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