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 的NDVI产品(MYD13A2和MOD13A2)利用改进的HANTS算法去云重建得到了2001-2011每天、1公里分辨率NDVI数据集。产品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每天的数据存储为一个GEOTIFF文件,命名方式:heihe_yyyy_NDVI_recon.ddd.tif,其中yyyy是年份,ddd表示特定年份中的某一天。每年默认有365天的输出数据。数据类型为16bit整形,无效值像元填充值为-3000,有效的数据范围为-2000-10000, 缩放因子为0.0001。
极光光谱仪通过测量同一条子午线上的极光和气辉辐射光谱,可以研究极光和磁层物理、极风的逃逸过程、质子极光观测中的电子极光干扰等科学问题。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14年极光光谱仪数据。中山站极光光谱仪测量沿同一子午线上极光和气辉辐射光谱,为子午工程项目提供极光观测数据,开展极光和磁层物理、极风的逃逸过程、质子极光观测中的电子极光干扰研究。中山站极光光谱仪2010年4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开始试运行。
Dome 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 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地球气候环境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驱动源,是现代地球气候环境动力学本底观测的最理想区域。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的积累率分布。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该数据集记录了三峡库区滑坡2004年变形监测数据;该滑坡的监测内容主要为地表位移监测、钻孔测斜监测、地下水位监测;该数据集包括滑坡年报、地表位移GPS监测成果、地下水监测表、滑坡降雨量、长江水位及气温观测数据资料等内容
本次冰川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川编目参照Landsat 4/5(MSS,TM1982/1985/1984/1999),Landsat 7(ETM+),IRS-1C,LISS-III(1995IRS-1C),(1997 IRS-1D) 等遥感数据,反映了该地区2000年的冰湖现状。
2、冰川编目覆盖: 印度-北安查尔邦地区
3、冰川编目内容包括:冰川位置、冰川编码、冰川名称、冰川面积、冰川长度、冰川厚度、冰储量、冰川类型、冰川朝向等属性
4、投影参数:
Projection: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UTM)
Ellipsoid:WGS84
Datum;WGS84
Ellipsoid Parameters:a=6378137.000
1/f=298.257223563
Northem Hemisphere:Yes
MinimumX:221473.969
MinimumY:3300590.500
MaximumX:513943.969
MaximumY:3488960.500
Zone:44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数据文档及报告
南极长城湾位于中国南极长城站东面,面积约0.5km~2,湾内水深变化较大(20—80m),即海底地形变化较大,不同沉积部位其沉积物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别。另外,该湾地处高寒带,与中纬度和低纬度海区的沉积环境也完全不同。本数据集为南极长城湾海水PH数据。
该数据集三峡站观测年报(2011年)内容包括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情况,人员队伍、仪器设备、专业监测等任务的完成情况、监测滑坡变形情况以及发生变形的重点滑坡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2000年黑河流域人口格网化数据基于2000年的1:10万土地利用数据和各县人口统计数据生成。
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从11 个区划指标中提取出四个因子,利用因子得分进行分层聚类,把黑河流域分为4 个人口分布特征区域。基于2000年各县人口统计数据建立农村居民地、耕地面积与农村人口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各区县内的人口总数,采取不同人口分布特征区域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人口系数做必要调整,中游绿洲修正耕地人口分布系数,上游山区和下游荒漠绿洲区增加草地人口分布系数。采用加幂指数模型模拟流域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基于以上方法最终获得黑河流域25m 格网的人口空间分布结果和尺度上推后的1km 格网数据。
在乡镇级别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已有数据库(GPW 1995、UNEP/GRID1995、LandScan 2002 和cn2000pop)估计的黑河流域人口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均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模型可以获得更高精度的流域人口空间分布数据。
DEM是数字高程模型的英文简称(Digital Ele2vation Model)是流域地形、地物识别的重要原始资料。DEM 的原理是将流域划分为m 行n列的四边形(CELL),计算每个四边形的平均高程,然后以二维矩阵的方式存储高程。由于DEM 数据能够反映一定分辨率的局部地形特征,因此通过DEM 可提取大量的地表形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流域网格单元的坡度、坡向以及单元格之间的关系等。同时根据一定的算法可以确定地表水流路径、河流网络和流域的边界。因此从DEM 提取流域特征,一个良好的流域结构模式是设计算法的前提和关键。
数据包括:
1:1KM基础DEM
根据中国1:25万等高线和高程点形成的数据,包括DEM、山影、坡度、坡向图
2、SRTM 1km DEM
切割自全球1KM的SRTM数据,包括DEM、山影、坡度、坡向图
3、Aster GDEM
根据30米Aster GDEM,拼接、切割、重采样成1KM
文件格式都为:geotiff
数据集投影:
Projection = 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
GEOGCS["Krasovsky",
DATUM["Krasovsky", SPHEROID["Krasovsky",6378245,298.3000003760163]],
PRIMEM["Greenwich",0],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PROJECTION["Albers_Conic_Equal_Area"],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1",25],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2",47],
PARAMETER["latitude_of_center",0],
PARAMETER["longitude_of_center",105],
PARAMETER["false_easting",0],
PARAMETER["false_northing",0],
UNIT["metre",1,]
滑坡危岩体位移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该数据集记录了三峡库区秭归县链子崖危岩体监测2007年-2012年监测数据,该危岩体的监测内容主要为位移、降雨量及长江水位监测。
云南蒋家沟流域7个测量点的24小时降雨量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原始降雨可处理成10分钟雨量。资料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流域1999-2005年日降雨观测数据。
数据集为青海湖流域行政边界矢量图,分别为乌兰县、共和县、刚察县、天峻县、德令哈市、海晏县、湟源县、祁连县、贵德县,比例尺1:25万,数据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主要为青海湖流域县界名称及行政编码。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阴家凹(N26°16′6.9″,E103°10′2.3″)2016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本数据集包括我国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2005年7-12月二氧化硫在线观测月统计数据,可代表同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二氧化硫本底状况,数据集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统计变量包括二氧化硫月平均值、中值、标准差、样本个数、月最大值、月最小值等。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4′,E 080°07′;海拔高度:3433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风速、2m风向。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宇宙噪声接收机是用来观测电离层D层中的宇宙噪声吸收情况,它可以监测300 km范围内的宇宙噪声吸收状况。该数据记录到MO盘片上。数据记录一式两份,按中日两国的极地研究所签署的科学合作协议,中日双方各保留一份。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17次考察2000-2001年成像仪宇宙噪声接收机测量数据。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李家垭口(N26°17′6.5″,E103°10′19.2″)2016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滑坡是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实施专业监测的滑坡体,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滑坡是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实施专业监测的滑坡体,共布置有6个GPS监测点,1个基准点;2003年6月开始监测,2003年7月取得初测值,每月监测1次。本数据记录滑坡体地貌、地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形变特征、滑坡成因和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