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中国1:1000万冻土区划及类型图

该数据是中国冻土区划及类型图(1:1000万)(邱国庆 等,2000;周幼吾 等,2000)的数字化,采用了区划和类型双系列体系,在同一份图上同时用区划体系和类型体系来反映在各个级别上冻土形成和分布的共性与个性。

区划体系包括三个冻土大区:(1)中国东部冻土大区;(2)中国西北冻土大区;(3)中国西南(青藏高原)冻土大区。在三个大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划分出16个区及下面的若干亚区。如表1所示。冻土区划界线的划分中,I大区和III大区的界线主要参考了李炳元(1987)的结果;II大区和III大区的界线就是青藏高原的北界,即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侧和山麓线;I大区和II大区的界线在贺兰山—狼山一带。二级区的界线,在II大区和III大区中以地貌条件为依据进行划分,在I大区则以气温年较差A与年平均气温T的比值为主要划分依据,并考虑到各地的冻结深度。

类型体系基于冻土连续性、冻土存在的时间和季节冻结深度,划分为8个类型,各类型界线主要取自《中国冰雪冻土图》(1:400万)(施雅风 等,1988)并参考了一些新资料,而季节冻土界线则主要以气象站资料为依据。各类型的定义如下:

(1)大片多年冻土:连续系数为90%-70%

(2)大片-岛状多年冻土:连续系数为70%-30%

(3)稀疏岛状多年冻土:连续系数为<30%

(4)山地多年冻土;

(5)中深季节冻土:可能达到的最大季节冻结深度>1m;

(6)浅季节冻土:可能达到的最大季节冻结深度<1m;

(7)短时冻土:保存时间不足一个月

(8)非冻土。

根据该数据计算的中国多年冻土区面积约2.19×106km2,约占中国领土的22.83%。其中,高山多年冻土0.42×106km2,约占我国领土面积的4.39%。季节冻土面积约4.76×106km2,约占我国领土的49.6%,瞬时冻土面积约1.86×106km2,占我国领土的19.33%。

更多信息参考文献(周幼吾 等,2000)。

2015年云南蒋家沟阴家凹日降雨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阴家凹(N26°16′6.9″,E103°10′2.3″)2015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2011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200m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2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08′;海拔高度:3212 m;观测项目包括2m、1m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地表、0m、2m、0.5m、1.0m地温。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1998-2001年云南蒋家沟流域日降雨观测数据

云南蒋家沟流域1998-2001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10分钟雨量。资料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印度锡金地区冰川编目数据集

本次冰川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川编目参照Landsat 4/5(MSS,TM/1984/1999),Landsat 7(TM & ETM+),IRS-1C,LISS-III(1995 IRS-1C),(1997 IRS-1D) 等遥感数据,反映了该地区2003年的冰川现状。

2、冰川编目覆盖: Tista Basin,锡金地区

3、冰川编目内容包括:冰川位置、冰川编码、冰川名称、冰川面积、冰川长度、冰川厚度、冰储量、冰川类型、冰川朝向等属性

4、投影参数:

Projection:Lambert conformal conic

Ellipsoid:Everest (India 1956)

Datum:India (India, Sikkim)

False easting:2743196.40

False northing: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90°00’00” E

Central parallel:26°00’00” N

Scale factor:0.998786

Standard parallel 1:23°09’28.17” N

Standard parallel 2:28°49’8.18” N

Minimum X Value:2545172

Maximum X Value:2645240

Minimum Y Value:1026436

Maximum Y Value:1163523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数据文档及报告

中国地区被动微波SMMR亮度温度数据集

中国SMMR数据集主要是使用Nimbus-7卫星携带的扫描式多通道微波辐射计(SMMR)获得的微波亮度温度(TB)数据。包含1978~1987年的06H、06V、10H、10V、18H、18V、21H、21V、37H、37V十个通道的每天两次(升轨&降轨)亮度温度,其中H代表水平极化,V代表垂直极化。

1978年10月发射的雨云Nimbus-7太阳同步极轨卫星,搭载着微波传感器SMMR,是一台测量地表辐射的五个频率十通道的双极化微波辐射计。它以约50.3°固定入射角扫描地表,幅宽780km,并在正午12:00(升轨)与午夜24:00(降轨)通过赤道。SMMR时间分辨率为每日,但是每隔5—6天才重访同一地表一次。其特征值见下表。

SMMR若干特征值

通道 频率(GHz) 空间分辨率(km) 温度分辨(K)天线波速宽(deg)

37V/H 37.00 30 1.5 0.8

21V/H 21.00 60 1.5 1.4

18V/H 18.00 60 1.2 1.6

10V/H 10.69 97.5 0.9 2.6

6V/H 6.60 156 0.9 4.2

1、文件格式和命名:

每组数据均由遥感数据文件,.JPG图像文件和.met辅助信息文件,以及.TIM时间信息文件和相应的.met时间信息辅助文件构成。

SMMR_Grid_China目录下的每组数据文件名及命名规则如下:

China-EASE-N07-ML/HaaaabbbA/D.ccH/V(遥感数据)China-EASE-N07-ML/HaaaabbbA/D.ccH/V.jpg (图像文件)

China-EASE-N07-ML/HaaaabbbA/D.ccH/V.met(辅助信息文件)

China-EASE-N07-ML/HaaaabbbA/D.TIM (时间信息文件)China-EASE-N07-ML/HaaaabbbA/D.TIM.met (时间信息辅助文件)。

2、坐标系及投影:

投影方式为等积割圆柱投影,双标准纬线为南北纬30度。有关EASE-GRID的相关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www.ncgia.ucsb.edu/globalgrids-book/ease_grid/。

如果需要将EASE-Grid投影方式转换成Geographic投影方式,请参照ease2geo.prj文件,内容如下:

Input

projection cylindrical

units meters

parameters 6371228 6371228

1 /* Enter projection type (1, 2, or 3)

0 00 00 /* Longitude of central meridian

30 00 00 /* Latitude of standard parallel

Output

Projection GEOGRAPHIC

Spheroid KRASovsky

Units dd

parameters

end

3、数据格式:

以整数形二进制存储,每个数据占2个字节。本数据集中实际存储的数据为亮温*10,读出数据后需除以10得到真实亮温。

空间分辨率:25km,12.5km (SSM/I 85GHz);

时间分辨率:逐日,从1978年至2007年。

4、空间范围:

经度:60°-140°东经;

纬度:15°-55°北纬。

5、数据读取

每一组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文件,.JPG图像文件和.met辅助信息文件,其中JPG文件可以用Windows图片和传真查看器打开,.met辅助信息文件可以用记事本打开,遥感影像数据文件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2012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4000m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2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40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8′,E 080°07′;海拔高度:4000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原安装T200B总雨量计,但不久遭雷击,传感器损坏,并无观测数据。此外,受监测条件影响,个别时间存在数据缺失。

长江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年报汇编(2008年)

该数据集三峡站观测年报(2008年)内容包括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情况,人员队伍、仪器设备、专业监测等任务的完成情况、监测滑坡变形情况以及发生变形的重点滑坡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1992-1993年中国南极第9次考察长城湾叶绿素含量测定记录表

本资料记录了1992年12月至1993年3月,南极长城湾浮植物的细胞数量。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9次考察1992-1993年长城湾叶绿素含量测定记录表。通过研究海水中的叶绿素量,是为了掌握海洋资源基础生产量分布。目前国际上推荐的一种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即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长江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年报汇编(2009年)

该数据集三峡站观测年报(2009年)内容包括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情况,人员队伍、仪器设备、专业监测等任务的完成情况、监测滑坡变形情况以及发生变形的重点滑坡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2010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大本营10米气象塔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0年喀尔冰川大本营气象塔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3007 m;观测要素:2m、4m和10m的风速风向和温度相对湿度,高度为3.5m的净全辐射(包括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高度1.5m的气压,深度分别为0m、0.2m和0.4m的土壤热通量、深度分别为0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地温和深度分别为0.05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土壤含水量,各要素均为日平均值(辐射为日总量),量纲及单位标注于数据列中。

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冻圈资源与环境数据集

一:Document 数据集说明文件 二、Grid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分为上游和一号冰川区两个子区。其中上游地区数据比例尺为1:50000,两种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格 网尺寸分别为2000×2000m和100×100m;源头区数据比例尺为1:5000,数字高程模型格网尺寸为5×5m。 源头区冰川数字高程模型 一号冰川1962、1964、1973、1980和1986年的数字高程模型;二号冰川1973和1980年的数字高程模型。 三、Map 各种数据类型缩略图 四、RSIMAGE TM、ETM、MSS遥感影像 五、Vector包括: 上游数据、上游子区数据 六、Meteorological(气象数据)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荒漠过渡带样方调查数据集(2008年)

本数据集包含 (1)荒漠植物采样照片 (2)生物量样品处理表 (3)南北向过渡带剖面数据

1999-2005年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运动要素、泥石流总体观测统计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简称东川站)位于我国云南东川蒋家沟下游、大凹子的右岸,东经103°08’,北纬26°14’,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绿茂乡境内,距东川区府所在地铜都镇30km,距离昆明城区190km。本数据集收录1999年-2005年泥石流通过观测断面的各项参数形成观测统计数据集,可与蒋家沟观测断面截面测量数据中断面截面的平距和高差数据配合使用,供泥石流运发生、演变及动力学研究使用。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1999-2005年泥石流运动要素表,内容包括2013年观测泥石流流态、龙头、龙尾、流过时间、泥深、泥面宽、流速、流量、容重、体积比含、混合含沙量、输沙率、径流量、输沙量、历时及测速距离。数据包括三张表,以编号相互关联。

黑河流域表土孢粉组合数据集(2009-2010年)

该数据集包含5个表: (1)表土样点记录表 (2)表土孢粉原始数据 (3)表土孢粉百分比含量数据 (4)表土孢粉质量浓度数据 (5)表土孢粉组合数据 包含了农田、荒地、荒漠、草甸、河谷地及林地五种样地类型,孢粉组合是将出现率低、含量较少的科属进行合并,并将花粉按乔木、灌木、草本及农作物进行分类组合。 “花粉质量浓度”量纲:粒/克; “花粉总数”量纲:粒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考察站周边海域海冰分布数据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考察站周边海域海冰分布数据。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中国地区土地覆盖综合数据集

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包括5种产品:

1)glc2000_lucc_1km_China.asc,由GLC2000项目开发的基于SPOT4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GLC2000.GLC2000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它的数据说明请参考http://www-gvm.jrc.it/glc2000/defaultGLC2000.htm

2)igbp_lucc_1km_China.asc,由IGBP-DIS支持的基于AVHRR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IGBPDIS;IGBPDIS数据的制备,采用USGS的方法,利用1992年四月到1992年三月的AVHRR数据开发出1k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分类系统采取IGBP制定的分类系统,把全球分为17类.其开发以洲为单位。应用AVHRR12个月的最大化合成NDVI资料,

3)modis_lucc_1km_China_2001.asc,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MODIS;MODIS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它的数据说明请参考http://edcdaac.usgs.gov/modis/mod12q1v4.asp。

4、umd_lucc_1km_China.asc,由马里兰大学生产的基于AVHRR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UMd;UMd基于AVHRR数据的5个波段及NDVI数据经过重新组合建议数据矩阵,用分类树的方法进行了全球土地覆盖分类工作。其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比过去数据更高精度的数据。分类系统很大程度上采用了IGBP的分类方案。

5)westdc_lucc_1km_China.asc,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中国2000年1:10万土地覆盖数据,对其进行合并、矢栅转换(面积最大法),最后得到全国幅1km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数据名称为WESTDC。WESTDC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在中国科学院1:10万按县分幅的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矢栅转换(面积最大法),最后得到全国幅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采用中科院资源环境分类系统。

2:数据格式:ArcView GIS ASCII

3:网格参数:

ncols 4857

nrows 4045

xllcorner -2650000

yllcorner 1876946

cellsize 1000

NODATA_value -9999

4:投影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25 00 0.000 /* 1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0 0.000 /* 2nd standard parallel

105 00 0.000 /* central meridian

0 0 0.000 /*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00000 /* false easting (meters)

0.00000 /* false northing (meters)

疏勒河流域ASTER GDEM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疏勒河流域第二版本的ASTER GDEM数据集,包括DEM、山影、坡度、坡向数据。空间分辨率:1弧度秒 (约30 米),精度:垂直精度20米,水平精度30米。

2007-2008年中国南极第24次考察电磁感应观测海冰厚度原始数据

观测时间为2007年12月9日至11日。记录内容包括EM31观测的电导率数据,声纳测距仪观测数据和激光测距仪观测的距离数据和反射振幅数据。同时利用GPS记录航线经纬度,所有船载观测设备记录频率均为1S。本数据集为2007-2008年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电磁感应观测海冰厚度原始数据。

新疆阜康1:10万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集(2000年)

本数据为2000年新疆阜康土地利用类型图,比例尺为1:10万,数据库类型为栅格数据,本数据主要目的是研究新疆典型区绿洲变化过程。

土地利用类型图分类代码: (1)林地 (2)水体 (3)农用地 (4)灌丛 (5)草地 (6)裸地 (7)建设用地 (8)常年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