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是1985年12月至1989年2月,"八五"南极重点地区生态系统研究项目实施期间,第2,3,4,5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长城湾的采样站位图。生态调查是为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乃至生物圈内动植物现况(或包括其他微生物族群)与分布的一种科学方法。基本的生态调查,有助于建立环境与生物基础资料,并了解生物现象与动态变化等诸多的环境因子。
本数据集包括中国地区2002-2008年,经纬度投影,0.25度分辨率的被动微波遥感亮度温度数据。
1、数据处理过程:
NSIDC produces AMSR-E gridd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ata by interpolating AMSR-E data (6.9 GHz, 10.7 GHz, 18.7 GHz, 23.8 GHz, 36.5 GHz, and 89.0 GHz) to the output grids from swath space using an Inverse Distance Squared (ID2) method。
2、数据格式:
Brightness temperature files: two-byte unsigned integers, little-endian byte order
Time files: two-byte signed integers, little-endian byte order
3、数据命名:
ID2rx-AMSRE-aayyyydddp.vnn.ccc(China-ID2r1-AMSRE-D.252002170A.v03.06V)
ID2 Inverse Distance Squared
r1 Resolution 1 swath input data
AMSRE Identifies this an AMSR-E file
D.25 Identifies this as a quarter degree file
yyyy Four-digit year
ddd Three-digit day of year
p Pass direction (A = ascending, D = descending)
vnn Gridded data version number (for example, v01, v02, v03)
ccc AMSR-E channel indicator: numeric frequency (06, 10, 18, 23, 36, or 89) followed by polarization (H or V)
4、切割范围:
Corner Coordinates:
Upper Left ( 60.0000000, 55.0000000) ( 60d 0"0.00"E, 55d 0"0.00"N)
Lower Left ( 60.0000000, 15.0000000) ( 60d 0"0.00"E, 15d 0"0.00"N)
Upper Right ( 140.0000000, 55.0000000) (140d 0"0.00"E, 55d 0"0.00"N)
Lower Right ( 140.0000000, 15.0000000) (140d 0"0.00"E, 15d 0"0.00"N)
Center ( 100.0000000, 35.0000000) (100d 0"0.00"E, 35d 0"0.00"N)
Origin = (60.000000000000000,55.000000000000000)
5、数据投影:
GEOGCS["WGS 84",
DATUM["WGS_1984",
SPHEROID["WGS 84",6378137,298.257223563,
AUTHORITY["EPSG","7030"]],
TOWGS84[0,0,0,0,0,0,0],
AUTHORITY["EPSG","6326"]],
PRIMEM["Greenwich",0,
AUTHORITY["EPSG","8901"]],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AUTHORITY["EPSG","9108"]],
AUTHORITY["EPSG","4326"]]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西经58度57分。本数据集为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年西南极苔原温室气体观测数据,数据内容包含采样箱气温、地温剖面、CH₄浓度a、CH₄浓度b、N₂O浓度a、N₂O浓度b。
本数据覆盖了1980年-2010年黑河流域中、上游所有的县市,包括以下行政单位:山丹县,祁连县,酒泉市,金塔县,高台县,刚察县,额济纳旗,德令哈市,阿拉善右旗,玉门市,张掖市,永昌县,敦煌市,门源县,野牛沟,安西县,数据内容包括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弯房子(N26°14′4.7″,E103°11′24.4″)2017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本数据为1994-1999年中国第11至15共5次南极考察中山站海冰观测数据统计汇总,文件以Word及Excel文档形式保存。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11-15次考察1994-1999年中山站海冰观测数据。海冰是淡水冰晶、卤水和含有盐分的气泡混合体,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广义的海冰还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
此数据集包含了1965年代、1975年代、1999年、2000年、2005年2010黑河流域(包括阿拉善和河西)绿洲数据。数据文件为: (1)hhalax1965 (2)hhalax1975 (3)hhalax1990 (4)hhalax2000 (5)hhhx2005(6)hhhx2010
本数据集为架设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的自动气象站获取的2003-2004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流量等数据。本数据集可提取冰川的气象信息、研究冰川的物质平衡等。
本数据集为2008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5600米处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有气温、湿度、风速和净辐射。利用本数据可提取冰川表面气候变化和净辐射量,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泥沙问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流域是重要的自然单元,以SRTM-DEM与ASTER-GEDEM数据集为数据源,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利用河道烧录法与河道标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上游流域边界进行了提取,获得自黄河源区至河口镇整个黄河上游的流域边界。
该图以ArcGIS,.shp文件存储,流域边界横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五个省(自治区),总面积达55.06 × 104 km2。
流域边界是水文、土壤侵蚀及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要自然单元,通过流域边界的提取,可以划定土壤侵蚀及非点源污染的迁移范围。
数据集为全球100万等高线数据集,等高线间隔为500米。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13年
比例尺为 1:100万
字段1:ELEVATION (等高线间距) 数据类型:Long Integer(10)
字段2:Shape_Leng (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0)
本数据包含了1970年代、1990年代、2000年、2010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遥感数据处理时以几何纠正后的1:10万栅格地形图为地理基础,对影像进行精纠正,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利用eCongnition软件建立分类规则及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析判读,最终获得土地覆盖类型图。其它时期影像采用与ETM影像匹配的方法进行纠正,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利eCongnition软件建立分类规则及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析判读,最终获得土地覆盖类型图。
数据集为青海湖流域HWSD土壤质地数据集,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HWSD), 该数据库于2009年3月26日发布了1.1版本。数据分辨率为1km。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
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
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
SU_SYM85(FAO85分类)
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
DRAINAGE(19.5);
ROOTS:String(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String (土壤含水量特征);
ADD_PROP: Real (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
T_GRAVEL:Real (碎石体积百分比);T_SAND: Real (沙含量);
T_SILT: Real (淤泥含量);
<>T_CLAY:Real (粘土含量);
T_USDA_TEX: Real (USDA土壤质地分类);
T_REF_BULK: Real (土壤容重);
T_OC: Real (有机碳含量);
T_PH_H2O:Real (酸碱度)
T_CEC_CLAY:Real (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CEC_SOIL: Real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BS:Real (基本饱和度);
T_TEB: Real (交换性盐基);
T_CACO3: Real (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T_CASO4: Real (硫酸盐含量);
T_ESP: Real (可交换钠盐);
T_ECE: Real (电导率)。
该数据可为地球系统建模者提供模型输入参数,农业角度可用来研究生态农业分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
数据为青海湖流域河流数据集,包含天峻县,刚察县,共和县,海晏县四县中的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1:250000,,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数据内容: 数据文件名称:2008-2012年阜康、阿克苏、策勒和临泽站及其相关区域土壤观测数据集,包含七个表: 1) 黑河土壤养分观测数据 2) 阿克苏土壤养分观测数据 3) 渭干河土壤盐分数据 4) 芦苇根系土壤盐分数据 5) 棉花根系土壤盐分数据 6) 柽柳根系土壤盐分数据 7) 土壤物理性质观测
本数据集是2013/2014年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长城站站基潮间带所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原始数据。海洋大型底栖生物指栖于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体长(径)大于1毫米的生物如海绵、珊瑚、虾、蟹、多毛类。利用数学手段、现代化仪器可以研究海洋底栖生物群落中各营养层次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转换过程,进而研究特定海域的整个生态系统。
本数据集为东川泥石流站1999-2001年超声波仪泥位计观测数据。泥石流沟道安装超声波传感器,数据为传感器安装高度与泥石流泥深高度的差,单位为(米)。传感器1的安装断面坐标约103.133844°E,26.24744296N°,传感器2的安装断面坐标约103.13499212°E,26.24779165°N。数据命名方式为UL-YYXX:UL为超声波传感器型号,YY代表年份,XX代表该年份的第XX次泥石流观测。关于该次泥石流具体发生和运动情况,需要配合本平台“总体观测”数据使用。例如UL-9901指UL型号传感器测得蒋家沟1999年第1次泥石流的泥位,该次泥石流的其他信息见数据“1999-2005年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运动要素、泥石流总体观测统计”,两份数据以泥石流编号YYXX(例中9901)相关联。
本数据为黑河上游祁连山西部近620年降水重建序列数据,数据采集地点为黑河上游祁连山中西部山区,重建序列时间为1390年-2008年,旨在研究研究黑河流域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本数据表共有2字段:日期、年降水量,数据类型:浮点型,量纲(度量单位):月降水量:(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