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1964-1981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吕二沟流域内雨量站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普通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进行观测,本数据集包括逐日降水量表、降水量摘录表、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和逐次洪水降水量观测成果表。
本数据集为2012-2016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和末端退缩数据集数据集包含:1)2012-2016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年运动速度;2)2012-2016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冰舌进退变化量;3)2012-2016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流速点坐标;冰川末端变化测量继续沿用通过重复丈量冰川末端距冰川外的控制基准点距离与GPS冰川末端定位重复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该年度东支和西支末端各布设10个控制点。
本数据集为2015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80m铁塔梯度系统数据集,使用vaisala公司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采集器等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小时。数据包括10层(0.5m,1m,2m,4m,10m,20m,32m,47m,63m,80m)的空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资料和1m气压资料。数据分3个文件保存,分别为TZ_TOWER_RH_YYYY.CSV(空气湿度)、TZ_TOWER_TMP_YYYY.CSV(空气温度和气压)、TZ_TOWER_WND_YYYY.CSV(风速风向)。
该数据集记录2016年三峡库区秭归县新滩滑坡的相关监测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新滩滑坡基本特征及监测数据使用说明、地表位移GPS监测成果表、降雨量及长江水位观测数据资料表。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蚂蚁坪(N26°16′3.5″,E103°12′6.8″)2015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62°.13’ S , 58°.58’ W, 10 m)建成于1985年2月,位于西南极的乔治王岛,站号为89058。目前在长城气象站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进行常规气象观测, 白天守班, 随时监测和记录天气变化。每天进行四次定时地面气象观测(北京时01、07、13、19时),编制气象电报,其时间比国内提前一小时(邻近的南极站均如此),通过智利弗雷气象中心将资料传入全球电信系统(GTS)和世界天气监视网(WWW)。观测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日照、地温、深层地温、降水等。目前,除进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地面辐射观测和高分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及处理外,还制作为科考服务的站区天气预报。 南极长城站:1985-2002年常规压、温、湿、风月平均值: 大气压力:本站气压( hPa ),Atmospheric pressure at Station level; 大气温度:百叶箱大气温度( ℃),Air temperature of 1.5 m above the surface; 大气湿度:百叶箱相对湿度( % ),Relative humidity of 1.5 m above the surface; 风向风速:10 m 处的风向、风速(m/s),Wind direction and wind speed of 10 m above the surface;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唐古拉综合观测场多年冻土活动层温度、水分数据;包含唐古拉活动层2014日均值、2015日均值、2016日均值的活动层水分、土壤温度等指标;主要测定指标有:2 cm土壤温度、5 cm土壤温度、10 cm土壤温度、20 cm土壤温度、50 cm土壤温度、70 cm土壤温度、90 cm土壤温度、105 cm土壤温度、140 cm土壤温度、175cm土壤温度、210 cm土壤温度、245 cm土壤温度、280cm土壤温度、300 cm土壤温度、35cm土壤含水量、70cm土壤含水量、105cm土壤含水量、140cm土壤含水量、175cm土壤含水量、210cm土壤含水量、245cm土壤含水量、280cm土壤含水量、300cm土壤含水量。
本数据集为1981-209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RCP2.6,RCP4.5,RCP8.5)的响应数据,使用RCP2.6,RCP4.5以及RCP8.5排放情景下多个GCM输出的大气变量的平均值驱动陆地生态系统模式,模拟1981至2099年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该模式考虑了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水热对多年冻土变化的响应、植被和土壤水热的相互作用等过程。本数据集包含了多年冻土环境(活动层厚度、地下水位深度、不同层的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变量)以及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植被碳库、土壤碳库等),模式时间步长为月,输出数据集时间步长为年,空间分辨率为0.5度。共3个netcdf格式文件。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桥沟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径流场数据。对桥沟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径流场产生径流的次降水量、径流量、泥沙量进行观测。数据包括桥沟不同地貌类型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土壤含水率实测成果表,径流场情况见《桥沟不同地貌类型径流场2011-2018年情况说明》。
本数据集针对珠峰地区,利用地形图DEM、SRTM(2000)与遥感影像提取的DEM,通过差值计算,获取冰川作用中心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只针对1974-2006年珠峰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完全开放共享。数据集包含ElevationChange1974-2000和ElevationChange2000-2006,共2个波段。字段度量单位:米(m)。数据集主要为遥感影像提取资料,仅表示遥感影像获取时间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时间为1974-2000和2000-2006两期。
本数据的提供单位是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提供,对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地区冻土活动层进行观测,由布设专业观测探头测得。包括2003-2006年逐日数据,数据详细解析:SOIL T为土壤温度、单位为摄氏度(℃)WATER为土壤水分、单位为(/cm^3)
此数据集是那曲站2014年的观测数据;涡动相关系统属于开路式涡动系统,安装高度为3m,由三维超声风速仪(CSAT3,CambellScientificInc,USA)、开路式COHO分析仪(LI7500,Li-corInc,USA)和数据采集器(CR3000,CSI,USA和一个的CF卡)组成,采样频率为10Hz,每30min计算一次平均值,储存于CR3000配置的存储卡中。气象数据由CR1000采集,采集时间间隔除辐射为30min外,其余的气象要素均为10min。WD-风向,WS-风速,HS-显热通量,LE-潜热通量,h2o水汽通量,ress_mean大气压均值,DR-向下短波辐射,UR-向上短波辐射,DLR-向下长波辐射,ULR-向上长波辐射,Rn-净辐射。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10 m塔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河北省怀来县东花园镇,下垫面水浇地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15.7880E, 40.3491N,海拔480m。
自动气象站发布的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风速(Ws_10m)(m/s),风向(WD)(°),气压(Press)(hpa),降水(Rain)(mm),四分量辐射(DR、UR、DLR、ULR、Rn)(W/m2),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W/m2)、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多层土壤温度(Ts_2cm 、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平均土壤温度TCAV(℃)。
观测试验或站点介绍请参考杨光超等(2015),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3)。
本数据集为1991-200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吕二沟流域沟口径流站的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吕二沟观测断面为自然梯形断面;径流观测采用浮标法测流速,流速面积法计算流量;泥沙取样与测流同步进行,取样次数与测流次数相同,采用水边一点法取沙样,置换法测含沙量。数据集包括实测流量成果表、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逐日平均流量表、逐日平均含沙量表、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表。
1.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7月28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3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
2.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6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赵家屯庄高崖国家水文站,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8"06.35",E100°25"58.23",海拔1420米,河道宽度50米。
本数据的提供单位是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提供,对青藏铁路公路养护道班沿线冻土层进行观测,由专业探头观测测得,进行定时长期观测。数据为2004-2006年小时数据,数据详细解析:0.5mGT表示0.5米处地温数据、单位为:摄氏度(℃)、以此类推。
本数据集为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4668m处冰温监测数据。在冰温监测剖面,布设长度为17m的带有温度热敏感器的导线,采用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True RMS189 型数字万用表直接测量其电阻值,最后通过专用的程序转换算成相应的温度值。观测间隔时间为7天,如遇大雾,大雨,大雪等特殊情况下,无法观测,则会推迟观测时间。
本数据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长期定位地温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2004-2006年QTB01_西大滩泵站年均地温数据。0.5mGT表示0.5米处地温数据,单位为:摄氏度(℃),以此类推。
本数据集为1980-1990年辛店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辛店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无定河一级支流。辛店沟流域布设有1个径流站,通过径流站测流断面水位观测,泥沙取样,计算产流时的径流、泥沙量。数据包括辛店沟流域站点分布图、径流站测流断面图、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径流站情况见《辛店沟流域1980-1990年情况说明》。
本数据集为2013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准辐射系统数据集,使用vaisala公司的辐射探头及采集器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小时。数据包括总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净辐射、紫外辐射A辐射、紫外辐射B辐射、土壤热通量、反照率等。数据文件名称为TZ_SOLAR_YYYY.C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