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15年格拉丹东峰地区典型冰川冰下地形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格拉丹东峰地区,冰下地形数据集包括控制点的序号、经度、纬度、厚度。数据集包含43条记录,主要利用GPR探地雷达,在冰川表面选取适当位置的横截面,通过实测获取的该横截面位置冰川厚度数据。数据集只针对2015年当年冰川厚度,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协议共享。数据集包含控制点的序号、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高程(单位:米(m),即当年冰川厚度)4个字段。数据集主要为当年实测资料,时间为2015年8月。空间基准为WGS84/EGM96,用探地雷达测量前,先进行雷达波速在冰川冰内传播速度的测量,并对探地雷达相关参数进行修改,确保获取对应冰川最精确的厚度数据。

2008年慕士塔格地区典型冰川冰下地形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慕士塔格地区,主要包括慕士塔格地区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冰下地形数据集包括控制点的序号、经度、纬度、厚度。数据集包含87条记录,主要利用GPR探地雷达,在冰川表面选取适当位置的横截面,通过实测获取的该横截面位置冰川厚度数据。数据集只针对2008年当年冰川厚度,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协议共享。数据集包含控制点的序号、经度(单位:度(°))、纬度(单位:度(°))、高程(单位:米(m),即当年冰川厚度)4个字段。数据集主要为当年实测资料,时间为2008年8月。空间基准为WGS84/EGM96,用探地雷达测量前,先进行雷达波速在冰川冰内传播速度的测量,并对探地雷达相关参数进行修改,确保获取对应冰川最精确的厚度数据。

2002-2010年青藏高原两道河多年冻土活动层月均数据

本数据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长期定位地温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2002-2010年China05两道河多年冻土活动层月均数据。SOILT为土壤温度,单位为摄氏度(℃);WATER为土壤水分,单位为。

2009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5040米气象站数据

本数据集为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5040m气象站数据,包含了海拔5040m处温湿风压(2m,4m),和一层4分量辐射的日平均数据,和降水日总量。气象数据剔除了异常值,降水数据利用风速、温度进行了修正。

海河流域多尺度地表通量与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集:大兴站-大孔径闪烁仪(2008-2010年)

该数据集包含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下垫面是玉米/小麦、瓜果。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16.4271E, 39.6213N,海拔20m。

大孔径闪烁仪发布的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Cn2 (m-2/3),感热通量H_LAS (W/m2)

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 Jia et al,(2012),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3)。

1990-1991年中国第7次南极考察中山站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

中山站( =76 22 E, =69 22 S)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自1991年3月到2001年1月,使用Lacoste ET重力仪,开展了重力固体潮连续观测.本数据集为1991年的观测数据。固体潮是指在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下,固体地球产生的周期形变的现象。将地球看做球状刚体时,引潮力矢量的垂直分量使得该点的重力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地球的重力固体潮。它是该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的函数。

海河流域多尺度地表通量与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集:馆陶站-自动气象站(2008-2010年)

该数据集包含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河北省馆陶县河寨村,下垫面是玉米/小麦,棉花。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15.1274E, 36.5150N,海拔30m。

自动气象站发布的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空气温湿观测(Ta_12.5m,RH_12.5m)(℃,%),风速(Ws_12.7m)(m/s),风向(WD_12.7m)(°),气压(Press)(hpa),降水(Rain)(mm),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W/m2),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土壤热通量(Gs_1、Gs_2)(W/m2)、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5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 、Ts_2cm 、Ts_5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80cm、Ts_100cm )(℃) 。

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 Jia et al,(2012),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3)。

1981-1990年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81-1990年砚瓦川流域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径流站的试验观测断面为大型抛物线型量水堰,观测方式为人工观测。主要包括砚瓦川流域逐日平均流量数据、逐日平均含沙量数据、逐日平均输沙率数据、洪水水文要素摘录数据、逐次洪水测验成果数据。

2014年阿拉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

本数据为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2014年1月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有胡杨林、柽柳林、苦豆子地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等。

2010年西藏那曲局地环流东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2010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BL边界层塔观测数据。站点经纬度:31.37N,91.90E。;海拔高度:4509米。观测要素:3m的风速风向;红外地温;5cm、10cm的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热通量。命名规则:风速(WS,m/s);风向(WD,);红外地温(Tg,℃);土壤温度(Ts,℃);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土壤热通量(SHF,W/m^2)

中巴经济走廊气温时空数据集(1901-2018年)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区域的自然环境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挑战。气温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中最为显著的指示因子,是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数据。

本数据集基于CRU全球格点数据,制备了中巴经济走廊区域1901-2018年间气温变化时空数据集,共计4604个GeoTIFF文件,其中温度单位为℃,空间分辨率为0.5°×0.5°,时间分辨率为月,年以及多年(1901-2018),本数据为了解中巴经济走廊区域气温的时空变化及趋势预测提供基础资料。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树干液流数据集(2012-2013年)

树干液流是测定单株植物蒸腾量的有效工具,本项测定了在黑河下游胡杨树干液流数据.

2003-2006年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地温数据

本数据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长期定位地温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2003-2006年昆仑山垭口(QTB02)地温小时数据。0.5mGT表示0.5米处地温数据,单位为:摄氏度(℃),以此类推。

201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重力侵蚀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7-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重力侵蚀观测数据集。定点监测方法主要为测针法—完成点位量测、拍照,测量侵蚀位移;兜土法—完成点位侵蚀土体称重、含水量计算;数据集主要包括定点监测记录表和土壤侵蚀量表

塔里木河流域冰川变化趋势及对水资源变化的影响研究项目的汇交数据

该项目汇交数据:

科其卡尔巴契冰川气象观测资料(excel):包括降水量、风向、风速和气温数据

1.3300a_climate(2003.6.29-2004.6.22):日间逐4小时数据,包含字段日期,时间,风速上,风向上,气温上。

2.4200b_climate(2004.1.29-2004.5.12):6:00、8: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3:00观测数据,包含字段日期,时间,风速上,风向上,气温上。

<p>3.3700_降水:2003.7至2005.9间13天日降水量</p>

4.4200_降水:2003.7至2006.6间18天日降水量

2013年、2016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下垫面调查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3年和2016年年罗玉沟下垫面调查报告数据集,本次调查范围为罗玉沟流域,面积总计72.79k㎡。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农地、林地、园地、草地、道路、居民点、滩涂、未利用地等分布状况与面积。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物措施、工程措施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其中植物措施又包括乔木林、灌木林、草地、果园等;工程措施包括梯田、淤地坝、水窖等。

1968-2013年格拉丹东峰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格拉丹东峰地区,利用地形图DEM、SRTM(2000)与遥感影像提取的DEM,通过差值计算,获取冰川作用中心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只针对1968-2013年格拉丹东峰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完全开放共享。数据集包含ElevationChange1968-2000和ElevationChange2000-2013,共2个波段。字段度量单位:米(m)。数据集主要为遥感影像提取资料,仅表示遥感影像获取时间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时间为1968-2000和2000-2013两期。

1989.1993.1994年南极长城湾海水光照度测定数据

南极长城湾位于中国南极长城站东面,面积约0.5km~2km。本资料记录了不同年份的海水光照度的观测数据,数据包含时间、地点、深度、天气情况的数据。光照度,可简称照度,其计量单位的名称为“勒克斯”,表示被摄主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光通量。1勒克斯等于1流明/平方米,即被摄主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距离一米、发光强度为1坎德垃的光源,垂直照射的光通量。

2001-201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01年-2010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罗玉沟流域沟口径流站的径流泥沙观测数据。罗玉沟观测断面为自然梯形断面;径流观测采用浮标法测流速,流速面积法计算流量;泥沙取样与测流同步进行,取样次数与测流次数相同,采用水边一点法取沙样,置换法测含沙量。本数据集包括实测流量成果表、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逐日平均流量表、逐日平均含沙量表、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表。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GPR探地雷达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的观测时间,地点及内容如下: (1)2008 年3月10日,阿柔样方1,GPR (2)2008 年3月11日,阿柔样方2和3,GPR+TDR (3)2008 年3月12日, 阿柔样方1,GPR (4)2008 年3月14日,阿柔样方2 ,GPR (5)2008 年3月15日,阿柔样方1,GPR+TDR (6)2008 年3月16日,阿柔样带L6,GPR+TDR (7)2008 年3月17日,阿柔样带L6,GPR+TDR (8)2008 年3月18日, 阿柔样带L6, GPR+TDR (9)2008 年3月19日,阿柔样带L6,GPR+TDR (10)2008 年3月20日,阿柔样带L6,GPR (11)2008 年3月21日, 阿柔样方3 ,GPR+TDR (12)2008 年5月31日,阿柔样方1和3 ,GPR (13)2008 年6月20日, 阿柔样方1,G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