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14年塔克拉玛干沙漠80米梯度探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4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80m铁塔梯度系统数据集,使用vaisala公司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采集器等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小时。数据包括10层(0.5m,1m,2m,4m,10m,20m,32m,47m,63m,80m)的空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资料和1m气压资料。数据分3个文件保存,分别为TZ_TOWER_RH_YYYY.CSV(空气湿度)、TZ_TOWER_TMP_YYYY.CSV(空气温度和气压)、TZ_TOWER_WND_YYYY.CSV(风速风向)。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戈壁站涡动相关仪-2012)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31日至9月15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戈壁站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戈壁。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0420E, 38.91496N,海拔1562.00m。涡动相关仪架高4.6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15cm。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础边界数据集

本数据集包括黄河流域涉及省界、地区界、县界;黄河流域界、支流界;水土流失类型区界;黄土高原地区界、多沙粗沙区界、粗沙区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等基础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shp。本数据集来源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数据集是基于1:25万DEM。

2009-2013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冰川运动逐月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运动逐月观测资料,利用单频GPS对分布于冰川消融区的55根花杆位置进行定期测量,获得消融期冰川运动速度的空间分布与随时间变化。

2010年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

本数据包含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的landsat数据。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Landsat)计划(1975年前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已发射8颗(第6颗发射失败)。Landsat1—4均相继失效,Landsat5于2013年6月退役。Landsat7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Landsat8于2013年2月11日发射升空,经过100天测试运行后开始获取影像。

2012年天山托木尔峰地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包括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冰川及周边区域,利用遥感影像获取的2012年该地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包含1个波段,主要通过使用搭载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的平台,同时观测或两次平行的观测,获取地面同一地物目标的复数数据。经过精确配准后对复数图像进行共轭相乘可得到复干涉纹图。利用飞行平台、波束视及基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对复干涉纹图中的相位信息进行解缠获取的冰川区数字高程模型。只针对2012年当年冰川表面高程,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完全开放共享。数据集包含DEM2012,共1个波段。数据集文件名及波段名称对应如下:数据集文件名:2012年天山托木尔峰地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DEM2012——2012年该地区数字高程模型,单位:米(m)。

黄河流域水文分析数据集——流量

该数据集为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全流域的流量数据集。

流量阈值为15000

汇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水流的路径。在流向栅格图的基础上生成汇流栅格图,汇流栅格上每个单元的值代表上游汇流区内流入该单元的栅格点总数,即汇入该单元的流入路径数(NIP)。NIP较大的区域可视为河谷,NIP等于0的区域则是较高的地方,可能为流域的分水岭。汇流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以规则格网表示的DEM每点处有一个单位的水量,按照自然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规律,根据区域的流向栅格计算每点所流过的水量值,便得到了区域的汇流栅格(汇流累积量)。

2002-2010年青藏高原两道河多年冻土活动层月均数据

本数据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长期定位地温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2002-2010年China05两道河多年冻土活动层月均数据。SOILT为土壤温度,单位为摄氏度(℃);WATER为土壤水分,单位为。

长江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变形、降雨及库水位监测资料(2016年)

该数据集记录2016年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的相关监测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白水河滑坡基本特征及监测数据使用说明、地表位移GPS监测成果表、降雨量及长江水位观测数据资料表。

2015年贡嘎山地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贡嘎山地区,利用遥感影像获取的2015年该地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包含1个波段,主要通过资源三号遥感影像立体像对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只针对2015年当年冰川表面高程,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完全开放共享。数据集包含DEM2015,共1个波段。数据集文件名及波段名称对应如下:数据集文件名:2015年贡嘎山地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DEM2015——2015年该地区数字高程模型(单位:米(m))。

2007-2012年长江三峡库区秭归县树坪滑坡基本特征及监测数据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树坪滑坡位于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一组,长江南岸,下距三峡工程大坝坝址约47km,地理坐标经度110°37′0″,纬度30°59′37″。对该滑体的变形监测主要以GPS地表位移监测和宏观地质巡查为主。树坪滑坡体在监测初期布设6个GPS变形监测点,滑体外围布设1个GPS监测基点。变形监测点呈两纵三横布置,基本能监控整个滑坡体的变形。

2016年祁连山八一冰川高精度DOM数据

此数据是由平台服务中心利用无人机观测获取的影像数据结合地面控制测量,使用pix4d软件处理生成;地面控制测量采用差分GPS,自由架站方式;最终生成八一冰川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分辨率0.05米。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巴吉滩戈壁站自动气象站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2013年)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9月2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巴吉滩戈壁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西巴吉滩,下垫面是戈壁。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042E, 38.9150N,

黄河流域地形因子(高程变异系数)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括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全流域的地形高程变异系数信息。

西南季风区气候与冰川演变对丽江-玉龙雪山地区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项目的汇交数据

西南季风区气候与冰川演变对丽江-玉龙雪山地区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何元庆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4.1-2006.12。该项目汇交数据为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研究站资料整编,格式为word文档,数据内容包括:1.2008年9—12月白水1号冰川物质平衡(剖面,测杆,积消量);2.1997-2008年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的变化情况(日期,末端海拔,末端进退距离,南侧进退距离);3.木家站1979—2003年月平均流量统计表(年均流量,年最大流量,年最大时间,年最小流量,年最小时间);4.玉龙雪山冰川观测室试验站气象资料;5.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冰温资料。

1998-2006年青藏高原风火山冻土活动层数据

本数据的提供单位是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提供,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冻土活动层进行观测,由布设活动层观测探头测得。数据详细解析:SOIL T为土壤温度、单位为摄氏度(℃)WATER为土壤水分、单位为(/cm^3)

2014年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合集花寨子荒漠站涡动相关仪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花寨子荒漠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1860E, 38.76519N,海拔1731.00m。 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2005-2010年青藏高原楚玛尔河(QTB05)年均地温数据

本数据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长期定位地温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2005-2010年QTB05_楚玛尔河年均地温数据。0.5mGT表示0.5米处地温数据,单位为:摄氏度(℃),以此类推。

2013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观测站气象塔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在玛曲观测站气象塔数据,本数据包含不同梯度的平均空气温度、 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平均风向、大气压强、净辐射量等观测要素。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大满超级站宇宙射线土壤水分) (2014年)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宇宙射线仪器(crs)观测数据。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Zhu et al.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