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10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汇合口以下表面运动速度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获取的老虎沟12号冰川2010年2月1日-5月28日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观测数据集,具体操作方式为采用蒸汽钻在冰川表面植入花杆,并通过观察花杆在冰川内部的深度变化获得冰川表面运动速度数据。本数据可以获取冰川表面运动、冰川物质平衡以及相关参数的状态和变化。数据包括5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为移动距离(m)和流速(cm/d)。

2013/2014年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长城站周边土壤基础理化分析数据

本组数据以极地专项课题“站基生物生态环境本底考察”为依托,第30次南极考察采集分析长城站周边表层土壤中的硝酸盐、亚硝酸亚盐、磷酸盐、硅酸盐。在第30次南极考察期间测定和采集了长城站周边表层土壤,参考国家土壤分析规范,分析获取了可溶性氮\磷等基础理化指标。

中巴经济走廊 NASA GIMMS NDVI数据集(1981-2015年)

本数据集为中巴经济走廊区域1981-2015年的GIMMS NDVI数据集,数据产品时间分辨率为15天,空间分辨率为1/12度,该数据可为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环境演变分析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数据集包括以下三类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质量控制(QA)以及面积百分比(Percentile)数据,数据均以GeoTIFF格式存储,命名格式为:CPEC_GIMMS_数据标识_YYYYMM_01.tif,共计2484个文件。

中巴经济走廊地震数据集(2008-2017年)

本数据为2008年-2017年中巴经济走廊地震数据集,包含地震目录数据和台网信息,地震目录数据包含震源纬度、经度、深度、断裂层分布及震级类型,并生成对应的矢量,共有六个地震等级,每一个间隔0.9。

中巴经济走廊(喀什至伊斯兰堡段)高分正射影像数据集(2013-2017年)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发挥着重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本数据集由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国产卫星影像制作而成,空间范围为23°54′N–39°12′N、71°24′E–76°48′E,中巴公路两侧约60 KM,中国喀什地区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段,时间范围为2013–2017年,全色与多光谱2 m融合影像,TIFF格式。数据集正射校正精度最大误差X方向为0.35,Y方向为0.4,均方根误差X方向为0.42,Y方向为0.38,整体精度在半个像元内,从图像融合效果看,PanSharpening方法较适合于高分影像融合。本数据集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正射影像样例数据,二是DEM数据,另外两个说明文件分别是中巴经济走廊正射影像数据集列表、数据文件说明。正射影像命名示例为GF1_PMS1_E75.2_N38.6_20150916_L1A0001042400-MSS1_ORTHO_PSH.tif,DEM数据命名为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DEM.tif,数据集列表命名为China-Pakistan Corridor DOM list.xls,数据文件说明命名为data file description.docx。本数据集可以丰富本区域空间基础数据资源,能够应用于中巴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自然灾害预警与生态安全评价等领域。

2012-2014年云南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各流域日流量数据集

玉龙站的常规水文观测哥吉河(由于流量较小采用扶梯人工断面)、三束河(由于流量较小采用扶梯人工断面)和白水河(桥断面)进行。白水河水文断面控制流域面积29.38 km²,流域内冰川面积为3.41km²;三束河水文断面控制流域面积28.69 km²,流域内冰川面积为0.60km²;哥吉河水文断面控制流域面积18.46km²。

天山北坡孢粉数据集

数据包括: 1.大西沟剖面孢粉粒数资料 2.小西沟剖面孢粉粒数资料 3.桦树窝子剖面孢粉粒数资料 4.四厂湖剖面孢粉粒数资料 5.东道海子剖面B孢粉粒数资料

2017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湍流通量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7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湍流观测系统观测半小时数据。使用Gill R3/ADC OP2型涡动相关系统进行观测,数据包括2层(10m和80m)的热通量、动量通量、三维风(Ux、Uy、Uz)、摩擦速度、CO2密度、H2O密度等,分2个文件保存,分别为TZ_FLUX_10m_2017.csv(10m湍流通量数据)、TZ_FLUX_80m_2017.csv(80m湍流通量数据)。

2014-2016年青藏高原西大滩多年冻土活动层数据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青藏高原西大滩综合观测场多年冻土活动层温度、水分数据; 监测西大滩活动层2014日均值、2015日均值、2016日均值的活动层水分、土壤温度等指标;主要测定指标有:5cm土壤温度、10cm土壤温度、20cm土壤温度、40cm土壤温度、80cm土壤温度、120cm土壤温度、140cm土壤温度、160cm土壤温度、180cm土壤温度、240cm土壤温度 320cm土壤温度、5cm土壤含水量、10cm土壤含水量、20cm土壤含水量、40cm土壤含水量、80cm土壤含水量、120cm土壤含水量、140cm土壤含水量、160cm土壤含水量、180cm土壤含水量、240cm土壤含水量和320cm土壤含水量。

1970-2014年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包括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冰川及周边区域,利用地形图DEM、SRTM(2000)与遥感影像提取的DEM,通过差值计算,获取冰川作用中心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只针对1970-2014年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完全开放共享。数据集包含ElevationChange1970-2000和ElevationChange2000-2014,共2个波段。字段度量单位:米(m)。数据集主要为遥感影像提取资料,仅表示遥感影像获取时间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时间为1970-2000和2000-2014两期。

2008-2009年西藏那曲常规气象要素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2008-2009年西藏那曲常规气象要素观测数据,3层风速(0.91/5.02/10.36米);1层风向(10.36米);2层空气温湿度(8.41/1.03米);气压;降水量;雪深;地表辐射温度;4层土壤温度(4/10/20/40厘米);2层土壤体积含水量(4/20厘米);2层土壤热通量(10/20厘米);辐射四分量。

1912-2000年(部分年份)中亚五国水文站(径流量)分布图(1:500万)

本数据集为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mapinfo专题地图(比例尺:1:500万),其中包括流量属性表、网格、国家名称、首都、首都名称、重要城市居民点、主要河名、中河名、境外河名、湖泊名、一级行政区名、图名图例、湖泊、主要河流、中河流、境外河流、小河流、国界、一级行政区界、一级区界线、国界区共计21个图层,各属性图层数据可叠加。

2014-2016年青藏高原唐古拉多年冻土活动层数据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唐古拉综合观测场多年冻土活动层温度、水分数据;包含唐古拉活动层2014日均值、2015日均值、2016日均值的活动层水分、土壤温度等指标;主要测定指标有:2 cm土壤温度、5 cm土壤温度、10 cm土壤温度、20 cm土壤温度、50 cm土壤温度、70 cm土壤温度、90 cm土壤温度、105 cm土壤温度、140 cm土壤温度、175cm土壤温度、210 cm土壤温度、245 cm土壤温度、280cm土壤温度、300 cm土壤温度、35cm土壤含水量、70cm土壤含水量、105cm土壤含水量、140cm土壤含水量、175cm土壤含水量、210cm土壤含水量、245cm土壤含水量、280cm土壤含水量、300cm土壤含水量。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宇宙射线土壤水分-2012)

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20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两台宇宙射线仪器(crs_a和crs_b)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地。crs_a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975E, 38.85385N,海拔1557.16m,crs_b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5E, 38.85557N,海拔1557.16m,仪器探头底部距地面0.5m,采样频率是1小时。

1936-1985年(部分年份)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逐月平均流量数据

本数据集包含吉尔吉斯斯坦(河流(水文站,数据记录时间))的卡拉苏河(普拉瓦亚河口,1937-1985)、卡什卡苏河(河口,1936-1985)、克加特河(科尔东,1936-1985)、凯克杰尔特河(阿克塔拉,1936-1985)、凯克梅伦河(朱姆戈尔,1937-1985)、克霍贾巴基尔甘河(安达尔克汉,1945-1985)、基奇涅-克济尔苏河(波克罗夫卡,1942-1985)、基尔吉扎塔河(基尔吉兹阿塔,1936-1985)、科奇科尔河(科奇科尔卡,1936-1985)、库加尔特河(米克豪罗夫卡耶,1936-1985)、库尔杜克河(萨雷布拉克,1937-1985)、库梅什塔格河(扬吉,1936-1985)、库尔库列乌苏河(琼库尔昌,1936-1985)、库尔沙布河(古尔恰,1937-1985)、克济尔苏河(巴卡布拉克,1936-1985)等74条河流的83个水文站的的逐月平均流量数据。

2009年8-9月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流速变化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自2009年冰川表面流速的变化数据,详细记录了不同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专业人员观测、收集整理所得。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大孔径闪烁仪-2012)

数据集包含了通量观测矩阵中1号点的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1号点有两台型号分别为BLS900和zzlas的大孔径闪烁仪,北端为BLS900_1的接收端和zzlas_1的发射端,南端为BLS900_1的发射端和zzlas_1的接收端,其观测时间分别为2012年6月7日至2012年9月19日和2012年6月16日至2012年9月19日。

4号点:有两台型号分别为LAS_AR和zzlas的大孔径闪烁仪,北端为LAS_AR的接收端和zzlas_4的发射端,南端为LAS_AR的发射端和zzlas_4的接收端,其观测时间分别为2012年6月2日至2012年9月22日和2012年6月11日至2012年9月20日。

数据集包含了通量观测矩阵中2号点的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2号点有两台型号分别为BLS900和LAS_NQ的大孔径闪烁仪,北端为BLS900_2的接收端和LAS_NQ的发射端,南端为BLS900_2的发射端和LAS_NQ的接收端,其观测时间分别为2012年6月7日至2012年9月19日和2012年6月18日至2012年9月19日。

该数据集包含了通量观测矩阵中3号点的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3号点有两台型号分别为BLS900和Kipp&zonen的大孔径闪烁仪,北端为BLS900_3的接收端和Kipp&zonen的发射端,南端为BLS900_3的发射端和Kipp&zonen的接收端,其观测时间分别为2012年6月6日至2012年9月20日和2012年6月19日至2012年9月20日。

2009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总控水位变化数据

面向数据申请者的老虎沟12号冰川水位,流量数据,水文用HOBO水位计测定,流量用水位流量曲线结合水文数据计算得到老虎沟12号冰川2009年水位流量数据,以及水位和测流原始数据,断面水位流量数据。

2012-2013年排露沟流域冠层截留数据

本数据集是排露沟流域冠层截留数据集。

1981-209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RCP2.6,RCP4.5,RCP8.5)的响应

本数据集为1981-209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RCP2.6,RCP4.5,RCP8.5)的响应数据,使用RCP2.6,RCP4.5以及RCP8.5排放情景下多个GCM输出的大气变量的平均值驱动陆地生态系统模式,模拟1981至2099年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该模式考虑了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水热对多年冻土变化的响应、植被和土壤水热的相互作用等过程。本数据集包含了多年冻土环境(活动层厚度、地下水位深度、不同层的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变量)以及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植被碳库、土壤碳库等),模式时间步长为月,输出数据集时间步长为年,空间分辨率为0.5度。共3个netcdf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