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11-2016年云南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及末端海拔变化数据集

本数据为2011-2016年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及末端海拔变化数据集包含: (1)2011-2012年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观测数据,包含2011-2012整年各测杆表面运动速度数据。 (3)2012-2013年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数据,包含2012-2013整年各测杆表面运动速度数据。 (4)2012年-2016年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末端海拔变化数据。 白水1号冰川运动速度的观测通过在冰川表面布设观测花杆,定期使用仪器测量花杆位置实现的。运动速度矢量及末端海拔变化则通过某一时段内测杆的位移矢量除以该时段时长获得。

2011年荒漠植物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实验数据

本数据为2011年黑河流域段荒漠化土壤实验中所记录的植物耗水量和耗水规律等数据。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土壤冻结深度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该超级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纯林,样地大小为100m×100m。该数据集为土壤冻结深度数据,是为了研究青海云杉林内的土壤冻结深度的日变化过程。

中巴经济走廊 NASA GIMMS NDVI数据集(1981-2015年)

本数据集为中巴经济走廊区域1981-2015年的GIMMS NDVI数据集,数据产品时间分辨率为15天,空间分辨率为1/12度,该数据可为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环境演变分析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数据集包括以下三类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质量控制(QA)以及面积百分比(Percentile)数据,数据均以GeoTIFF格式存储,命名格式为:CPEC_GIMMS_数据标识_YYYYMM_01.tif,共计2484个文件。

2017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湍流通量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7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湍流观测系统观测半小时数据。使用Gill R3/ADC OP2型涡动相关系统进行观测,数据包括2层(10m和80m)的热通量、动量通量、三维风(Ux、Uy、Uz)、摩擦速度、CO2密度、H2O密度等,分2个文件保存,分别为TZ_FLUX_10m_2017.csv(10m湍流通量数据)、TZ_FLUX_80m_2017.csv(80m湍流通量数据)。

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及雪水当量的参数反演研究项目的汇交数据

该数据集是利用MODIS获取的影像数据,结合ASTER影像数据,在青藏高原进行亚像元级的雪盖面积分类和变化分析研究。

2009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大本营降水量数据

本数据集为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大本营降水量数据,采集收集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量数据。

2015-2016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和末端变化数据

本数据集是2015年8月及2016年8月对冰川表面的运动点进行了冰川表面运动的观测,观测是使用RTK-GPS进行测量的。1号冰川年运动速度;1号冰川东、西支冰舌的年进退变化量;年度的各流速点的空间坐标<,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项目的观测研究始于1959年夏季,当时的1号冰川面积为1.95 km2,冰川长度为2.41 km,冰川末端最低为海拔3736 m,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发育规模最大的双冰斗冰川形态的现代冰川。随着冰舌萎缩,1993年,1条冰川蜕变为两条完全独立的冰川体系,即1号冰川西支和1号冰川东支。由此也表明一个区域冰川退缩意味着该区域冰川数量可能是增加的,而冰川面积及其储量是递减的。

2015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观测场涡动相关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5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在玛曲观测场利用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获得的地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通量数据。数据内容包含二氧化碳通量、感热通量等通量数据。各字段定义见表头

1971-2012年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集

本数据集针对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包括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冰川及周边区域,利用地形图DEM、SRTM(2000)与遥感影像提取的DEM,通过差值计算,获取冰川作用中心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只针对1971-2012年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故不进行补充和完善,采用完全开放共享。数据集包含ElevationChange1971-2000和ElevationChange2000-2012,共2个波段。字段度量单位:米(m)。数据集主要为遥感影像提取资料,仅表示遥感影像获取时间的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时间为1971-2000和2000-2012两期。

2011-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杨家沟(治理)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杨家沟(治理)观测数据。杨家沟(治理沟)为南小河沟流域中的一条小支沟,2011~2014年流域面积为0.87km²,2015年以后流域面积1.01km²。杨家沟基本上按照“全面规划,集中治理,连续治理,沟坡兼治,治坡为主”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针,逐年连续治理。1952年只做了少部分塬面治理,1954年着重进行了沟道治理并开始封沟育草,1958年基本完成了适地治理。杨家沟径流站观测断面设在以生物措施为主进行水土保持治理的杨家沟主沟道,距杨家沟沟口公路270m处,主要观测流域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效益及支沟的治理措施和方法。本数据集主要为杨家沟雨量站降水量观测数据及杨家沟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

2012年西藏那曲局地环流东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2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BL边界层塔观测数据。站点经纬度:31.37N,91.90E。;海拔高度:4509米。观测要素:3m的风速风向;红外地温;5cm、10cm的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热通量。命名规则:风速(WS,m/s);风向(WD,);红外地温(Tg,℃);土壤温度(Ts,℃);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土壤热通量(SHF,W/m^2)

2018年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常规气象、水文观测数据

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的常规气象、水文观测在乌鲁木齐河源区的1号冰川气象场、空冰斗气象场、总控气象场进行。观测项目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降水、水位等。

黑河祁连山天老池流域青海云杉林冠截留数据集(2011-2013年)

本数据为2011 2012 2013年5月24日开始至9月3日青海云杉林的32次降雨截留数据。

1954-1979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1954-1979年辛店沟流域试验场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通过径流站测流断面水位观测,泥沙取样,计算产流时的径流、泥沙量。数据集包括径流站的测流断面图、实测流量成果表、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逐日平均流量表、逐日平均含沙量表、逐日平均输沙率表。径流站情况见辛店沟流域径流站基本情况表。

2011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4900米冰温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4900m处冰温的观测数据,温度探头采用热敏电阻制作,共15个探头,从0.5m深度到25m深度,温度探头经过严格的温度标定,得到探头的电阻-温度变化曲线,维度转换误差不大于0.01℃。

2011年黑河上游葫芦沟流域冻土冻结深度数据集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人工观测冻土冻结深度数据集,每日08时观测。数据内容为冻土器冻结深度数据集。冻土观测是利用灌注在橡皮内管中水的冻结深度 (长度 )作为记录的根据埋入土中的冻土器内水结冰的部位和长度来测定冻结层次及其上限和下限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每天08时观测 1次。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1.0m

中亚五国1:100万水系数据(2010年)

“2010年中亚五国1_100万水系数据”:包括了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5个国家)范围内所有湖泊和主要河流(部分流域有支流)的矢量数据,数据投影选用GCS经纬度,WGS84坐标系;数据属性反映了2010年前后中亚五国范围内湖泊的面积和河流的长度;该数据可以和“2010年中亚五国1_100万行政界线”数据叠加生产各国的水系数据。反映中亚五国的湖泊和河流的空间属性信息。

2014-2017年中国西藏然乌站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

本数据集包括西藏然乌2014.11-2017.3的地面气压、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向下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平均风速、08-08时24h降水量及雪深的逐日数据。原始数据经过严格的校正步骤产生最终用户数据,其中温湿度传感器HMP155A应用范围广泛,提供可靠的相对湿度(RH)和温度测量;直接辐射传感器NR01有4个表头组成,测量表面辐射平衡,测量原理为采用热电堆传感器,NR01测量时能够产生4个很小的电压输出,输出的电压和长短波的收入支出是成比例的,NR01是由4个辐射表组成的净辐射传感器,用科学级能量平衡研究;风速风向传感器05103是一款高性能风传感器,耐用性强,抗腐蚀能力强;雨雪量计T-200B用于全降水监测,可以记录实时降水量,也可以记录累积降水量;雪深传感器SR50A超声雪深传感器是Campbell公司新研发的声波测距的传感器,通过测量超声波脉冲发射和返回时的时间测量出距离。

2014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观测站气象塔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在玛曲观测站气象塔数据,本数据包含不同梯度的平均空气温度、 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平均风向、大气压强、净辐射量等观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