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14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观测场涡动相关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4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在玛曲观测场利用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获得的地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通量数据。数据内容包含二氧化碳通量、感热通量等通量数据。各字段定义见表头

2009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冰川断面流量数据

本数据集为老虎沟12号冰川末端水文断面处获取的2009年7月18日-24日逐日流量观测数据集。本数据集可提取冰川水文信息,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中国1980-2019年积雪面积5公里逐日无云产品

积雪是冰冻圈重要的组成部分,积雪覆盖范围影响地气能量平衡,进而影响气候和环境变化。积雪面积是重要的积雪参数之一,是水文和气候模型的重要输入。本数据集针对中国积雪特性,基于AVHRR-CDR反射率产品,发展了多级决策树积雪判别算法,同时利用隐马尔科夫算法、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了产品的完全去云,制备了1980-2019年空间分辨率为5 km的逐日无云积雪面积数据集。该数据集以HDF5文件格式存储,每个HDF5文件包含18个数据要素,其中包括数据值、数据起始日期、经纬度等。同时为了快速预览积雪分布情况,逐日文件包含积雪面积缩略图,以jpg格式存储。本数据集将根据实时卫星遥感数据和算法更新情况(目前到2019年5月份)进行持续的补充和完善,并采用完全开放共享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径流数据集(2014年)

1.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2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

2.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3日至2013年9月6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1号点的河流水位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213省道黑河桥,分为两个河道,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8°54"43.55",E100°20"41.05",海拔1546米,河道宽度330米。213桥分为两个断面,东面的为1号,西面的为2号。

3.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9日至8月10日,2012年11月24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5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乡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15"32.41",E100°16"33.95",海拔1398米,河道宽度270米。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采集频率30分钟。

4.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4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3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兰新铁路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3.08",E100°25"49.42",1443米,河道宽度50米。

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8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6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其中2013年4月5日至9月6日期间水位计丢失。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赵家屯庄高崖国家水文站,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8"06.35",E100°25"58.23",海拔1420米,河道宽度50米。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7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8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河桥,河床为泥沙,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22.93",N 99°49"37.29",海拔1347米,河道宽度210米。

2013年西藏那曲局地环流东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BL边界层塔观测数据。站点经纬度:31.37N,91.90E。;海拔高度:4509米。观测要素:3m的风速风向;红外地温;5cm、10cm的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热通量。命名规则:风速(WS,m/s);风向(WD,);红外地温(Tg,℃);土壤温度(Ts,℃);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土壤热通量(SHF,W/m^2)

2013年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自动气象站观测网数据集

1.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6月7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黄草沟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9月22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花寨子荒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花寨子,下垫面是山前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186E, 38.7652N,海拔1731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6月1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峨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峨堡镇草场,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9151E, 37.9492N,海拔3294m。

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5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湿地站,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神沙窝沙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神沙窝,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E, 38.7892N,海拔1594m。

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6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黄藏寺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黄藏寺村,下垫面是农田(小麦)。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1918E, 38.2254N,海拔2612m。

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8月8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阳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北侧阳坡,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5204E, 38.0898N,海拔3529m。

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9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农田站气象要素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甜瓜农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8E, 42.0048N,海拔875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12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混合林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与胡杨。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5E,41.9903N,海拔874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神沙窝沙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神沙窝,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E, 38.7892N,海拔1594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峨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峨堡镇草场,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9151E, 37.9492N,海拔3294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巴吉滩戈壁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西巴吉滩,下垫面是戈壁。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042E, 38.9150N,海拔1562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裸地站气象要素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裸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26E, 41.9993N,海拔878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下垫面是芦苇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E, 38.9751N,海拔1460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8月8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阴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南侧阴坡,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108E, 37.9841N,海拔3536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9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裸地站气象要素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裸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26E, 41.9993N,海拔878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7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8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河桥,河床为泥沙,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22.93",N 99°49"37.29",海拔1347米,河道宽度210米。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神沙窝沙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神沙窝,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E, 38.7892N,海拔1594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胡杨林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胡杨林和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239E, 41.9932N,海拔876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8月15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景阳岭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景阳岭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160E, 37.8384N,海拔3750m。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3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8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戈壁站,下垫面是戈壁。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0420E, 38.91496N,海拔1562.00m。

2008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末端水文断面数据

本数据集为2008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末端水文断面径流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2974 m;径流量的计算是通过压力式水位传感器、超声波水位传感器、人工水池读数等途径获得连续水位变化资料,利用不定期流量测量获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获得连续流量变化数据。

2008-2009年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物质平衡数据

本数据为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物质平衡数据。数据主要包括测杆的高度、附加冰厚度、积雪剖面和污化层深度等,其单位为毫米水当量(mm w.e.),观测主要在消融期进行,观测周期为7天,受天气影响,无法观测时,日期相应后延。

2009/2010年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至Dome A断面表层雪微粒分析数据

2009/2010年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南极考察队从位于东南极洲的中国南极中山站(69°25"S,76°21"E) 出发,大致沿77°E经线深入内陆冰盖1200余km,到达Dome A地区 ( 80°22"S,77°21"E,海拔4093m,距离海岸线1228km) 。沿中山站至昆仑站考察断面上,采集53个表层雪(10cm),使用微粒分析仪进行微粒数量浓度的测定。

2011-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育林沟不同措施径流场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辛店沟流域育林沟不同措施径流场数据。对育林沟不同措施径流场产生径流的次降水量、径流量、泥沙量进行观测,对比不同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数据包括育林沟不同措施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土壤含水率实测成果表,径流场情况见《育林沟不同措施径流场2011-2018年情况说明》。

长江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年报汇编(2018年)

该数据集为2018年度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年报汇编,内容包括三峡库区5处重大危险性地质灾害体,即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在2017年的专业监测情况,具体又分为滑坡基本情况、监测网布置与运行情况、变形监测分析与综合分析。

2000-2015年MODIS北半球逐日无云二值积雪产品

本数据集是北半球逐日无云二值积雪产品资料,时间自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数据包含了积雪和非雪两种地物类型。数据覆盖范围为0-86°N,180°W-180°E。该数据集的数据源使用的积雪产品是通过NSIDC网站下载的V005版本的每日积雪分类产品MOD10A1和MYD10A1,以及AMSR-E每日雪水当量产品和雪冰产品IMS。利用MOD10A1、MYD10A1、AMSR-E AWE和IMS原始数据,采用最大积雪面积融合方法,生成逐日无云二值积雪图像。

2016年云南蒋家沟王家垭口日降雨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王家垭口(N26°16′59.2″,E103°11′16.7″)2016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考察站冰川分布数据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半岛)landsat 8 冰川分布遥感影像。Landsat 8 是美国陆地卫星计划(Landsat)的第八颗卫星,于2013年2月11号在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由Atlas-V火箭搭载发射成功,最初称为“陆地卫星数据连续性任务”。Landsat 8上携带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 ,OLI)和热红外传感器(Thermal Infrared Sensor,TIRS)。

长江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变形、降雨及库水位监测资料(2017年)

该数据集记录2017年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的相关监测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白水河滑坡基本特征及监测数据使用说明、地表位移GPS监测成果表、降雨量及长江水位观测数据资料表。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基础边界数据集

“粗泥沙”主要指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所产生的,通过河道输移到下游并淤积在河道(含三门峡水库)中,在淤积物中占比较重的(主要指主槽中)粗颗粒泥沙。 1996年至2000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水文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和黄委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黄委第二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及产沙输沙规律研究”,重新界定了粗泥沙粒径边界和多沙粗沙区边界范围,为黄河泥沙的快速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后,为进一步查明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最大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突出治理重点,黄委于2004年批准开展了“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项目,最终得到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范围。 本数据集是在整合了两个项目边界成果的基础上,基于DEM数据与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解译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边界矢量数据。

中国西部主要冰川作用中心冰量变化数据报告(2010年)

包括数据集对应的研究区概况、数据和研究方法、数字高程模型与冰川表面高程变化不确定性评估结果、数字高程模型及表面高程变化数据说明。制图时期至2010前后。

黄河流域地形因子(高程变异系数)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括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全流域的地形高程变异系数信息。

2012年黑河上游植被调查样方生物量数据

本数据为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黑河上游植被调查表,数据包含不同样方里的群落类型、乔木种类、灌木地上生物量、草本地上生物量等。各字段定义见表头。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生态水文无线传感器网络WATERNET观测数据集(2013年)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中游盈科/大满灌区5.5km×5.5km观测矩阵(缩略图中红色框)内10个WATERNET节点的2013年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可为异质性地表关键水热变量的遥感估算及其遥感真实性检验,生态水文研究,灌溉优化管理等研究提供时空连续的观测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2013年黑河中游WATERNET数据文档2014123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