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2017-2019年藏东南培龙沟气象观测数据,该观测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该站详细记录气象相关数据。数据由布设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太阳辐射传感器测得,由CR1000数采取得原始数据,采集频率10分钟/次,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和太阳辐射传感器这些参数采用日平均数据并整理,降雨数据采用日累计数据并整理。
站点名称:培龙沟气象观测站,经纬度:95 °0 ′45,30°2 ′28,海拔高程:2056米,数据内容: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湿度单位为百分比(%), 温度单位为摄氏度(℃),降雨量单位为毫米(mm),大气压力为千帕(kpa),太阳辐射为瓦每平方(W/M2)
本数据集为2014-2018年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流域下垫面调查数据集。本数据集基于2014年“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利用ARCGIS软件进行遥感影像解译,辅以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解译图斑的属性和边界逐一核实修正。本数据集共包括韭园沟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表和韭园沟流域土地利用专题图两个文件。
该数据集包含了花寨子荒漠站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南部的安阳滩,处于黑河中游,是典型的黑河中游荒漠下垫面,东西两侧是连绵的山丘和高山,观测场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地表主要生长有稀疏的红砂和珍珠砂,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9"06.9″E,38°45"54.7″N。
此数据集包括基于树轮宽度仪Lintab测量定年后的祁连山中部的3个标准化年表,以及利用树轮宽度年表重建的祁连山中部前一年9月最大积雪深度数据。数据覆盖时间1744-2012年,分辨率为年。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树木年轮气候学实验分析,在Lintab年轮宽度测量仪器上进行树轮宽度测量和并在ARSTAN程序下建立年表。利用树轮气候学的方法建立模型得出重建结果,手工录入。利用树木年轮气候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和最大积雪深度的转换函数。
此数据是由平台服务中心利用无人机观测获取的影像数据结合地面控制测量,使用pix4d软件处理生成;地面控制测量采用差分GPS,自由架站方式;最终生成八一冰川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据集分辨率0.2米。
本数据集为2011-2018年韭园沟流域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通过径流站测流断面水位观测,泥沙取样,计算产流时的径流、泥沙量。数据包括韭园沟流域沟口径流站测流断面图、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逐次洪水测验成果表、逐日平均流量表、逐日平均含沙量表、逐日平均输沙率表。径流站情况见《韭园沟流域2011-2018年情况说明》。
本数据集中包括青藏高原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5600m处气象站的自动记录资料,气象测量要素主要是温湿风,风速:05103风速风向传感器;温湿度:HMP155A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CR10X;定期采集数据,传感器尚未定期标定。具体有单层风速、气温、空气湿度、净辐射;时间自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25日,在仪器出故障时,有个别时间段无记录数据,被处理成日平均值。
CCD单色极光成像仪主要用来监测全天空180度范围内的某一特定谱线上的极光形态和强度值。数字化的图像存储在DVDR光盘上。根据中日两国极地所间的科学合作协议,该数据记录一式两份,双方共享。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08/2009年单色极光CCD图象数据。
本数据集为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mapinfo专题地图(比例尺:1:500万),其中包括流量属性表、网格、国家名称、首都、首都名称、重要城市居民点、主要河名、中河名、境外河名、湖泊名、一级行政区名、图名图例、湖泊、主要河流、中河流、境外河流、小河流、国界、一级行政区界、一级区界线、国界区共计21个图层,各属性图层数据可叠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自治区行政区包括23个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68个县和自治县,首府为乌鲁木齐市。新疆与西藏、甘肃、青海3个省市相邻,数据按要素内容分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界和新疆相邻省市界线2层。
本数据集为1981-1990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杨家沟(治理)观测数据,杨家沟(治理沟)为南小河沟流域中的一条小支沟,流域面积为0.87km²。杨家沟基本上按照“全面规划,集中治理,连续治理,沟坡兼治,治坡为主”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针,逐年连续治理。1952年只做了少部分塬面治理,1954年着重进行了沟道治理并开始封沟育草,1958年基本完成了适地治理;本数据集主要为杨家沟雨量站降水量观测数据及杨家沟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包含吉尔吉斯斯坦的阿拉布卡(Ala-Buka,1963-1990) 、阿克塔什(吉尔吉斯)(Aktash (Kyr),1961-1990) 、阿拉别尔(Alabel,1960 -1989) 、恰季尔库尔(Chatirkul ,1961-1990) 、多隆(Dolon,1961-1990) 、基罗夫斯卡耶(Kirovskoe,1961-1990) 、克济尔德扎尔(Kyzyldzhar,1961-1990) 、恰阿尔塔什(Chaartash ,1960-1992) 、阿尔普拉格尔(Alplager,1957-1991) 、桑塔什(Santash,1963-1998) 、卡扎尔曼(Kazarman,1960-1998) 、科伊柳(Koilu,1951-1990) 、达拉乌特库尔甘(Daraut-Kurgan,1949-1990) 、琼克济尔苏(Chonkyzylsu,1948 -1990) 、托克托古尔(Toktogul,1952-2000) 、乔纳雷克(Chonaryk,1943-1989) 、卡拉万 (Karavan,1943-1990) 、帕潘(Papan,1947-1991) 、阿克塞(Aksai,1952-1998) 、塔姆加 (Tamga,1941-1987) 等52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降水量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5年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在玛曲观测场利用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获得的地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通量数据。数据内容包含二氧化碳通量、感热通量等通量数据。各字段定义见表头
本数据集为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海拔4800米气象站2009年逐日气象数据,包括:日均气温值、日平均相对湿度值、逐日气压值、日平均降水值、日净辐射值。因气象站部分测量元件损坏,缺失部分气象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1981-1990年南小河沟流域杨家沟、董庄沟及十八亩台3个蒸发量观测点的逐日水面蒸发量。观测仪器型号为HY.AM3小型蒸发皿,口径20cm,观测精度0.1mm。每日8时观测一次,封冻期间每五日观测一次,蒸发皿的蒸发量用同规格雨量杯或专用台秤观测。
本数据包含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的landsat数据。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Landsat)计划(1975年前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 — ERTS ),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 已发射8颗(第6颗发射失败)。Landsat1—4均相继失效,Landsat5于2013年6月退役。 Landsat7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Landsat8于2013年2月11日发射升空,经过100天测试运行后开始获取影像。
本数据集为2009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末端水文断面径流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2974 m;径流量的计算是通过压力式水位传感器、超声波水位传感器、人工水池读数等途径获得连续水位变化资料,利用不定期流量测量获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获得连续流量变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