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02/2004/2005/2016年中国南极中山站地磁台地磁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02/2004/2005/2016年地磁台地磁观测数据。中山站地磁台坐落在东南极普照里兹湾东南沿岸的拉兹曼丘陵地区,地处南极圈内,在中国南极中山站主站区以西偏北约300m处。其东侧与莫愁湖相依,东北侧紧邻五岩岗,西侧200m外为纳拉峡海湾。中山站地磁台现有绝对观测室、记录室和探头室,为抗风雪,均采用架空式结构,以木材、铜材等弱磁性材料建设,1991年初在中山站现场组装而成。

1993-1994年南极长城湾及邻近海域石油烃和有机污染测定数据

长城湾及邻近海域石油烃和有机污染测定数据,南极长城湾位于中国南极长城站东面,面积约0.5㎞²~2㎞²,湾内水深变化较大(20—80m),即海底地形变化较大,不同沉积部位其沉积物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别。另外,该湾地处高寒带,与中纬度和低纬度海区的沉积环境也完全不同。本数据集为南极长城湾及邻近海域1993-1994年石油烃和有机污染测定数据。

张掖市机开采井空间分布数据集

数据概况:张掖市开采井空间分布数据由张掖市水务局提供,包括农业、工业、林业、生活、科研和其他6种类型,共计6228眼机井。

数据内容说明:属性表包含开采井编号、坐标、位置、取水用途、开采井类型、调查时井深、抽水流量、年开采量、额定流量、质量评估、配套质量评、综合质量评等字段信息。

2000-2001年中国南极第17次考察宇宙噪声接收机测量数据

宇宙噪声接收机是用来观测电离层D层中的宇宙噪声吸收情况,它可以监测300 km范围内的宇宙噪声吸收状况。该数据记录到MO盘片上。数据记录一式两份,按中日两国的极地研究所签署的科学合作协议,中日双方各保留一份。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17次考察2000-2001年成像仪宇宙噪声接收机测量数据。

2004-2005年中国南极第21次考察附近冰情航空拍摄照片

2004年12月,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对中山站附近的海冰进行了航空遥感观测。本数据集为航空拍摄的海冰形态照片。2004年11月24-26日,在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期间,利用船载直升机拍摄了中山站附近冰情照片。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21次考察2004-2005年附近冰情航空拍摄照片。

2011年中国南极中山站多波段极光成像仪数据

多波段极光成像仪通过滤光轮切换滤光片的方式对全天空视野范围内极光多个谱线(段)的进行二维成像观测,用于研究极光形态学及动力学过程。图像格式为png。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11年多波段极光成像仪数据。中山站多波段极光成像仪由加拿大KEO公司研制,2010年7月由极地中心完成建设并开始观测。该设备具有观测波段多,时间分辨率高,视野范围广等特点。可同时观测三波段极光及其背景光。

新疆石河子垦区典型土壤样地含盐量(2010年)

该数据是在2010年10-11月份根据2009年石河子土地利用图以及土壤分布图选取120个耕地样点进行室内实验分析所得。主要有:(1)石河子垦区典型地块的土壤盐分和电导率数据。(2)石河子垦区典型地块土壤的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数据。 在三个典型样地各取40个土壤样本,总共取样120个。每个样本取三个土样混合,每个土样取0-10cm(耕层表层)和10-20cm(耕层根层)两层。包含了土壤表层和耕层的铵态氮(ppm)\速效磷(ppm)\速效钾(ppm)\含盐量(%)\电导率(μs/cm)等数据.

2001-2015年中国南极中山站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数据

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是一个用计算机实时控制的高频脉冲多普勒雷达,是美国麻省洛厄尔大学研制的电离层探测仪器。它能够同时测量电离层回波的振幅、相位、时延、频率、多普勒频移、来波到达角和极化角等多个参数,所测结果以数字形式记录在数据流磁带上。目前文件格式为DAT文本格式,包含15个参数的小时值。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01-/2015年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数据。

长江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年报汇编(2011年)

该数据集三峡站观测年报(2011年)内容包括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情况,人员队伍、仪器设备、专业监测等任务的完成情况、监测滑坡变形情况以及发生变形的重点滑坡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中巴经济走廊1KM SRTM DEM数据

本数据以SRTM 90米分辨率DEM数据为数据源,进行数据拼接、重采样等影像处理,再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区域边界裁剪,生成空间分辨率为1KM的中巴经济走廊区域DEM数据产品。该数据可为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1993-2014年中国南极考察中山站臭氧观测数据

作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905-2-5《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专题的重要内容,从1993年起,中山站用气科院提供的BREWER臭氧探测仪器(#074)进行了大气臭氧总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量及紫外UVB观测。所用探测方法与国内BREWER站相同,按中国气象局大气特种监测网“BREWER仪器观测规范”进行。本数据集为1997年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获得的臭氧和SO2资料。本数据集为作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905-2-5《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专题的重要内容,从1993年起,中山站用气科院提供的BREWER臭氧探测仪器(#074)进行了大气臭氧总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量及紫外UVB观测。所用探测方法与国内BREWER站相同,按中国气象局大气特种监测网“BREWER仪器观测规范”进行。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考察1993-2014年中山站臭氧观测数据。

2014年中国南极中山站高频相干雷达数据

高频相干散射雷达用于监测极区电离层场向排列的不均匀体及其运动,主要探测参数包括雷达回波强度、电离层对流速度、速度谱展宽。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14年高频相干雷达数据。高频相干散射雷达是南极中山站监测极区电离层对流的重要设备,利用中山站地磁纬度较高的特点,覆盖国际SuperDARN(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在南极光带上的一个空白,将使我国极区电离层的观测范围由极隙区扩展到更大范围,使我国在极区电离层对流观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山站高频相干散射雷达于2010年3月初完成机房的建设和天线阵的安装,2010年4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开始试运行。 高频雷达天线阵由主、副两个天线阵构成,主天线阵由16个水平极化对数周期天线构成,收发共用;副天线阵由4个同样的对数周期天线构成,只收不发。高频雷达收发系统和控制设备由16个功放及发射机、2个双通道数字接收机、2个移相矩阵、控制系统、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和分析处理系统等组成。

黑河流域2001-2011年时空连续NDVI数据集

基于MODIS 的NDVI产品(MYD13A2和MOD13A2)利用改进的HANTS算法去云重建得到了2001-2011每天、1公里分辨率NDVI数据集。产品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每天的数据存储为一个GEOTIFF文件,命名方式:heihe_yyyy_NDVI_recon.ddd.tif,其中yyyy是年份,ddd表示特定年份中的某一天。每年默认有365天的输出数据。数据类型为16bit整形,无效值像元填充值为-3000,有效的数据范围为-2000-10000, 缩放因子为0.0001。

2005—2010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大本营冻土地温逐日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详细记录了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大本营雨量站获取的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逐日冻土地温数据。

新疆阿克苏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1990年)

本数据为1990年新疆阿克苏土地利用类型图,比例尺为1:10万,数据库类型为栅格数据,本数据主要目的是研究新疆典型区绿洲变化过程。

土地利用类型图分类代码: (1)林地 (2)水体 (3)农用地 (4)灌丛 (5)草地 (6)裸地 (7)建设用地 (8)常年冰雪 原始数据为LANDSAT TM影像,应用最大似然法解译LANDSAT TM影像。

2002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区域第18次考察莫愁湖沉积物化学元素数据

采样时用洁净处理的内径为12厘米的PVC管垂直插入,取得的沉积柱长85厘米。 取得的沉积柱以1厘米间隔分割样品。将分得的沉积物样品按4厘米间隔进行化学分析,测试项目包括:26种元素含量(Zn、Cu、F、S、P、Se、Hg、As、Cd、Sr、Ba、B、Ga、Cr、Na、K、Ca、Mg、Mn、Fe、Ti、Al、Si、Ni、V、Pb)。用于元素含量分析的湖泊沉积物样品在室内自然风干后,研磨到200目,取粉末状样品0。1~0。5克,精确称重,然后在坩埚中用多种酸在电加热的条件下硝化。SiO2、Al2O3和 FeO的浓度用各种湿化学分析方法;S的测量是在SRJK-2型高温炉中燃烧后用KI容量法;F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ISZ);痕量元素Sr和 Ba是在样品用王水/HF/HClO4硝化后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上测定(ICP-AES);P2O5, TiO2, Cr, V, B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UVS);As、Se和Hg的浓度在AFS-2202a型原子荧光谱仪上测定(AFS);K2O、Na2O、CaO、MgO、Fe2O3、Cu和Zn的含量用PE-1100B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AAS);Pb和Ni的含量在惠普35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上测定;Cd和Ga的含量在PE1100B原子吸收光度仪上用HGA-700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本数据集中包括元素K、Na、Ca、Mg、Fe、Cu、Zn、Pb、Ni Cd、Ga、Sr、Ba、SiO2、Al2O3、P2O5、TiO2、Cr2O3、F、S、FeO、As、Se、B、Hg等化学元素的浓度。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区域第18次考察2002年莫愁湖沉积物化学元素数据。 

1988-1989年南极长城站亚硝酸盐测定数据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本数据集为南极长城站1988—1989亚硝酸盐测定数据。

巴尔喀什湖流域现代生态状况

巴尔喀什湖是居里海和地球上干涸的阿拉尔内陆湖之后的第三大湖,它位于中亚干旱地区,哈萨克斯坦的东南部。巴尔喀什湖面积为413000平方千米,其中有113000平方千米,或超过27%的面积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领域上。伊犁河是外巴尔喀什湖主要的水源,伊犁河保证80%的干净河水流入巴尔喀什湖。每年恢复的水资源(地表水)形成地带主要位于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以超过60%的伊犁河水径流进入相邻地区的湖中。 提供的专著专供伊犁-巴尔喀什湖流域现代生态状况的评估。 本书由10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提供了巴尔喀什湖流域自然条件的总描述;第二章提供了伊犁-巴尔喀什湖流域经济领域的分析结果:第三章和第四章提供了巴尔喀什湖,伊犁河三角洲和卡普恰盖水库的鱼类区系状态的深入分析;第五章详细描写了伊犁-巴尔喀什湖流域的哈萨克斯坦地区外伊犁山脉冰川的现代状况;第六章提供了巴尔喀什湖流域地下水状况的公正和客观的评价; 第七和第八章展示了巴尔喀什湖、伊犁河三角洲的相互影响,描写了三角洲小支流的河床演变过程,其水资源的发展和开支阶段取决于这些阶段。第九章提供了巴尔喀什湖流域植物的现状,包括在平原和伊犁河三角洲的高山森林,山麓草原,沙地高原。对植物群落状况进行了评估;第十章对南外巴尔喀什湖的沙地高原的风蚀过程进行了评估。

1996-1999年中国南极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的GPS观测的流速数据

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1996-1999年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的GPS观测的流速数据。Dome A位于东南极中心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Dome 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 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地球气候环境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驱动源,是现代地球气候环境动力学本底观测的最理想区域。

黑河下游绿洲历史时期演化年代及驱动因子数据集(2012年)

本数据研究区为黑河下游额济纳现代绿洲和居延泽古绿洲。包括数据:(1)额济纳现代绿洲释光年代.doc,(2)居延泽古绿洲C-14年代.doc,(3)研究区河道分析生成的DEM影像jpg,(4)研究剖面图doc,旨在研究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绿洲化、荒漠化的过程和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