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黑河流域2001-2011年时空连续NDVI数据集

基于MODIS 的NDVI产品(MYD13A2和MOD13A2)利用改进的HANTS算法去云重建得到了2001-2011每天、1公里分辨率NDVI数据集。产品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每天的数据存储为一个GEOTIFF文件,命名方式:heihe_yyyy_NDVI_recon.ddd.tif,其中yyyy是年份,ddd表示特定年份中的某一天。每年默认有365天的输出数据。数据类型为16bit整形,无效值像元填充值为-3000,有效的数据范围为-2000-10000, 缩放因子为0.0001。

2005-2006年南极长城湾生态环境监测站位坐标

中国南极长城站于1984年12月31日开建,1985 年2月20日建成,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不在南极圈内),距离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与北京的方位每为170度38分27秒。本数据为2005-2006年测量的长城湾和阿德雷海湾共十个观测点的生态环境监测站位经纬度以及这些观测点的地图分布示意图。数据为WORD文件。

1982-2000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水文气象观测资料

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的常规水文、气象观测在乌鲁木齐河源区的1号冰川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总控制水文点以及后峡基本营地进行。1号冰川水文点设在离1号冰川末端300 m的河道上、实施1号冰川冰雪径流的监测、断面海拔3695 m、流域面积3.34平方公里、其中冰川面积1.65平方公里。为混凝土矩形断面 (高1.0 m、宽1.6 m)、气象场设在断面左岸。空冰斗水文点设在乌鲁木齐河源区左侧、斗口朝南、进行高山区积雪、多年冻土融水径流的观测、断面海拔3805 m、流域面积1.68平方公里、为混凝土矩形断面(高1.0 m、宽1.0 m)、气象场设在断面右岸。在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和罗布道沟汇合处、设有总控制水文点、控制监测乌鲁木齐河源区降水和7条冰川以及冰川周围高山积雪、多年冻土的总融水径流该控制端面海拔3408 m、流域面积28.9平方公里其中冰川面积5.6平方公里。为混凝土断面、设有工作桥、气象场设在断面左岸冰碛丘上。三个水文断面均装有自计水位计、测流主要用流速仪法、即时流量由水位-流量关系线求得。气象观测项目主要为气温、降水、湿度、蒸发、地温、日照等。后峡基本营地气象观测场位于乌鲁木齐河谷、海拔2130 m、进行常规气象要素观测。所有观测资料均按规范进行整理,本数据集为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2-2000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

疏勒河流域行政边界分布数据集

数据集为2000年疏勒河流域行政边界矢量图,境内包括肃北蒙古自治区、瓜州市、敦煌市、玉门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肃北蒙古族自治区比例尺1:250000,数据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县界名称)、Code(行政编码)。

2014/2015年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植被和动物粪便样品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浓度数据

2015年1月,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植被和动物粪便样品,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浓度。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陆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多环芳烃具有毒性、遗传毒性、突变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可造成多种危害。多氯联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物,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印度河流域1:10万冰湖分布数据集(2005年)

本数据集为2005年印度河流域1:10万冰湖数据,根据2005年ETM遥感影像,参考Spot及GeoEye-1等高分辨率影像采集而来,数据集为印度河流域10万流域边界、冰湖、河流数据空间及属性数据,包括以下文件:Indus_Boundary,Indus_Glacical_Lakes,Indus_Rivers。

a. 名称解释 字段1:Basin_Code(流域名称)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2:gl_coad(冰湖编码)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3:Longitude(冰湖经度)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4:longitude (冰湖纬度)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5:altitude(高程点)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6:gl_area(冰湖面积)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7:gl_Length(冰湖长度)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8:gl_class(冰湖等级)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9:datasource (影像)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10:gl_orient (冰湖朝向)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11:dist2gr (冰湖到冰川的距离)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12:Ds_date1 (影像时间) 数据类型:Date(8)

b. 量纲(度量单位) gl_Length(冰湖长度):公里;gl_area(冰湖面积):平方公里;dist2gr (冰湖到冰川的距离):公里

1976-1982年哈萨克斯坦气象数据集

包含了1976-1982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历年气象数据资料,主要有气温、降水、日照、风速风向等专题图。数据资料来源于前苏联大地测量与制图部门和前哈萨克苏维埃科学院地理学院共同测量绘制编著的1982年出版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自然条件与资源》,书中数据获取时间1976-1982年,经由专业翻译人员与专业地学人员共同翻译。

青藏高原东南部干旱重建序列数据集(1440-2007年)

本数据为1440-2007年青藏高原东南部干旱重建序列数据集,数据采集地点为青藏高原东南山区。

本数据表共有2字段:字段1:年份,数据类型:日期型;字段2:PDSI,数据类型:浮点型

中国昆仑山脉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集(V1.0)

研究采用2007年前后的Landsat TM/ETM+、Terra ASTER等光学遥感数据,经过平面矫正与正射校正后,通过自动提取,专家干预修订的方法提取了中国西部2007年的冰川分析信息,并通过野外冰川考察队该数据进行了验证。本数据集为中国昆仑山及咖喇昆仑山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集(V1.0)(2007年),包含以下属性:冰川名称、一级流域编目、二级流域编码、三级流域编码、GLIMS名称、冰川坐标、冰川高程、最高海拔、最低海拔、冰川面积、冰川周长、冰川高度带分布、冰川不确定性信息等。

塔里木河流域河流分布数据集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2017年北京上甸子站基准辐射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根据2017年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的辐射在线观测数据经过灵敏度订正、热偏移订正和Long-Dutton-Shi方法质控(QC)后的分钟级数据经过合成计算得到了小时、日、旬、月平均太阳直接、散射、总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球长波辐射、紫外辐射和有效光合辐射的平均辐照度和曝辐量数据。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全站仪定位测量数据(2008)

该数据集是基于全站仪测量得到的超级样地16块子样地的角点、地基LiDAR基站设置点和每株林木树干基部点的大地坐标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全站仪数据采集时间自2008年6月3日至2008年6月12日,分两组进行对超级样地内总计1468棵青海云杉进行了坐标测量,并对所有的子样地角点和地基LiDAR基站点上设置的标桩的顶点进行了定位。

2006年甘肃平凉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平凉雷电与雹暴试验站的雷达气象观测数据,包含2006年甘肃平凉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

观测时间从2006年6月12日开始到2006年9月5日结束。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接收机是数字中频接收机,发射机是行波管脉冲压缩机,偏振制式是双通道同时收发式和水平通道,单独发射式(可互换),信号处理器是 RVP900,天线控制器 RCP8。

所获得回波参量强度有:速度V、谱宽W、强度反射率差 、差传输相移 、比相差、相关系数和线性退偏振比Ldr。

1996-1997年中国南极第13次考察中山站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自1991年3月到2001年1月,使用Lacoste ET重力仪,开展了重力固体潮连续观测。本数据集为1996-1997年的观测数据。固体潮是指在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下,固体地球产生的周期形变的现象。将地球看做球状刚体时,引潮力矢量的垂直分量使得该点的重力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地球的重力固体潮。它是该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的函数。

2010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中脊气象站气象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中脊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观测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m/s)、降水(mm)。利用本数据可提取冰川表面气候变化,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本数据集基于国内外立体成像卫星数据成果进行局部优化、修正与纠偏,采取粗差修正、空值填充和水域数值异常剔除等处理方法,经过图像拼接、投影转化、裁剪等步骤,生成了优化的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

2008年福建莆田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平凉雷电与雹暴试验站的雷达气象观测数据,包含2008年福建莆田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

观测时间从2008年8月12日开始到2008年9月18日结束。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接收机是数字中频接收机,发射机是行波管脉冲压缩机,偏振制式是双通道同时收发式和水平通道,单独发射式(可互换),信号处理器是 RVP900,天线控制器 RCP8。

所获得回波参量强度有:速度V、谱宽W、强度反射率差 、差传输相移 、比相差、相关系数和线性退偏振比Ldr。

宁夏自治区核心辖区1:10万城镇界数据集(2012年)

本数据为宁夏自治区核心辖区1:10万基础数据,根据2012年乡镇区划图、专题图及高分辨率影像提取

比例尺为1:100000

Ningxia_City_boundary(城市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城市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城市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3: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字段4:Perimeter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宁夏自治区核心辖区1:10万城市居民点数据集(2012年)

本数据为宁夏自治区核心辖区1:10万基础数据,根据2012年乡镇区划图、专题图及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其中地貌数据是1:400万地貌形态数据。

比例尺为1:100000

Ningxia_City_point(城市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ad城市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1996—2006年长江三峡库区地表大地形变监测

地表大地形监测针对滑坡区地质、地形情况复杂的特点,建立由D级GPS基准点构成的监测网,分阶段逐次加密监测点。为保证点位精度,设立严格的技术要求,并利用滑坡表观现象、定性定量指标、累计位移数学模型结合专家知识等建立滑坡预警预报机制,针对滑坡变形的情况分别采用堆载、喷锚挂网、预应力锚索三种综合应急治理措施,减小了滑坡下滑速率,保证了滑坡的稳定性,为综合治理提供了较好的施工条件。该数据集为1996-2006年长江三峡库区地表大地的形变监测数据。数据格式为csv格式,观测周期为每月观测一次。其中,1996—2001年数据字段分别为:ID(序号),STARTDATE(采集开始时间),ENDDATE(采集结束时间),QUD(区段),POINTNAME(点名),XP(位移后X坐标,单位:米),YP(位移后Y坐标,单位:米),X0(初始X坐标,单位:米),Y0(初始Y坐标,单位:米),X(X方向水平位移变量,单位:毫米),Y(Y方向水平位移变量,单位:毫米),F(水平位移变量,单位:毫米),FX(变形方向,单位:度),H(垂直位移变量,单位:毫米),X1(X方向水平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Y1(Y方向水平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F1(水平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H1(垂直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FX1(变形方向月变量,单位:度),MONSITE(监测点部位);2002—2006年数据字段分别为:ENDDATE(采集结束时间),STARTDATE(采集开始时间),POINTNAME(点名),QUDUAN(区段),X(X方向水平位移变量,单位:毫米),F(水平位移变量,单位:毫米),Y(Y方向水平位移变量,单位:毫米),DIRECTION(变形方向,单位:度),H(垂直位移变量,单位:毫米),YBLX(X方向水平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YBLF(水平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YBLY(Y方向水平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DIRECTION1(变形方向月变量,单位:度),YBLH(垂直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ID(序号),LOCATION(监测点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