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4′,E 080°07′;海拔高度:3433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风速、2m风向。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银洞(N26°14′49.0″,E103°11′54.3″)2010-2012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5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本数据以区域植被为对象,研究区域植被现状与分布。利用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TM、MSS卫片等不同尺度遥感影像,以及研究所积累的各种电子地理数据文件,构建新疆生态本底数据库,丰富、直观的反映了新疆的1:400万植被基本自然资源情况,数据覆盖全疆区域,以兰勃特等面积圆锥投影方式得到。 数据的空间范围、投影方式 1)地理参照系: 第一标准纬线:北纬36°纬线 第二标准纬线:北纬48°纬线 中央经线:东经85°经线 2)空间覆盖范围:新疆全域 纬度:北纬 49度-34度 经度:东经98 度- 69 度 3)投影方式:兰勃特等面积圆锥投影
本数据集为矢量数据,将2013-2015年在长城站附近建立的土壤微生物样方坐标转换成矢量数据。样方以Q1、Q2……命名,代表的是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严格意义上应包括细菌、古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其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来计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几百亿个,其种类和数量随成土环境及其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它们在土壤中进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过程,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裂缝变形监测数据是利用测量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工作,目的是确定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形态和时间特征,掌握长江三峡库区滑坡地表裂缝的变形活动和发展情况。本数据集包括了1996—2006年裂缝变形监测的数据。数据格式为csv格式,观测周期为每月观测一次。数据字段包括:ATADATE(监测时间),LFNO(裂缝地点编号),FZHGC(裂缝张合观测值,单位:毫米),POINTNAME(点名),FZHDIRECTION(裂缝张合方向,单位:度),FWCGC(裂缝位错观测值,单位:毫米),YBL(裂缝张合月变量,单位:毫米),FWCDIRECTION(裂缝位错方向,单位:度),LOCATION(裂缝位置),YBL1(裂缝位错月变量,单位:毫米),ID(序号),NOTE(备注)。本数据集是三峡库区地表裂缝变形的活动状态和发展趋势研究的重要数据资料。
本数据集包括了多枝柽柳和梭梭这两种荒漠植被在不同地下水位环境下茎水势的多日多时的变化观测数据,主要研究黑河中游典型荒漠植物水分状况。数据收集时间为2009-2010年,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试验站周围,海拔:1 380米。 数据度量单位:“地下水位”量纲:m,“茎水势”量纲:MPa,“茎水势标准差量纲”: MPa 。
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的常规水文、气象观测在乌鲁木齐河源区的1号冰川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总控制水文点以及后峡基本营地进行。1号冰川水文点设在离1号冰川末端300 m的河道上、实施1号冰川冰雪径流的监测、断面海拔3695 m、流域面积3.34平方公里、其中冰川面积1.65平方公里。为混凝土矩形断面 (高1.0 m、宽1.6 m)、气象场设在断面左岸。空冰斗水文点设在乌鲁木齐河源区左侧、斗口朝南、进行高山区积雪、多年冻土融水径流的观测、断面海拔3805 m、流域面积1.68平方公里、为混凝土矩形断面(高1.0 m、宽1.0 m)、气象场设在断面右岸。在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和罗布道沟汇合处、设有总控制水文点、控制监测乌鲁木齐河源区降水和7条冰川以及冰川周围高山积雪、多年冻土的总融水径流该控制端面海拔3408 m、流域面积28.9平方公里其中冰川面积5.6平方公里。为混凝土断面、设有工作桥、气象场设在断面左岸冰碛丘上。三个水文断面均装有自计水位计、测流主要用流速仪法、即时流量由水位-流量关系线求得。气象观测项目主要为气温、降水、湿度、蒸发、地温、日照等。后峡基本营地气象观测场位于乌鲁木齐河谷、海拔2130 m、进行常规气象要素观测。所有观测资料均按规范进行整理,本数据集为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2-2000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
本数据集主要研究民勤风沙强度。数据属于风沙环境力学范围。 数据文件名称:民勤风沙运动输沙率和输沙强度沿高度分布.xlsx,包含5个表:(1)20110430(20110430-20110501期间输沙强度观测记录表)(2)20110513(20110513-20110514期间输沙强度观测记录表)(3)20110514(20110514-20110514期间输沙强度观测记录表)(4)20110515(20110515-20110516期间输沙强度观测记录表)(5)20110516(20110516-20110517期间输沙强度观测记录表),包含了民勤三号观测站输沙强度的测定,同时包含了温度、湿度及三个不同高度测得的输沙强度等指标。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滑坡是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实施专业监测的滑坡体,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滑坡是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实施专业监测的滑坡体,共布置有6个GPS监测点,1个基准点;2003年6月开始监测,2003年7月取得初测值,每月监测1次。本数据记录滑坡体地貌、地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形变特征、滑坡成因和稳定性分析。
2013年1月,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环境多介质样品,如海水和植被等,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重金属:铜、铅、锌、铬的浓度。
该数据集三峡站观测年报(2010年)内容包括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情况,人员队伍、仪器设备、专业监测等任务的完成情况、监测滑坡变形情况以及发生变形的重点滑坡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本数据包含了从1980年到2000年的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分区、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水质、水资源量、可开采量等信息数据。以董新光,邓铭江著录的《新疆地下水资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为数据资料经过筛选和手工录入,形成该数据集,包含7大类,110个表格。该数据为研究新疆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有关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的数据,为从事水文学研究的人员提供可用的新疆地下水数据资料
本数据集为利用红外光谱仪BOMEM MR304在张掖市区、机场、荒漠、小满镇五星村加密观测区等地测量的8-14µm典型地物的热红外波谱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我国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2004年1月17日-2005年12月31日一氧化碳在线观测日统计数据,可代表同期我国京津冀地区的一氧化碳本底状况,数据集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统计变量包括一氧化碳日平均值、中值、标准差、样本个数、日最大值、日最小值等。
高频相干散射雷达用于监测极区电离层场向排列的不均匀体及其运动,主要探测参数包括雷达回波强度、电离层对流速度、速度谱展宽。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13年高频相干雷达数据。高频相干散射雷达是南极中山站监测极区电离层对流的重要设备,利用中山站地磁纬度较高的特点,覆盖国际SuperDARN(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在南极光带上的一个空白,将使我国极区电离层的观测范围由极隙区扩展到更大范围,使我国在极区电离层对流观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山站高频相干散射雷达于2010年3月初完成机房的建设和天线阵的安装,2010年4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开始试运行。 高频雷达天线阵由主、副两个天线阵构成,主天线阵由16个水平极化对数周期天线构成,收发共用;副天线阵由4个同样的对数周期天线构成,只收不发。高频雷达收发系统和控制设备由16个功放及发射机、2个双通道数字接收机、2个移相矩阵、控制系统、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和分析处理系统等组成。
研究采用2007年前后的Landsat TM/ETM+、Terra ASTER等光学遥感数据,经过平面矫正与正射校正后,通过自动提取,专家干预修订的方法提取了中国西部2007年的冰川分析信息,并通过野外冰川考察队该数据进行了验证。本数据集为中国昆仑山及咖喇昆仑山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集(V1.0)(2007年),包含以下属性:冰川名称、一级流域编目、二级流域编码、三级流域编码、GLIMS名称、冰川坐标、冰川高程、最高海拔、最低海拔、冰川面积、冰川周长、冰川高度带分布、冰川不确定性信息等。
黄河上游1:100万土壤数据库是以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为数据源裁剪而成。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编制而成。该数据库采用传统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基本制图单位为亚类,共分12个土纲,61个土类,227个亚类,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种类型的土壤及其主要属性数据。
数据为2000年疏勒河流域铁路分布图,包括肃北蒙古自治区、瓜州市、敦煌市、玉门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肃北蒙古族自治区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code(铁路编码)。
数据为疏勒河流域土地覆盖数据集,来源于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属性字段包括: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 Code(土地编码)、Name(土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