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由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直接裁剪得到。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在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建立了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影像和矢量数据库。 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6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数据投影有两种:WGS84/ALBERS;数据范围覆盖新的黑河流域边界(缺外蒙古数据)。
南极阿德雷岛沉积物16SrDNA序列表,CHINARE-15考察期间,采集了南极阿德雷岛Y2湖67.5cm长的一支湖芯.室内分析测试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南极西湖沉积物、新鲜企鹅粪、阿德雷岛鸟粪土和南沙太平岛鸟成土的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后湖泊沉积物为企鹅粪土.元素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粪土的元素标型组合包括P、S、Sr、Ba、Cu、Zn、Se、Ca和F等9种元素。
1.本数据集包含: (1)2011年9月河西走廊地区土壤盐渍化观测数据集采样记录.xls,为采样记录信息,包含样点编号、取样部位、取样时间、经度、纬度、海拔、取样地点、作物类型、描述、相片号、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测定时间。 (2)2011年9月河西走廊地区土壤盐渍化分析结果. xls,为土样的水溶液电导率,以及土壤离子含量(碳酸根、碳酸氢根)。
数据内容: 数据文件名称:2008-2012年阜康、阿克苏、策勒和临泽站及其相关区域土壤观测数据集,包含七个表: 1) 黑河土壤养分观测数据 2) 阿克苏土壤养分观测数据 3) 渭干河土壤盐分数据 4) 芦苇根系土壤盐分数据 5) 棉花根系土壤盐分数据 6) 柽柳根系土壤盐分数据 7) 土壤物理性质观测
架设在中山站区气象塔上的湍流通量、辐射观测系统自2008年12月22日起一直不间断观测,直到2009年2月15日拆卸,获得了四千多万组湍流脉动数据、八十多万组辐射数据。利用三维湍流风速、温度脉动、水汽脉动和二氧化碳脉动可以计算出近地层湍流通量。辐射观测系统则直接给出了向下/上短波辐射、向下/上长波辐射以及净辐射和反照率。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25次科学考察2008-2009年通量、辐射观测数据。
云南蒋家沟阴家凹(N26°16′6.9″,E103°10′2.3″)2010-2014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10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本数据为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矢量数据,分为边界数据和功能区划数据,分两个文件夹进行存储,比例尺为1:100000,利用ArcGIS,ENVI等遥感软件,对所需影像进行精纠正,然后经过数字化,严格按照10万比例尺所需提取、整理和修编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在2014年2月对南极长城站临近长城湾与阿德雷湾进行了10个站位的海水采集,过滤后水样,通过唐纳分析仪分析获得叶绿素数据。研究海水中的叶绿素量,是为了掌握海洋资源基础生产量分布的指标。叶绿素是高等植物和其它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含有的一类绿色色素。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叶绿素d、叶绿素f、原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等。
本数据集为1970年代、1990年代、2000年、2010年塔里木河绿洲数据,包含塔里木河绿洲的 (13)tm_oasis_1970 (14)tm_oasis_1990 (15)tm_oasis_2000 (16)tm_oasis_2010
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自1991年3月到2001年1月,使用Lacoste ET重力仪,开展了重力固体潮连续观测。本数据集为1997-1998年的重力固体潮连续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姑海(N25°59′37.5″,E103°13′43.32″)2010-2012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3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本数据包含五道梁2006年气象观测数据。数据包含不同梯度风速数据、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温湿度等观测要素,各数据采样频率为30分钟,采样日期为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
利用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TM、MSS卫片,1999年TM、SPOT卫片等不同尺度遥感影像,以及研究所积累的各种电子地理数据文件,构建新疆生态本底数据库,丰富、直观的反映了新疆的1:100万土地利用基本自然资源情况,数据覆盖全疆区域,以兰勃特等面积圆锥投影方式得到。
本数据集为2017年11月22日至12月4日蒋家沟D3断面支沟下游(坐标103.1536783°, 26.2518016°,海拔1552m)土壤水分温度监测,数据包括每30分钟设备电压(单位:伏特),以及3处观测断面10cm、20cm、30cm处的水分含量(单位:百分比)和温度(单位:摄氏度)。
本次冰川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es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Cold and Arid Region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AREERI) 的联合支持。
1、冰川编目采用landsat(TM,ETM),Aster遥感数据,反映的喜马拉雅地区2004年的冰川现状。
2、冰川编目覆盖:喜马拉雅山地区Pumqu(Arun),Rongxer (Tama Koshi),Poiqu(Bhote-Sun Koshi),Jilongcangbu (Trishuli),Zangbuqin(Budhigandaki),Majiacangbu (Humla Karnali)等流域
3、冰川编目内容包括:冰川位置、冰川编码、冰川名称、冰川面积、冰川长度、冰川厚度、冰储量、冰川类型、冰川朝向等属性
4、数据投影信息:
Projection::Transverse_Mercator
False_Easting:500000.000000
False_Northing:0.000000
Central_Meridian:87.000000
Scale_Factor:0.999600
Latitude_Of_Origin:0.000000
Linear Unit:Meter(1.000000)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GCS_WGS_1984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D_WGS_1984
Spheroid:WGS_1984
Semimajor Axis:6378137.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6356752.314245179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298.257223563000030000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天山一号冰川属双支冰斗山谷冰川、长2.2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1.828平方公里、最大厚度140米、最高点海拔4476米、年均运动速度约5米、冰舌末端海拔3734米、雪线平均高度为4055米、朝向东北、主流呈“S”型。总控水文点的自动气象站获取的2002-2004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数据。本数据集可提取冰川的气象信息、研究冰川的物质平衡等。
该数据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987年开始的冰川编目巨大工程的一部分,数据覆盖整个中国,是整个冰川编目数据的汇总,中国冰川信息系统的出版时间是2004年。
一、数据集包含两个目录,分别为database和vector,前者存储冰川属性数据信息,包含Chinese和English子目录,分别代表属性信息的中英文术语,文件名称为:glacier.mdb;后者存储冰川空间信息,包含albers和long-lat子目录,分别代表不同的投影方式下的冰川空间分布信息,每个子目录中又含有cover、export(E00格式)和shape次子目录,代表不同的数据格式,除了albers/cover含有basin(流域)、glacier(冰川)、glbasin(冰川编目流域分区)、lake(湖泊)、river(河流)和road(道路)外,其他都只有glacier文件。
二、数据字段说明如下:
glacier数据库中包含的字段说明如下:
一级流域(first)
一级编码(first_id):一级流域编码,编目规范同“国际冰川编目规范”,数据类型,文本。
一级流域名称(description):一级流域名称,数据类型,文本
二级流域(second)
一级编码(first_id):一级流域编码,编目规范同“国际冰川编目规范”,数据类型,文本。
二级编码(second_id):二级流域编码,编目规范同“国际冰川编目规范”数据类型,文本。
二级流域名称(description):数据类型,文本
三级流域(third)
二级编码(second_id):二级流域编码,编目规范同“国际冰川编目规范”数据类型,文本
三级编码(third_id):三级流域编码,编目规范同“国际冰川编目规范”数据类型,文本
三级流域名称(description):数据类型,文本
四级流域(forth)
三级编码(third_id):三级流域编码,编目规范同“国际冰川编目规范”数据类型,文本
四级编码(forth_id):四级流域编码,编目规范同“国际冰川编目规范”数据类型,文本
四级流域名称(description):数据类型,文本
五级流域(fifth)
四级编码(forth_id):四级流域编码,编目规范同“国际冰川编目规范”数据类型,文本
五级编码(first_id):五级流域编码,编目规范同“国际冰川编目规范”数据类型,文本
五级流域名称(description):数据类型,文本
冰川编目(glacier)
五级编码(Fifth_id):
冰川编码(Glacier_Id):冰川编码,
冰川名称(Glacier_Na):冰川名称,无冰川名称的记录为空字段
经度(Latitude):字符型,部分记录无经度
纬度(Longitude):字符型,部分记录无纬度
地图类型(Topo_Type):是指冰川编目时采用的地形图类型,其中AM表示航摄测量地形图图,TM表示地面测量图地形图。
在某些流域因为同时使用了航测地形图和地面测量地形图,在记录中用AM,TM表示,先后顺序与地图出版年代和地图比 例尺相对应。
地图出版年代(Topo_Year):地图的出版年代,不同的出版年代间用逗号间隔。先后顺序与地图类型和地图比例尺相对 应。
地图比例尺(Map_Scale):地图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比例尺间用逗号间隔。先后顺序与地图类型和地图出版年代相对应。
影像类型(Photo_Type):指与地形图相配套的航空像片,主要用于核对地形图上的冰川轮廓,判别冰川与季节性积雪,补充地形图上被遗漏的冰川,以及判断冰川变化特征等。其中AP代表航空像片,SP代表卫星像片。当同时使用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时,中间用逗号区分,先后顺序与影像比例尺和影像年代相对应。
影像比例尺(Photo_Scal):多种不同的比例尺中间用逗号分开。
影像年代(Photo_Year):多个时间年代中间用逗号分开。
总面积(Total_Area):冰川总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取小数后两位。
面积精度(Area_Accur):冰川面积测量的精度,分类等级见表?无单位
裸露区面积(Area_Expos):裸露冰面积指冰川表面没有被表碛覆盖(零星分布者例外)的暴露在山坡或山谷中的冰川面积。没有表碛覆盖的冰川其总面积和裸露冰面积一致。单位平方公里。
消融区面积(Area_Ablat):消融区面积指粒雪线之下的冰舌部分的面积,对一些难以找到粒雪线的小冰川则不予填写。单位平方公里。
平均宽度(Mean_Width):单位公里,取2位小数。
平均长度(Mean_Lengt):单位公里,取1位小数
总长度(Total_Leng):单位公里,取1位小数
裸露区长度(Exp_Length):单位公里,取1位小数
消融区长度(Abl_Length):单位公里,取1位小数
积累区朝向(Exp_Orien):按八个方位( N,NE,E,SE,S,SW,W,NW)分别统计积累区的朝向。
消融区朝向(Abl_Orien):按八个方位( N,NE,E,SE,S,SW,W,NW)分别统计消融区的朝向。部分冰川没有统计数据。
最高海拔(High_Altit):冰川后壁的最大高度,单位米。
平均海拔( Mean_Altit):将冰川面积分成两等分的等高线高度,单位米。
冰舌末端最低海拔(Low_Altitu):单位米。
积累区最低海拔(Exp_Low_Al):单位米
冰川类型(Gla_Class):用六位数字表示。
冰碛类型(Moraine):用两个数位表示。数位1表示现代冰碛,数位2表示老冰碛。
雪线高度(Snowline):是指特定冰川的粒雪线,而不是冰川物质零平衡线。单位米
雪线高度精度(Snowl_Accu):雪线高度测量的精度,等级划分见表。
雪线测量日期(Snowl_Date):雪线的测量日期
平均厚度(Mean_Depth):单位米。
厚度精度(Depth_Accu):单位米。
冰储量(Ice_Volume):单位立方公里,取小数后四位。
坐标系及投影: Albers
QuickBird卫星2001年10月18日由美国Digital Globe公司发射,有4个多光谱波段和1个全色波段,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为0.61m,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2.5m,幅宽为16.5*16.5km。
黑河流域目前有2景QuickBird遥感影像。获取时间和覆盖范围分别为:2004-03-23,覆盖张掖地区;2004-08-08,覆盖大野口、排露沟流域。
产品级别为L2级,经过系统几何校正。
本数据是“中亚科技信息监测快报(2012-2017)”,有关中亚五国(包括俄罗斯)的科技信息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搜集和整理。主要包括中亚地区(包括俄罗斯)的科技政策、工农业发展情况、地理天文科学、矿产资源、信息材料技术的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本刊于2012年4月28日创刊,出版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责任主编:张小云,以月刊形式已出版36期。包含中亚地区(包括俄罗斯)的科技政策、工农业发展情况、地理天文科学、矿产资源、信息材料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搜集,以文本和图片的形式展示。
本数据集为三个水文点2003-2004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包括相对湿度等数据。本数据集可提取冰川的气象信息、研究冰川的物质平衡等。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的常规水文、气象观测在乌鲁木齐河源区的1号冰川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总控制水文点进行。三个水文断面均装有自计水位计,测流主要用流速仪法,即时流量由水位-流量关系线求得。气象观测项目主要为气温、降水、湿度、蒸发、地温、日照等。所有观测资料均按规范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