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2015年喀尔冰川大本营气象塔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3007 m;观测要素:2m、4m和10m的风速风向和温度相对湿度,高度为3.5m的净全辐射(包括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高度1.5m的气压,深度分别为0m、0.2m和0.4m的土壤热通量、深度分别为0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地温和深度分别为0.05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土壤含水量,各要素均为日平均值(辐射为日总量),量纲及单位标注于数据列中。
本数据集为2010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40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8′,E 080°07′;海拔高度:400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原安装T200B总雨量计,但不久遭雷击,传感器损坏,并无观测数据。此外,受监测条件影响,个别时间存在数据缺失。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平凉雷电与雹暴试验站的雷达气象观测数据,包含2006年甘肃平凉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
观测时间从2006年6月12日开始到2006年9月5日结束。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接收机是数字中频接收机,发射机是行波管脉冲压缩机,偏振制式是双通道同时收发式和水平通道,单独发射式(可互换),信号处理器是 RVP900,天线控制器 RCP8。
所获得回波参量强度有:速度V、谱宽W、强度反射率差 、差传输相移 、比相差、相关系数和线性退偏振比Ldr。
直升飞机悬停在埃默里冰架前缘海域破碎冰中的一块三角形无冰水域上空,距海面20米。从直升飞机舱内,发射两个XCTD和1个XBT探头。第一个XCTD(SN:06100491)记录了从海面至海底(570m深)的剖面数据(文件名:CTD-003912112007.RAW,CTD-003912112007.txt)。 第二个XCTD(SN 06100495)观测到了相似的剖面,但未存储数据。 XBT(SN:1073830)记录的数据(文件名:BT-000112112007。XBT,BT-000112112007。txt)显示,在50米之后,数据出现异常大的毛刺。观测时间:2007年12月11日15:10-15:26 (UTC)观测位置:68 34。079 S, 72 32。024 E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24次考察2007年埃默里冰间湖空投XCTD-XBT观测原始数据。
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冰湖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湖编目参照地形图数据,反映了该地区2000年的冰湖现状。
2、冰湖编目覆盖: 不丹地区Pa Chu Sub-basin,Mo Chu Sub-basin,Thim Chu Sub-basin,Pho Chu Sub-basin,Mangde Chu Sub-basin, Chamkhar Chu Sub-basin,Kuri Chu Sub-basin,Dangme Chu Sub-basin,Northern Basin等流域
3、冰湖编目内容包括:冰湖编目、冰湖类型、冰湖朝向、冰湖宽度、冰湖面积、冰湖深度、冰湖长度等属性
4、数据投影:
Projection: Polyconic
Ellipsoid: Everest (India 1956)
Datum: Indian (India, Nepal)
False easting: 2,743,196.4
False northing: 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 90° 0’ 00” E
Central parallel: 26° 0’ 00” N
Scale factor: 0.998786
数据详细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数据集为全球100万其他人口城市空间分布图,包括城市名称、人口、城市所处国家名称及人口范围。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13年
比例尺为 1:100万
字段1:LOCAL_NAME (城市原名称) 数据类型:Text(75)
字段2:ENG_NAME (城市英文名称) 数据类型:Text(75)
字段3:CNTRY_NAME (城市所在国家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6:CNTRY_CODE(国家简称) 数据类型:Text(10)
本数据集包括我国浙江临安大气本底站2005年7月16日-12月31日一氧化碳在线观测日统计数据,可代表同期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氧化碳本底状况,数据集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统计变量包括一氧化碳日平均值、中值、标准差、样本个数、日最大值、日最小值等。
本数据为2001-2015年中国南极中山站感应式磁力计数据,主要记录地磁的D分量和H分量磁场强度变化率。观测数据为感应式磁力计自动连续观测,数据包括磁力观测数据和仪器日志数据两部分,均是以压缩包rar格式存放。作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合作项目,本数据记录一式两份,双方共享。
本数据集为2009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6′,E 080°06′;海拔高度:373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湿度、2m风速,1m气温、1m湿度、1m风速,1.5m总辐射、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观测。由于气象站倒伏或供电故障,缺测较为严重。
Dome A位于东南极中心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Dome 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 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地球气候环境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驱动源,是现代地球气候环境动力学本底观测的最理想区域。
多普勒测风声雷达(DDAR4)放置在中山站食品库西南角,连续工作了近40天,测量、记录了大气边界层内风速、风向随高度的变化情况,采样时间间隔是10分钟。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25次考察2008-2009年声雷达观测数据。多普勒测风声雷达是用声波遥感探测边界层大气中三维风速和风向的有效工具。在边界层大气中尺度气象、空气污染与扩散及低空风切变问题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声雷达测风的基本原理是向大气发射一个固定频率的声脉冲,由于散射体随风速运动而产生多普勒频偏,频偏大小与风速大小成正比。精确地测量多普勒频偏值就可以测出风速、风向。
主要包括新疆境内野生和引种的408种(包括229亚种、变种与变形)高等植物的多样性信息,采用标准化方法建立新疆植物资源数据库。主要来源于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从事植物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历年整理收集的植物数据整理得来。
本数据集为1990—2012年我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二氧化碳中C13同位素瓶采样月平均数观测数据。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始建于1994年,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810米,是全球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设在大陆腹地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它的建立填补了全球大气监测网(GAW)在欧亚大陆内的空白。
该数据描述了:蒙古共和国地区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分布及一般属性
1、数据包括两个图层:其中冻土分区图1:12,000,000,冻土分区包括continuous and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insular and sparsely insular permafrost, sporadic permafrost, and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2)冻土类型图1:4,500,000,根据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冻土深度、冻融深度、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结深度划分为14个类型。
2、该数据数字化自The map of Geocryology and Geocryological Zonation of Mongolia was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Atlas of Mongolia (Sodnom and Yanshin, 1990)
3、数据包括以下图层:
cryo_landslide.shp(point locations of cryogenic landslides)、cryo_planation.shp(point locations of cryogenic planation)、dig_country_bnd.shp(digitized country boundary polygon from the 1:4,500,000 map)、dig_lakes.shp(digitized lake polygons from the 1:4,500,000 map)、treams.shp (digitized stream vectors from the 1:4,500,000 map)、geocryo_regions.shp (digitized geocryological region polygons from the 1:12,000,000 map. See the attribute description below)、geocryology.shp(digitized polygons of areas with detailed geocryological information from the 1:4,500,000 map. See the attribute description below)、icings.shp(point locations of icings)、
per_frost_mound.shp(point locations of perennial frost mounds)、solifluction.shp(point locations of solifluction)、thermokarst.shp(point locations of thermokarst)。
4、投影信息:PROJCS["albers_ea_conic_mongolia",
GEOGCS["GCS_WGS_1984",
DATUM["WGS_1984",
SPHEROID["WGS_1984",6378137.0,298.257223563]],
PRIMEM["Greenwich",0.0],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PROJECTION["Albers_Conic_Equal_Area"],
PARAMETER["False_Easting",0.0],
PARAMETER["False_Northing",0.0],
PARAMETER["longitude_of_center",103.83333],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1",43.341667],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2",50.383333],
PARAMETER["latitude_of_center",46.866667],
UNIT["Meter",1.0]]
本数据集为数据集为全球100万机场跑道数据集,包括全球机场跑道空间分布及其属性数据。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13年
比例尺为 1:100万
字段1:NAME (英文名称) 数据类型:Text(100)
字段2:CNTRY_NAME (州名称) 数据类型:Text(75)
字段3:CNTRY_CODE(州简称) 数据类型:Text(10)
字段4:Shape_Leng (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0,0)
字段5:Shape_Area(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0,0)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1个气象常规观测站点的信息,其中梧桐沟和吉诃德两个站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撤销,其他站点均从建站起运行至今。
站名 经度 纬度
1、马鬃山 97.1097 41.5104
2、玉门镇 97.5530 39.8364
3、梧桐沟 98.3248 40.4697
4、酒泉 98.4975 39.7036
5、金塔 98.9058 39.9988
6、鼎新 99.5117 40.3080
7、高台 99.7907 39.3623
8、临泽 100.165 39.1385
9、肃南 99.6178 38.8399
10、野牛沟 99.5830 38.4167
11、托勒 98.0147 39.0327
12、额济纳旗 101.088 41.9351
13、拐子湖 102.283 41.3662
14、张掖 100.460 38.9124
15、山丹 101.083 38.7746
16、民乐 100.826 38.4376
17、阿拉善右旗 101.429 39.1407
18、永昌 101.578 38.1771
19、祁连 100.238 38.1929
20、刚察 100.111 37.2478
21、门源 101.379 37.2513
22、吉珂德 99.7063 41.9183
23、嘉峪关 98.2241 39.7975
磁通门磁力计是用来记录地磁三分量的相当变化,该数据记录到MO盘片上。数据记录一式两份,按2001/2005年中国南极中山站磁通门磁力计数据中日两国的极地研究所签署的科学合作协议,中日双方各保留一份。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01年磁通门磁力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