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大沁他拉沙漠化发展程度图(1974)》,该图的具体信息如下:
主编:朱震达、邱醒民
编辑 :王一谋
制图:冯毓荪、姚发芬、吴薇、王建华、王周龙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统一书号:12461.26
比例尺:1:100000
二、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以下图层:
沙漠化发展程度图(1974):desertification1974.dbf、desertification1974.shp、desertification1974.shx、desertification1974.prj
双线河:River_double.dbf、River_double.shp、River_double.shx、River_double.prj
单线河:River_single.dbf、River_single.shp、River_single.shx、River_single.prj
道路:Road.dbf、Road.shp、Road.shx、Road.prj
湖泊:Lake.dbf、Lake.shp、Lake.shx、Lake.prj
街道:Stree.dbf、Stree.shp、Stree.shx、Stree.prj
铁路:Railway.dbf、Railway.shp、Railway.shx、Railway.prj
林带:Tree_networks.dbf、Tree_networks.shp、Tree_networks.shx、Tree_networks.prj
居民地:residential.dbf、residential.shp、residential.shx、residential.prj
图廓:map_margin.dbf、map_margin.shp、map_margin.shx、map_margin.prj
1、沙漠化发展程度图属性字段及编码属性:(1)沙化程度(Type):半流动沙地(Semi-shifting Sandy Land),沙地形态类(Shapes),草地(Grassland),林地(Woodland) ,林地疏密度(W_density),耕地(Farmland)
(2)沙地形态类(Shapes):新月形沙丘(Barchan Dunes),平沙地(Flat Sandy Land),缓起伏沙地(Undulating Sandy Land),灌丛沙堆(Vegetated Dunes)
(3)草地(Grassland):草地(Grassland)
(4)林地(Woodland):灌木林(Woodland)
(5)林地疏密度(W_density):疏林地(Sparse Woodlot)
(6)耕地(Farmland):旱作农田及弃耕地(Dryfarming and Abandoned Farmland),灌溉农田(Irrigated Fields)
2、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Dome A位于东南极中心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Dome 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 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地球气候环境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驱动源,是现代地球气候环境动力学本底观测的最理想区域。沿中山站至Dome 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100km范围(两侧各50km)BEDMAP计划生产的冰厚度。ESRI栅格文本格式。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的冰厚度。
该数据集是中国1∶10万沙漠空间数据的子集,中国1∶10万沙漠空间数据集反映了我国沙漠的地理分布、面积大小、沙丘的流动性与固定程度。以200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在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的Coverage和2000年TM数字影像信息基础上,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以1:10万比例尺专题图成图要求,对我国的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了专题制图。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本数据集内容:
一、Document(数据集的说明文件)
二、Fgmodel(模型数据)
三、Grid
Dem,Hillshade(数字高程和山影)
四、Map(缩略图)
五、Meteoro(气象数据)
1、Snowdpt(积雪深度):(1)数据源雪深观测资料和被动微波资料(2)属性字段:地理编码 气象站编号 气象站名称 制图符号 (3)主要内容积雪深度
2、Precitpt(降水量):(1)数据源青藏高原降水资料(2)属性字段:地理编码 气象站编号 气象站名称 制图符号(3)月平均降水量
3、Temprt(气温):(1)数据源青藏高原气温资料,(2)属性字段:地理编码 气象站编号 气象站名称 制图符号(3)月平均气温
六、QZHIGHW(青藏公路数据)
七、Vecter
Alabers、Geo两个文件夹:
1、frozengd(冻土类型图):(1)数据源1:4000000中国冰雪冻土图、1:3000000青藏高原冻土图,(2)属性字段:地理编码 带名 年平均地温(℃) 多年冻土厚度(m) 制图符号,(3)主要地理要素描述:多年冻土、季节冻土
2、hydrogeo(水文地质图):(1)数据源1:4000000中国地质图,(2):地理编码 水文地质分类 水文地质亚类 制图符号,(3)主要地理要素:水文地质现象
3、quadgeo(第四纪地质图):(1)数据源1:2500000中国第四纪地质图,(2)属性字段:地理编码 沉积相 地质年代 沉积类型 制图符号,(3)主要地理要素:第四纪地质类型
4、lake(湖泊图):(1)数据源1:4000000青藏高原地形图,(2)地理编码 类别 制图符号,(3)主要地理要素:湖泊分布
5、stream(水系图):(1)数据源1:4000000青藏高原地形图,(2)主要地理要素:河流分布
5、vegetat(植被数据):(1)数据源1:4000000中国植被图,(2)地理编码 大类 亚类 次亚类 制图符号,(3)主要地理描述:植被类型
6、formap(冻土类型图)
7、Quatgla(古冰川)
8、station(气象站点):(1)数据源青藏高原气象台站坐标资料,(2)区气象台站分布
八、borehole(钻孔数据)
编码 描述 钻孔位置 钻孔柱状图名称
211122001 钻孔1 里程1041KM+200M z1
211122002 钻孔2 里程1041KM+800M z2
数据投影:
Projection: Albers
False_Easting: 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90.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1: 27.30.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2: 37.30.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 (1.000000)
数据详细属性请参考文档
营养盐是指溶解于海水中作为控制海洋植物生长因子的元素,本数据集为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长城站2010年-2012年近岸海域营养盐调查数据,其根据不同时间、地点、水深,分别测得其营养盐成分。海洋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量并被其摄取最多的矿物盐类,包括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铵盐。营养盐一般指海水中无机氮、磷、硅。海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参数。
该数据集包含了1988-1998年的天山站观测数据、数据内容主要是物质平衡高度带、根据冰川物质平衡的研究成果、人们能深入了解冰川扩展与退缩、雪线位置变化、进而能揭示气候波动的趋势。在冰川物质平衡长系列(如20年或更长)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还可以预测冰川变化、山区气候、河川径流情势、研究水资源的利用。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蚂蚁坪(N26°16′3.5″,E103°12′6.8″)1999-2005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可处理成10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本数据集包括了我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瓦里关地面臭氧在线观测月均值数据集—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始建于1994年,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810米,是全球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设在大陆腹地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它的建立填补了全球大气监测网(GAW)在欧亚大陆内的空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由中国政府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投资建设,并由中国气象局负责运行管理。以温室气体和大气臭氧监测为主的综合大气本底基准监测;卤代温室气体是分子中含有卤素原子(氟、氯等)的温室气体的总称,几乎全部由人类活动产生,主要用作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清洗剂、灭火剂、溶剂、绝缘材料等,包括《京都议定书》限排SF6、HFCs、PFCs及《蒙特利尔议定书》限排的CFCs、HCFCs等,约占长寿命温室气体辐射强迫的12 %。
本数据集为1990—2012年我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二氧化碳中C13同位素瓶采样月平均数观测数据。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始建于1994年,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810米,是全球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设在大陆腹地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它的建立填补了全球大气监测网(GAW)在欧亚大陆内的空白。
数据为柴达木河流域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包括柴达木河流域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WRRNM(流域名称)、WRRCD(流域编码)。
大西沟气象站成立于1958年6月,位于乌鲁木齐县大西沟天格尔峰山腰(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旁),海拔3543.8米,是国家一类艰苦台站,主要从事云雾物理实验与气候监测。1975年交乌鲁木齐市气象局管理。2007年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要求,更名为大西沟国家气象观测二级站。该数据集主要是2003、2004、2005三年的大西沟气象站相对湿度数据。数据为全年逐日观测得到,经人工审核数据质量良好。
2002年7月与美国合作,在1号冰川4130米积累区建立了雪冰过程观测取样定位场。连续的观测采样工作于同年9月开始。采样频率为每周一次,表层雪样品取自雪坑顶部表层5cm处(包括新雪和沉积作用后的雪),整个雪坑中以每10cm间距取样。样品分析工作于天山冰川站实验室内完成,分析每个样品中主要的阴阳离子、PH值、电导率、粉尘等。2002年至今共采集样品4000余个,已分析2500多个。其余样品的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
数据集为全球1:100万高速及其他道路数据,包括全球高速公路、其他道路及其属性数据。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13年
比例尺为 1:100万
字段1:NAME (公路名称) 数据类型:Text(254)
字段2:TYPE (公路类型) 数据类型:Text(254)
数据集主要包括甘肃省地震灾害指标:甘肃省2008年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图,甘肃省2008年地震动峰值加速区划图。
比例尺为 1:50万
字段1:地震动峰值加速区划 数据类型:浮点型(50)
字段2: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数据类型:浮点型(50)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2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08′;海拔高度:3212 m;观测项目包括2m、1m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地表、0m、2m、0.5m、1.0m地温。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本数据集为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2-2000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可提取冰川的气象信息、研究冰川的物质平衡等。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的常规水文、气象观测在乌鲁木齐河源区的1号冰川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总控制水文点以及后峡基本营地进行。1号冰川水文点设在离1号冰川末端300 m的河道上、实施1号冰川冰雪径流的监测、断面海拔3695 m、流域面积3.34平方公里、其中冰川面积1.65平方公里。为混凝土矩形断面 (高1.0 m、宽1.6 m)、气象场设在断面左岸。空冰斗水文点设在乌鲁木齐河源区左侧、斗口朝南、进行高山区积雪、多年冻土融水径流的观测、断面海拔3805 m、流域面积1.68平方公里、为混凝土矩形断面(高1.0 m、宽1.0 m)、气象场设在断面右岸。。
天山一号冰川属双支冰斗山谷冰川、长2.2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1.828平方公里、最大厚度140米、最高点海拔4476米、年均运动速度约5米、冰舌末端海拔3734米、雪线平均高度为4055米、朝向东北、主流呈“S”型。水文点的自动气象站获取的2003-2004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本数据集可提取冰川的气象信息、研究冰川的物质平衡等。
本数据集为1993-1995,1997-2010年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臭氧柱总量月均值观测数据,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始建于1994年,位于青藏高原,东经100°54’E,北纬36°17’N,海拔3810米,是全球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设在大陆腹地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它的建立填补了全球大气监测网(GAW)在欧亚大陆内的空白。/p>
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的常规水文、气象观测在乌鲁木齐河源区的1号冰川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总控制水文点以及后峡基本营地进行。后峡基本营地气象观测场位于乌鲁木齐河谷、海拔2130 m、进行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该数据集是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基本营地2003、2004年逐日平均气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