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03年中国北极第2次考察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海鸟25-CTD测量数据

2003年7月12日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从大连出发,2003年7月24日开始在北极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波佛特海进行大洋考察,获取209个站位的海洋水文、海冰、大气、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多学科立体实测数据。本数据集为中国北极第2次考察2003年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海鸟25-CTD测量数据。

银川1:5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银川土地利用现状图》,本图是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甘青宁类型区系列图之一,信息如下:

沙漠化类型图(desert)、银川土地利用图(landuse)、铁路(railway)、面状居民地(resident_poly)、点状居民地(resindential)、河流(River)、公路(Road)、面状水域(Water_poly)

3、数据字段及属性

类型编号 土地资源类(land_type) 沙漠形态类(shape)

11 水田 Paddy

111 水稻田 Paddy field

12 水浇地 Irrigated field

131 平旱地 Plain non-irrigated field

132 沟旱地 Valley non-irrigate field

133 坡旱地 Slope non-irrigated field

134 台旱地 Terrace non-irrigat field

14 菜地 Vegetable plot

15 弃耕地 Abandoned farmland

21 果园 Orchard

31 有林地 Woodland.........

2014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大本营10米气象塔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4年喀尔冰川大本营气象塔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3007 m;观测要素:2m、4m和10m的风速风向和温度相对湿度,高度为3.5m的净全辐射(包括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高度1.5m的气压,深度分别为0m、0.2m和0.4m的土壤热通量、深度分别为0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地温和深度分别为0.05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土壤含水量,各要素均为日平均值(辐射为日总量),量纲及单位标注于数据列中。

2000年甘肃省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2000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塔里木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集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集,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综合制备,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水库名称),反应了塔里木河流域2000年左右水库分布现状。

南极长城站冰芯测量数据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西经58度57分。本数据集为南极长城站冰芯测量数据。冰芯是钻取自冰川内部的芯。冰芯形成由于气温低,积雪不融化,每年的积雪形成一层层沉积物,年复一年,从底部往上逐渐形成一层层的冰层,越向上年代越新。冬季气温低,雪粒细而紧密;夏季气温高,雪粒粗而疏松;因而,冬夏季积雪形成的冰层之间具有显著的层理结构差异,宛如树木的年轮一样。

甘肃省河西地区农牧业统计年鉴数据(2000-2010年)

本数据集包含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市统计年鉴数据;张掖市县级统计年鉴数据俩个文档,数据收集于2000-2010年,主要目的是研究绿洲化、荒漠化人地系统的调控。包括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耕地面积分乡情况、历年农民人均总收入和纯收入、粮食生产分乡情况、牧业生产分乡情况、牧业生产情况、农村劳动力构成情况等。

祁连山地区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本数据集采用SRTM v41 1s 分幅数据,经过图像拼接、投影转化、裁剪等处理,生成祁连山地区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

中国阿尔泰山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集(V1.0)

研究采用2006年前后的Landsat TM/ETM+、Terra ASTER等光学遥感数据,经过平面矫正与正射校正后,通过自动提取,专家干预修订的方法提取了中国西部2009年的冰川分析信息,并通过野外冰川考察队该数据进行了验证。

本数据集为中国阿尔泰山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集(V1.0),包含以下属性:冰川名称、一级流域编目、二级流域编码、三级流域编码、GLIMS名称、冰川坐标、冰川高程、最高海拔、最低海拔、冰川面积、冰川周长、冰川高度带分布、冰川不确定性信息等。

祁连山中部四个云杉年表数据集(1733-2000年)

本数据为祁连山中部四个云杉年表数据集,旨在研究祁连山中部地区的树轮-气候响应规律

本数据表共有2字段:字段1:年份,数据类型:日期型;字段2:STD Index,数据类型:浮点型

数据的时间范围:

Meiyaokou(STD)序列时间为1733年-2000年

Heiwa(STD)序列时间为1767年-1999年

Tianlaochi(STD)序列时间为1828年-1999年

Xishui(STD)序列时间为1865年-1999年

四个样点均在祁连山中部山区

2006年中国南极考察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第二十二次队自2006年3月到2006年11月,使用Lacoste ET重力仪,开展了重力固体潮连续观测。本数据集为该次队的观测数据,中国南极考察2006年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固体潮是指在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下,固体地球产生的周期形变的现象。将地球看做球状刚体时,引潮力矢量的垂直分量使得该点的重力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地球的重力固体潮。它是该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的函数。

南极长城湾海水PH数据

南极长城湾位于中国南极长城站东面,面积约0.5km~2,湾内水深变化较大(20—80m),即海底地形变化较大,不同沉积部位其沉积物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别。另外,该湾地处高寒带,与中纬度和低纬度海区的沉积环境也完全不同。本数据集为南极长城湾海水PH数据。

2008年中国南极中山站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数据

宇宙噪声接收机是用来观测电离层D层中的宇宙噪声吸收情况,它可以监测300×300 km范围内的宇宙噪声吸收状况。该数据记录到MO盘片上。数据记录一式两份,按中日两国的极地研究所签署的科学合作协议,中日双方各保留一份。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08年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数据。

黑河流域道路分布数据集

数据概况:本套数据主要包括黑河流域内主要道路的空间分布,属性包括了道路分级和道路编码,数据基准年为2010年。

数据内容说明:数据主要有两个重要属性即道路分级、道路编码(code),其中道路分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道,道路编码按照交通部门的公路等级代码统一定义.

2003-2004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空冰斗水文点逐日平均流量表

本数据集为架设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的自动气象站获取的2003-2004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流量等数据。本数据集可提取冰川的气象信息、研究冰川的物质平衡等。

2018年云南蒋家沟流域蚂蚁坪、阴家凹、李家垭口、银洞村、弯房子等泥石流观测站日降雨观测数据

云南蒋家沟2018年日降雨观测数据。包括五处观测点:阴家凹(N26°16′6.9″,E103°10′2.3″)、蚂蚁坪(N26°16′3.5″,E103°12′6.8″)、李家垭口(N26°17′6.5″,E103°10′19.2″)、弯房子(N26°14′4.7″,E103°11′24.4″)和银洞村(N26°14′49.0″,E103°11′54.3″)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10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宁夏自治区核心辖区1:10万基础地理数据集(2012年)

本数据为宁夏自治区核心辖区1:10万基础数据根据2012年乡镇区划图、专题图及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其中地貌数据是1:400万地貌形态数据。Image文件夹:包括宁夏自治区30米影像及30米DEM。量纲: 面积单位:平方公里,长度单位:千米。 Ningxia_Rivers河流数据,有很多支流是没有名称的。Ningxia_Road 道路数据,很多道路是没有名称的,一些高速、国道及其他道路的转盘等,还有些乡镇道路。

比例尺为 基础数据1:10万、地貌数据1:400万

各字段定义如下:

1、Ningxia_City_point(城市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ad城市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2、Ningxia_County_point(县镇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ad县镇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3、Ningxia_Town_point(乡镇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ad乡镇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4、Ningxia_Village_point (乡村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ad乡村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5、Ningx_Rivers(河流)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河流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 河流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Shape_leng 河流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18,6)

6、Ningxia_double_river(面状河流)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河流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Area 河流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8,4) 字段3:Code 河流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7、Ningxia_double_river_line(双线河流)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河流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Code 河流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8、Ningxia_reservoir_line(线形水库)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水库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9、Ningxia_reservoir_poly(面状水库)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水库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8,3) 字段3:Perimeter 周长 数据类型:Double(18,3)

10、Ningxia_channel(渠道)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渠道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Code 数据类型:Text(3)

11、Ningxia_Rode(道路)属性字段

字段1:NAME道路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Level道路等级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Shape_leng道路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18,6) 字段4:Code道路编码 数据类型: Text(30)

12、Ningxia_County_boundary (县区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县区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县区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字段4:Perimeter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13、Ningxia_City_boundary(城市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城市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城市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3: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字段4:Perimeter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14、Ningxia_Provincial_boundary(省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省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省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字段4:Perimeter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15、Ningxia_Village_boundary(乡镇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乡镇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乡镇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Province 省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4:Pro_Code乡镇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5:City 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6:City_Code城市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7:County 市县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8:County_Cod 市县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9: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字段10:Perimeter 周长 数据类型:Double(8,3)

16、Ningxia_landforms(地貌)属性字段

字段1:CNAME 形态地貌名称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2:CEOMOR_ID 形态地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PERIMETER 周长 数据类型: Double (8,3) 字段4:AREA 面积 数据类型: Double (8,3)

17、Ningxia_greenbelt(绿地)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绿地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KIND 绿地编码 数据类型:Text(4) 字段3:PERIMETER 周长 数据类型: Double (18,3) 字段4:AREA 面积 数据类型: Double (18,3)

中国土壤特征数据集

本数据集的源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100万中国土壤图(Shi et al., 2004)和8595个土壤剖面。我们采用了多边形连接法将土壤剖面和土壤图斑连接起来得到了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图。连接时考虑到了剖面与图斑间的距离、土壤剖面个数和土壤分类信息。 数据特征

投影:GCS_Krasovsky_1940

覆盖范围:中国

分辨率:0.00833 度(约一公里)

数据格式:FLT, TIFF

取值范围:0%-100%

文件说明

浮点栅格文件包括:

sand1.flt, clay1.flt –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flt, clay2.flt –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psd.hdr – 头文件:

ncols – 列数

nrows – 行数

xllcorner – 左下角纬度

yllcorner – 左下角经度

cellsize – 单元格大小

NODATA_value – 空值

byteorder - LSBFIRST, Least Significant Bit First

TIFF 栅格文件包括:

sand1.tif, clay1.tif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tif, clay2.tif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2015年中国南极中山站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5年在东南极中山站获取的连续地面气象观测数据(A文件月报和Y文件年报)。该站已纳入世界天气监测网(WMO No. 89573,69.4S,76.4E,10m)。按照中国气象观测规范,从建站开始每日定时4次(Beijing time 02,08,14,20)观测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等气象要素。中山站气象观测的开始时间为1989年3月。

2005年陕西省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省2005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