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1981-2006年新疆伊宁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包含新疆伊宁农作物总播面积、粮食播种面积(计算) 农业人口、乡村劳动力、牲畜力、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按折纯法计算)、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农村用电量 地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农业柴油使用量等数据,各字段含义见表头。
本数据旨在为从事生态和综合自然地理的研究人员服务,通过分析系统能值变化了解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南极阿德雷岛沉积物16SrDNA序列表,CHINARE-15考察期间,采集了南极阿德雷岛Y2湖67.5cm长的一支湖芯.室内分析测试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南极西湖沉积物、新鲜企鹅粪、阿德雷岛鸟粪土和南沙太平岛鸟成土的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后湖泊沉积物为企鹅粪土.元素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粪土的元素标型组合包括P、S、Sr、Ba、Cu、Zn、Se、Ca和F等9种元素。
本数据集是以中国沙漠1:10万分布图集为数据源,按流域边界裁剪而成,重点反映黄河上游沙漠、沙地和戈壁的地理分布、面积大小、沙丘流动性与固定程度。本数据集信息源为2000年Landsat TM影像,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按照1:10万比例尺专题图成图要求,对我国沙漠、沙地和戈壁进行了专题制图。
架设在中山站区气象塔上的湍流通量、辐射观测系统自2008年12月22日起一直不间断观测,直到2009年2月15日拆卸,获得了四千多万组湍流脉动数据、八十多万组辐射数据。利用三维湍流风速、温度脉动、水汽脉动和二氧化碳脉动可以计算出近地层湍流通量。辐射观测系统则直接给出了向下/上短波辐射、向下/上长波辐射以及净辐射和反照率。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25次科学考察2008-2009年通量、辐射观测数据。
数据概况:张掖的渠道分为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其中农渠一般没有衬砌,毛渠为田间工程,所以主要采集了干、支、斗三级渠道和小部分的农渠。灌溉渠系数据包括总干渠(涉及多个灌区)2条,总干渠(单个灌区内)和干渠157条、支渠782条、斗渠5315条,总长度8, 745.0km。
数据采集过程:灌溉渠系数据采集采用遥感判读和GPS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GPS直接采集渠道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GPS采集渠道工作量太大,我们只在部分灌区验证测量。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首先收集各水管所手工绘制的灌区示意图,这些示意图大部分没有定位,只有大满、上三等个别灌区基于地形图进行了定位,高台县部分灌区利用GPS对部分渠道进行了定位。参考灌区示意图,基于Quikbird、ASTER、TM遥感影像和1:5万的地形图进行渠道空间定位。对于干渠和支渠,由于在遥感影像上线性特征明显,地形图上一般也有标示,所以可以较为准确的定位。对于斗渠,有高分辨率影像的区域,可以较为准确的定位,其它区域则只能根据模糊的影像线性特征和灌区工作人员的提示信息进行粗略定位,定位精度较低。各水管所同时提供了渠道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进行一一对应。渠道分布图初稿完成后,先后两次提交给各水管所熟悉渠道分布的人员进行校正,第一次主要是剔重补漏,第二次主要校正位置和完善属性数据。
数据内容说明:属性表的字段包括编码、区县名、灌区名、渠道全程、渠道名、渠道类型、位置、总长度、已衬砌、设计流量、设计农田、设计林草、实灌农田、实灌林草、水权面积、备注。编码示例:G06G02Z15D01,其中前第1个字母代表县区名,第2和3个数字代表某县(区)编号,第4-6个字符代表干渠代码,第7-9个字符代表支渠代码,第10-12个字符代表斗渠代码。
磁通门磁力计是用来记录地磁三分量的相当变化,该数据记录到MO盘片上。数据记录一式两份,按2001/2005年中国南极中山站磁通门磁力计数据中日两国的极地研究所签署的科学合作协议,中日双方各保留一份。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01年磁通门磁力计数据。
项目执行期期间对额济纳三角洲生态植被样方的现场调查数据。
样方内植物种类、数目、高度、基径、冠幅、盖度、频度等。
额济纳三角洲31个地下水盐分观测点附近生态植被调查样方。时间:2010年和2011年(7月-8月)。
本数据集为2011年喀尔冰川大本营气象塔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3007 m;观测要素:2m、4m和10m的风速风向和温度相对湿度,高度为3.5m的净全辐射(包括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高度1.5m的气压,深度分别为0m、0.2m和0.4m的土壤热通量、深度分别为0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地温和深度分别为0.05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土壤含水量,各要素均为日平均值(辐射为日总量),量纲及单位标注于数据列中。
采样时用洁净处理的内径为12厘米的PVC管垂直插入,取得的沉积柱长85厘米。 取得的沉积柱以1厘米间隔分割样品。将分得的沉积物样品按4厘米间隔进行化学分析,测试项目包括:26种元素含量(Zn、Cu、F、S、P、Se、Hg、As、Cd、Sr、Ba、B、Ga、Cr、Na、K、Ca、Mg、Mn、Fe、Ti、Al、Si、Ni、V、Pb)。用于元素含量分析的湖泊沉积物样品在室内自然风干后,研磨到200目,取粉末状样品0。1~0。5克,精确称重,然后在坩埚中用多种酸在电加热的条件下硝化。SiO2、Al2O3和 FeO的浓度用各种湿化学分析方法;S的测量是在SRJK-2型高温炉中燃烧后用KI容量法;F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ISZ);痕量元素Sr和 Ba是在样品用王水/HF/HClO4硝化后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上测定(ICP-AES);P2O5, TiO2, Cr, V, B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UVS);As、Se和Hg的浓度在AFS-2202a型原子荧光谱仪上测定(AFS);K2O、Na2O、CaO、MgO、Fe2O3、Cu和Zn的含量用PE-1100B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AAS);Pb和Ni的含量在惠普35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上测定;Cd和Ga的含量在PE1100B原子吸收光度仪上用HGA-700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本数据集中包括元素K、Na、Ca、Mg、Fe、Cu、Zn、Pb、Ni Cd、Ga、Sr、Ba、SiO2、Al2O3、P2O5、TiO2、Cr2O3、F、S、FeO、As、Se、B、Hg等化学元素的浓度。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区域第18次考察2002年莫愁湖沉积物化学元素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3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40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8′,E 080°07′;海拔高度:4021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原安装T200B总雨量计,但不久遭雷击,传感器损坏,并无观测数据。此外,受监测条件影响,个别时间存在数据缺失。
本数据集包含2个数据集:地质灾害数据集和气象灾害数据集;地质灾害数据集有新疆地震裂度分区图和新疆公路主要自然病害分布图,比例尺1:200万,参照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1993年印制的1:100万“新疆地貌交通图”等资料编绘成图;气象灾害数据集有年大风日数分布图(天)和一日最大降水量分布图(mm),比例尺1:500万,参考资料年代1961-2000年;本数据集主要反映近50年新疆自然灾害情况。
一、本数据
编制: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出版:地图出版社 地图印刷厂印制
发行: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二、1:150万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地貌图包括:
1、aeolian_landform_taklimakan_150(风沙地貌)2、height(沙丘高度)3、lake(湖泊)4river1、2、3(河流),5、road1、2、3(道路)
三、风沙地貌属性字段:Aeolian_c(属性)、Aeolian_(英文对照)、Code(属性编码)
地貌数据属性分类代码如下:
(一)、风沙地貌类型
111、垄状复合型沙山
112、复合型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
113、金字塔沙丘
114、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
115、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
116、风蚀残丘地
117、复合型沙垄
118、穹状沙丘
119、鱼鳞状沙丘群
120、新月形沙垄及线状沙垄
121、红柳沙包
122、戈壁
(二)、沙丘高度类型
211、小于10米
212、10-25米
213、25-50米
214、50-100米
215、大于100米
(三)、其它类型
311、有林地及灌木林
312、人工绿洲
313、盐碱地及沼泽
四、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本数据为宁夏自治区核心辖区1:10万基础数据,根据2012年乡镇区划图、专题图及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其中地貌数据是1:400万地貌形态数据。
比例尺为1:100000
Ningxia_City_point(城市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ad城市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本数据是有关乌兹别斯坦各类各年代的社会经济统计年报数据的整理和汇总。主要包括2012年乌兹别克斯坦国各社会经济指标统计数据,有:工业、人口、教育、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以及地、州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共有7个文档资料,数据时间主要以2012年为主。
沿中山站至Dome 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100km范围(两侧各50km)冰面坡度。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建立的DEM生成。格式为ESRI栅格和文本格式。Dome A位于东南极中心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Dome 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 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地球气候环境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驱动源,是现代地球气候环境动力学本底观测的最理想区域。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的冰面坡度。
本次冰湖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川编目参照地形图数据,反映了该地区2000年的冰川现状。
2、冰川编目覆盖: 不丹地区Pa Chu Sub-basin,Mo Chu Sub-basin,Thim Chu Sub-basin,Pho Chu Sub-basin,Mangde Chu Sub-basin, Chamkhar Chu Sub-basin,Kuri Chu Sub-basin,Dangme Chu Sub-basin,Northern Basin等流域
3、冰川编目内容包括:冰川位置、冰川编码、冰川名称、冰川面积、冰川长度、冰川厚度、冰储量、冰川类型、冰川朝向等属性
4、数据投影:
Projection: Polyconic
Ellipsoid: Everest (India 1956)
Datum: Indian (India, Nepal)
False easting: 2,743,196.4
False northing: 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 90° 0’ 00” E
Central parallel: 26° 0’ 00” N
Scale factor: 0.998786
数据详细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1996-1999年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的GPS观测的流速数据。Dome A位于东南极中心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Dome 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 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地球气候环境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驱动源,是现代地球气候环境动力学本底观测的最理想区域。
格罗夫山地区位于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是一个南极内陆的冰原岛峰群。1998年,我国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对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了实地科学考察,并发现了4块南极陨石。在1999/2000年和2002/2003年南极夏季,我国第16、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格罗夫山野外队在格罗夫山的蓝冰上分别收集了28块和4448块陨石,从而,使我国南极陨石总数达到了4480块,本数据集为4480块陨石的野外采集记录。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19次考察2002-2003年格罗夫山陨石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