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中国西部地区长期干湿指数序列(1500-2000)

数据包括近四百年西部地区五个主要特征气候分区(干旱区、高原主体、新疆北部、河套地区、高原东北)的10年分辨率的干湿指数序列和近五百年其中三个区域(高原东北、河套地区、新疆北部)的高分辨率(年分辨率)干湿指数序列。

2003-2004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总控水文点逐日平均相对湿度

本数据集为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2-2000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可提取冰川的气象信息、研究冰川的物质平衡等。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的常规水文、气象观测在乌鲁木齐河源区的1号冰川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总控制水文点以及后峡基本营地进行。1号冰川水文点设在离1号冰川末端300 m的河道上、实施1号冰川冰雪径流的监测、断面海拔3695 m、流域面积3.34平方公里、其中冰川面积1.65平方公里。为混凝土矩形断面 (高1.0 m、宽1.6 m)、气象场设在断面左岸。空冰斗水文点设在乌鲁木齐河源区左侧、斗口朝南、进行高山区积雪、多年冻土融水径流的观测、断面海拔3805 m、流域面积1.68平方公里、为混凝土矩形断面(高1.0 m、宽1.0 m)、气象场设在断面右岸。。

长江三峡库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年度报告(2009年)

该数据集介绍三峡站观测年报(2009年)内容包括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业监测情况,人员队伍、仪器设备、专业监测等任务的完成情况、监测滑坡变形情况以及发生变形的重点滑坡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黑河流域土壤粒径分布数据集

本数据集的源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100万中国土壤图(Shi et al., 2004)和8595个土壤剖面。连接时考虑到了剖面与图斑间的距离、土壤剖面个数和土壤分类信息。具体说明请见相关论文及网页。

文件包括:

sand1.flt, clay1.flt –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flt, clay2.flt –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psd.hdr – 头文件:

ncols – 列数

nrows – 行数

xllcorner – 左下角纬度

yllcorner – 左下角经度

cellsize – 单元格大小

NODATA_value – 空值

byteorder - LSBFIRST, Least Significant Bit First

TIFF 栅格文件包括:

sand1.tif, clay1.tif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tif, clay2.tif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数据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globalchange.bnu.edu.cn/research/soil

2008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08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6′,E 080°06′;海拔高度:373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湿度、2m风速,1m气温、1m湿度、1m风速,1.5m总辐射、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观测。由于气象站倒伏或供电故障,2008.8.10-2008.8.20缺测。

2015年云南蒋家沟弯房子日降雨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弯房子(N26°14′4.7″,E103°11′24.4″)2015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印度30米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本数据集基于国内外立体成像卫星数据成果进行优化、局部修正与纠偏,采取粗差修正、空值填充和水域数值异常剔除等处理方法,经过图像拼接、投影转化、裁剪等步骤,生成了优化的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像时间为2019年

2006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大本营水文逐日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获取的2006年6月29日-2006年10月13日逐日径流量数据。

塔里木河流域边界数据集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边界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包括塔里木河流域子流域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WRRNM(流域名称)、WRRCD(流域编码)

阿富汗1:10万冰湖分布数据集(2005年)

阿富汗冰湖数据根据2005年ETM遥感影像,参考Spot及GeoEye-1等高分辨率影像采集而来,数据集为阿富汗10万流域边界、冰湖、河流数据空间及属性数据,包括以下文件:Afghanistan_Boundary, Afghanistan_Glacical_Lakes,Afghanistan_Rivers。 冰湖属性中,冰川到冰湖的距离(dist2gr)有些是没有对应冰川的,值是0;冰湖朝向(gl_orient)有些湖是没有朝向的在,值是0。

比例尺为 1:10万

量纲:

gl_Length(冰湖长度):公里;gl_area(冰湖面积):平方公里;dist2gr (冰湖到冰川的距离):公里

字段1:Basin_Code(流域名称)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2:gl_coad(冰湖编码)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3:Longitude(冰湖经度)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4:longitude (冰湖纬度)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5:altitude(高程点)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6:gl_area(冰湖面积)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7:gl_Length(冰湖长度)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8:gl_class(冰湖等级)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9:datasource (影像)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10:gl_orient (冰湖朝向) 数据类型:String(254)

字段11:dist2gr (冰湖到冰川的距离) 数据类型:Number(19)

字段12:Ds_date1 (影像时间) 数据类型:Date(8)

2007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大本营10米气象塔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07年喀尔冰川大本营气象塔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3007 m;观测要素:2m、4m和10m的风速风向和温度相对湿度,高度为3.5m的净全辐射(包括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高度1.5m的气压,深度分别为0m、0.2m和0.4m的土壤热通量、深度分别为0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地温和深度分别为0.05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土壤含水量,各要素均为日平均值(辐射为日总量),量纲及单位标注于数据列中。

朝鲜半岛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本数据集基于国内外立体成像卫星数据成果进行优化、局部修正与纠偏,采取粗差修正、空值填充和水域数值异常剔除等处理方法,经过图像拼接、投影转化、裁剪等步骤,生成了优化的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像时间为2019年。

2007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4′,E 080°07′;海拔高度:3433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风速、2m风向。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西北干旱区塔里木盆地1:10万土地盐碱化土地数据集(1985、1998、2006、2010年)

此数据集包括塔里木盆地1985,1998,2006,2010年的盐碱化土地,数据有: (1)tlmgd-1985 (2)tlmgd-1998 (3)tlmgd-2006 (4)tlmgd-2010。

黑河流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集

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在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建立了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影像和矢量数据库。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该数据由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直接裁剪得到。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6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数据投影有两种:WGS84/ALBERS;数据范围覆盖新的黑河流域边界(缺外蒙古数据)。

土地利用分类属性: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属性编码 空间分布位置

耕地 水田 113 主要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盆地、河谷川地

耕地 水田 112 分布在丘陵河谷窄谷台地或滩地上(有灌溉条件)

耕地 水田 111 主要分布在山区山间河谷窄谷台地或滩地上(有较好的灌溉条件)

耕地 旱地 124 主要分布在山区,坡度一般都大于25度(属于陡坡坡挂地),应退耕还林。

耕地 旱地 123 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前带、河流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水源短缺灌溉条件差)。

耕地 旱地 122 主要分布在丘陵区(陕、甘、宁、青均有)。一般状况下地块分布在丘陵的缓坡以及墚、卯之上。

耕地 旱地 121 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在4000米以下的山坡(缓坡、山腰、陡坡台地等)及山前带上。

林地 有林地(乔木) 21 主要分布在高山(海拔4000米以下)或中山坡地、谷地两坡、山顶、平原等。在青海南山、祁连山均有。

林地 灌木林地 22 主要分布在较高的山区(4500米以下),多数分布山坡和山谷及沙地。

林地 疏林地 23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及沙地、戈壁(壤质、沙砾质)边缘。

林地 其他林地 24 主要分布在绿洲田埂,河边、路边及农村居民点周围。

草地 高覆盖草地 31 一般分布在山区(缓坡)、丘陵(陡坡)及河间滩地、戈壁、沙地丘间等。

草地 中覆盖草地 32 主要分布在较干燥地方(隔壁低洼地和沙地丘间地等)。

草地 低覆盖草地 33 主要生长在较干燥地方(黄土丘陵上和沙地边缘)。

水域 河渠 41 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耕地以及山间沟谷内。

水域 湖泊 42 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

水域 水库坑塘 43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山间低地和沙地丘间低地内。

水域 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44 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谷内,周围有居民地和耕地。

水域 河滩地 46 主要分布在(4000以上)高山顶部。

中国地区被动微波SMMR亮度温度数据集

中国SMMR数据集主要是使用Nimbus-7卫星携带的扫描式多通道微波辐射计(SMMR)获得的微波亮度温度(TB)数据。包含1978~1987年的06H、06V、10H、10V、18H、18V、21H、21V、37H、37V十个通道的每天两次(升轨&降轨)亮度温度,其中H代表水平极化,V代表垂直极化。

1978年10月发射的雨云Nimbus-7太阳同步极轨卫星,搭载着微波传感器SMMR,是一台测量地表辐射的五个频率十通道的双极化微波辐射计。它以约50.3°固定入射角扫描地表,幅宽780km,并在正午12:00(升轨)与午夜24:00(降轨)通过赤道。SMMR时间分辨率为每日,但是每隔5—6天才重访同一地表一次。其特征值见下表。

SMMR若干特征值

通道 频率(GHz) 空间分辨率(km) 温度分辨(K)天线波速宽(deg)

37V/H 37.00 30 1.5 0.8

21V/H 21.00 60 1.5 1.4

18V/H 18.00 60 1.2 1.6

10V/H 10.69 97.5 0.9 2.6

6V/H 6.60 156 0.9 4.2

1、文件格式和命名:

每组数据均由遥感数据文件,.JPG图像文件和.met辅助信息文件,以及.TIM时间信息文件和相应的.met时间信息辅助文件构成。

SMMR_Grid_China目录下的每组数据文件名及命名规则如下:

China-EASE-N07-ML/HaaaabbbA/D.ccH/V(遥感数据)China-EASE-N07-ML/HaaaabbbA/D.ccH/V.jpg (图像文件)

China-EASE-N07-ML/HaaaabbbA/D.ccH/V.met(辅助信息文件)

China-EASE-N07-ML/HaaaabbbA/D.TIM (时间信息文件)China-EASE-N07-ML/HaaaabbbA/D.TIM.met (时间信息辅助文件)。

2、坐标系及投影:

投影方式为等积割圆柱投影,双标准纬线为南北纬30度。有关EASE-GRID的相关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www.ncgia.ucsb.edu/globalgrids-book/ease_grid/。

如果需要将EASE-Grid投影方式转换成Geographic投影方式,请参照ease2geo.prj文件,内容如下:

Input

projection cylindrical

units meters

parameters 6371228 6371228

1 /* Enter projection type (1, 2, or 3)

0 00 00 /* Longitude of central meridian

30 00 00 /* Latitude of standard parallel

Output

Projection GEOGRAPHIC

Spheroid KRASovsky

Units dd

parameters

end

3、数据格式:

以整数形二进制存储,每个数据占2个字节。本数据集中实际存储的数据为亮温*10,读出数据后需除以10得到真实亮温。

空间分辨率:25km,12.5km (SSM/I 85GHz);

时间分辨率:逐日,从1978年至2007年。

4、空间范围:

经度:60°-140°东经;

纬度:15°-55°北纬。

5、数据读取

每一组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文件,.JPG图像文件和.met辅助信息文件,其中JPG文件可以用Windows图片和传真查看器打开,.met辅助信息文件可以用记事本打开,遥感影像数据文件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全球冰川数据集RGI v3.2

Randolph冰川目录(RGI)是GLIMS发布的全球冰川轮廓的完整目录,目前共发布6个版本:2012年2月发布1.0,2012年6月发布2.0,2013年4月发布3.0,2014年12月发布4.0,2015年7月发布5.0,2017年7月发布6.0。

本数据集为3.2(修正版,2013年8月),包括约195,000 条冰川,冰川面积727300±35700 km2. IPCC5 报告(Draft of AR5)已经采用了该数据成果。

2005-2010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悬冰川气象站气象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悬冰川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有气温、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的观测数据。观测时间为2005年5月29日-2010年12月31日。

典型荒漠植被光合蒸腾过程实验观测数据(2009年)

本数据集包括了多枝柽柳和梭梭这两种荒漠植被在不同地下水位环境下光合、蒸腾和气孔导度变化的多日的不同时间的实验观测数据,主要研究干旱区典型植物与大气间水碳交换过程机理。数据属于生理生态学、自然地理学、水文学范围。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试验站周围,海拔:1 380米。 数据文件:光合数据集.xls,包含1个表,度量单位:“地下水位”量纲:m;“PAR”量纲:umol·m﹣²·h﹣¹ ;“PAR标准差”量纲:umol·m﹣²·h﹣¹;“光合速率”量纲:umol·m﹣²·h﹣¹;“光合速率标准差”量纲:umol·m﹣²·h﹣¹;“蒸腾速率”量纲:mmol·m﹣²·h﹣¹;“蒸腾速率标准差”量纲:mmol·m﹣²·h﹣¹;“蒸腾速率”量纲:mmol·m﹣²·h﹣¹;“蒸腾速率标准差”量纲:mmol·m﹣²·h﹣¹。

长江三峡库区秭归兴山两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专业监测简报(2004年)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该数据集记录了三峡库区秭归兴山两县滑坡2004年变形监测数据;主要包括白水河滑坡(秭归县沙镇溪镇周家坪村),砚包滑坡(秭归县屈原镇龙马溪村),卡子湾滑坡(秭归县归州镇彭家坡村E:110°41"50",N:31°00"48")的滑坡形变地质调查情况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