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新疆(地州、市、县)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全区和各地、县(市)经济和人口方面的统计数据。数据包括:乡村基本情况、人口与就业、综合经济、农业、工业及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贸易外经旅游、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民生活、社会保障、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十二类统计数据,共计360项指标.其中部分统计数据来自抽样调查资料。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2010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该数据集主要是1996-2005年的大西沟气象站逐日降水量数据,大西沟气象站成立于1958年6月、位于乌鲁木齐县大西沟天格尔峰山腰(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旁)、3543.8米、是国家一类艰苦台站、主要从事云雾物理实验与气候监测。1975年交乌鲁木齐市气象局管理。2007年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要求、更名为大西沟国家气象观测二级站。
本数据集为内蒙古自治区1:10万基础数据,主要包括Neimeng_City_point(城市居民点)、Neimeng_County_point(县镇居民点)、Neimeng_Town_point(乡镇居民点)、Neimeng_Village_point(乡村居民点)、 Neimeng_Provincial_boundary(省界)、Neimeng_Prefecture_boundary(城镇界)、Neimeng_County_boundary(县界)、Neimeng_Village_boundary(乡镇界)、Neimeng_Rivers(河流) Neimeng_Rivers_Region(面状河流)、Neimeng_Road(道路)、Neimeng_Landuse (土地利用)、Neimeng_Soil_100k(土壤类型)、Neimeng_Vegetation_1m(植被), 根据2012年乡镇区划图、专题图及高分辨率影像提取。
Neimeng_Rivers河流数据,有很多支流是没有名称的。
Neimeng_Road 道路数据,很多道路是没有名称的,一些高速、国道及其他道路的转盘等,还有些乡镇道路。
Neimeng_Vegetation_1m植被数据中99及999属性是非植被数据和非植被类型据。
Neimeng_Soil土壤数据中有些是没有测剖面数据,剖面及其他都是空值。
比例尺为 基础数据1:10万、土地利用、土壤及植被数据1:100万
1、Neimeng_City_point(城市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Coad城市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2、Neimeng_County_point(县镇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Coad县镇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3、Neimeng_Town_point(乡镇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Coad乡镇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4、Neimeng_Village_point (乡村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Coad乡村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5、Neimeng_Rivers(河流)属性字段
字段1:NAME河流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Shape_leng河流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18) 字段3:Code河流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6、Neimeng_Rivers_region(面状河流)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河流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Area 河流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9) 字段3:Code 河流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7、Neimeng_Rode(道路)属性字段
字段1:NAME道路名称 数据类型:Text(48) 字段2:Rf道路等级 数据类型:Text(16) 字段3:Shape_leng道路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18) 字段4:Code道路编码 数据类型:Code(Text,30)
8、Neimeng_County_boundary (县区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县区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2:Code县区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50)
9、Neimeng_Prefecture_boundary(城镇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2:Code城市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10、Neimeng_Provincial_boundary(省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省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2:Code 省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11、Neimeng_Village_boundary(乡镇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乡镇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100) 字段2:Code乡镇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12、Neimeng_Landuse(土地利用)属性字段
字段1:土地类型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2:Code土地利用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13、Neimeng_Soil_100k(土壤)属性字段
字段1: Area(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2:Perimeter(周长)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5: SoilCode (三级编码) 数据类型:Double(13) 字段6: 剖面编码 数据类型:Long Integer(9) 字段9: 亚类名称 数据类型:Text(23) 字段10: Pro_Name(行政名称) 数据类型:Length(9) 字段11: 剖面厚度 数据类型:Double(10) 字段12: 石砾 数据类型:Text(7) 字段13:粗砂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4:细砂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5:粉砂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6:粘粒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7:有机质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8:PH_H2O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9:PH_KCL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20:全氮 数据类型:Double(10) 字段21:全磷 数据类型:Double(10) 字段22:全钾 数据类型:Double(10)
14、Neimeng_Vegetation(植被)属性字段
字段1: Area(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2:Perimeter(周长)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3: VEGETATION 数据类型:Double(11) 字段4: VEGETATI_1 数据类型:Double(11) 字段5: VEGE_ID(植被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6: 新编码 数据类型:Text(13) 字段7:植被群系和 数据类型:Text(131) 字段8: 植被型编号 数据类型:Text(13) 字段9:植被群系和 数据类型:Short Integer(2) 字段10:植被型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11: 植被型组编码 数据类型:Text(4) 字段12:植被型组 数据类型:Text(12) 字段13: 植被大类 数据类型:Text(10) 字段14:VEGETATI_2英文植被系数和名称 数据类型:Text(245) 字段15: VEGETATI_3英文植被类型名称 数据类型:Text(108) 字段16: VEGETATI_4英文植被组名称 数据类型:Text(211) 字段17: VEGETATI_5英文植被大类名称 数据类型:Text(23)
本资料记录了1992年12月至1993年3月,南极长城湾浮植物的细胞数量。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9次考察1992-1993年长城湾叶绿素含量测定记录表。通过研究海水中的叶绿素量,是为了掌握海洋资源基础生产量分布。目前国际上推荐的一种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即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2015年1月,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海水样品,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浓度。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陆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多环芳烃具有毒性、遗传毒性、突变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可造成多种危害。多氯联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物,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2015年1月,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湖水样品,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浓度。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陆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多环芳烃具有毒性、遗传毒性、突变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可造成多种危害。多氯联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物,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本数据集包含了2002年塔里木河干流盐渍化数据和2004年塔里木河干流盐渍化数据;包含2个矢量数据文件ZTG04026F2212204003A:2002;ZTG04026F2212204003A:2004 ;此数据集反映了塔里木河干流N 40.3°,E 81.5°;N 41.4°,E 84.0°空间范围内的土壤盐渍化情况;按照土壤盐渍化类型编码对两期(2002,2004)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人工解译分类,并加以实地验证和高精度验证所得的结果, 所得到的解译结果,经过实地验证和高精度验证,误差经过多次修正,验证率高达90%。该数据反映塔里木河上流因常年灌溉、洪水漫溢等原因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分布情况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4′,E 080°07′;海拔高度:3433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风速、2m风向。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平凉雷电与雹暴试验站的雷达气象观测数据,包含2008年福建莆田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
观测时间从2008年8月12日开始到2008年9月18日结束。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接收机是数字中频接收机,发射机是行波管脉冲压缩机,偏振制式是双通道同时收发式和水平通道,单独发射式(可互换),信号处理器是 RVP900,天线控制器 RCP8。
所获得回波参量强度有:速度V、谱宽W、强度反射率差 、差传输相移 、比相差、相关系数和线性退偏振比Ldr。
本数据集为根据2017年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的辐射在线观测数据经过灵敏度订正、热偏移订正和Long-Dutton-Shi方法质控(QC)后的分钟级数据经过合成计算得到了小时、日、旬、月平均太阳直接、散射、总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球长波辐射、紫外辐射和有效光合辐射的平均辐照度和曝辐量数据。
本数据集为2007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5600米处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有气温、湿度、风速和净辐射。利用本数据可提取冰川表面气候变化和净辐射量,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2012年新编黑河流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是中科院寒旱所遥感研究室,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基于2000年左右LandsaTM和ETM遥感数据,综合野外考察验证,建立了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影像和矢量数据库。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黑河流域1:10万(2011年)土地覆被数据和以往土地覆被采用同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5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
土地覆被分类属性: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属性编码 空间分布位置
耕地:平原旱地 123 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前带、河流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水源短缺灌溉条件较差)。
丘陵旱地 122 主要分布在丘陵区,一般状况下地块分布在丘陵的缓坡以及墚、卯之上。
山区旱地 121 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在4000米以下的山坡(缓坡、山腰、陡坡台地等)及山前带上。
林地:有林地(乔木) 21 主要分布在高山(海拔4000米以下)或中山坡地、谷地两坡、山顶、平原等。
灌木林地 22 主要分布在较高的山区(4500米以下),多数分布山坡和山谷及沙地。
疏林地 23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及沙地、戈壁(壤质、沙砾质)边缘。
其他林地 24 主要分布在绿洲田埂,河边、路边及农村居民点周围。
草地:高覆被草地 31 一般分布在山区(缓坡)、丘陵(陡坡)及河间滩地、戈壁、沙地丘间等。
中覆被草地 32 主要分布在较干燥地方(隔壁低洼地和沙地丘间地等)。
低覆被草地 33 主要生长在较干燥地方(黄土丘陵上和沙地边缘)。
水域:河渠 41 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耕地以及山间沟谷内。
湖泊 42 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
水库坑塘 43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谷内,周围有居民地和耕地。
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44 主要分布在(4000以上)高山顶部。
河滩地 46 主要分布在高中低山坡面沟谷、山前、平原低地、河湖盆边缘等。
居民地:城镇用地 51主要分布在平原、山区盆地、坡地及沟谷地台地。
农村居民地 52主要分布在绿洲、耕地及路边、塬面、坡上等。
工矿和交通用地 53一般分布在城镇外围、交通较发达区域和工业采矿区。
未利用土地:沙地 61大多分布在盆地、河流两侧、河湾及山前戈壁外围。
戈壁 62主要分布在风蚀较强有沙源物质输送的山前带。
盐碱 63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及干湖泊及湖泊边。
沼泽 64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地段。
裸土 65主要分布在较干旱地区(山间陡坡、丘陵、戈壁),植被盖度<5% 。
裸岩 66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石质山区(风大、少雨)。
其他 67主要分布在4000米以上冻融形成的裸露岩石,又称高寒苔原。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省2005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4′,E 080°07′;海拔高度:3433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风速、2m风向。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对西南极不同生态区包括企鹅聚集区、海豹聚居区、贼鸥聚集区粪土以及普通苔原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进行了观测、分别获得了近400个浓度资料。对西南极不同生态区包括企鹅聚集区、海豹聚居区、贼鸥聚集区粪土以及普通苔原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进行了观测、分别获得了近400个浓度资料。对南极中山站区团结湖畔与卧龙滩沼泽湿地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进行了观测、分别获得了约400个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资料。本数据集为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年东南极湖泊湿地温室气体观测数据。
该数据包括了SWAT模型运行所需要的基础地形数据、土壤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地面覆盖数据等。所有的图件和相关的点位坐标(气象站,水文站)都采用了和我国基础地形图相一致的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坐标体系。数据内容包括:
a) 基础地形数据包括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流域河网。DEM格网的大小为50*50m,流域河网是从1:10万地形图上将水系手工数字化得到。
b) 土壤数据:包括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和土壤类型空间分布资料。数字土壤图比例尺为1:100万,将其转为ESRI 的grid格式,格网大小为50*50m。每个土壤剖面可以最多分到10层。模型要求的土壤质地采样指标采用了美制标准。参数来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以及来自相关文献。
c) 气象数据:
(1) 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的数据来源于流域内部和周边地区祁连、山丹、托勒、野牛沟、张掖五个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时段为1999~2001年。
(2) 降水:雨量数据来源于流域内部和周边地区俄博(1990~1996)、肃南(1990~2000)、祁连(1990~2000)、莺落峡(1990~2000)、札马什克(1990~2000)5个水文站以及山丹(1999~2001)、托勒(1999~2001)、野牛沟(1999~2001)、张掖(1999~2001)、祁连县(1999~2001)4个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
(3) 风速、相对湿度:风速、相对湿度来源于山丹、托勒、野牛沟、张掖、祁连县5个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时段为1999~2001。
(4)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没有相应的观测数据,由模型模拟产生。
d) 土地利用/地面覆盖:1995年土地利用数据,比例尺为1:10万。将其转为ESRI的grid格式,格网大小为50*50m。
e) 气象数据模拟工具(weather generator)数据库:SWAT模型的气象数据模拟工具可以在没有实际日观测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多年逐月统计资料模拟计算出模型运行所需要的逐日气象输入数据,也可进行观测资料不全时的插补。气象数据来自周边气象站。
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新疆(地州、市、县)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全区和各地、县(市)经济和人口方面的统计数据。数据包括:乡村基本情况、人口与就业、综合经济、农业、工业及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贸易外经旅游、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民生活、社会保障、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十二类统计数据,共计119项指标.其中部分统计数据来自抽样调查资料。
本数据为2002.07.04-2010.12.31青藏高原地区MODIS逐日无云积雪产品。由于积雪和云的反射特性,使用光学遥感监测积雪受到天气的严重干扰。本产品是在综合了目前最常用的去云算法的基础上,利用MODIS逐日积雪产品和被动微波数据AMSR-E雪水当量产品,开发的青藏高原地区逐日无云积雪产品,准确度较高,该产品对实时监测青藏高原雪盖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投影方式: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阿尔伯斯等积投影)
基准面:D_Krasovsky_1940
空间分辨率:500 m
数据格式:tif
命名规则:maYYMMDD.tif,其中ma代表数据名称;YY代表年(01表示2001,02表示2002……);MM代表月(01表示1月,02表示2月……);DD表示日(01表示1日,02表示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