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东川站观测楼(N26°14′43.7″,E103°08′1.7″)2016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该数据集包含5个表: (1)表土样点记录表 (2)表土孢粉原始数据 (3)表土孢粉百分比含量数据 (4)表土孢粉质量浓度数据 (5)表土孢粉组合数据 包含了农田、荒地、荒漠、草甸、河谷地及林地五种样地类型,孢粉组合是将出现率低、含量较少的科属进行合并,并将花粉按乔木、灌木、草本及农作物进行分类组合。 “花粉质量浓度”量纲:粒/克; “花粉总数”量纲:粒
本数据集为我国 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气溶胶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月均值数据
本数据以2000年-2017年MODIS的地表温度MOD11A2数据为数据源,数据分辨率为1KM,8天合成,利用MRT工具,进行数据拼接、投影转换等影像处理,再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区域边界,采用Python批量裁剪,生成2000-2017年中巴走廊MOD11A2数据产品。该数据可为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数据集为1985年到2003年12月在西南极长城站获取的连续地面气象观测月平均资料数据。该站已纳入世界天气监测网(WMO No. 89058、62.2S、59.0W、10m)。按照中国气象观测规范、从建站开始每日六次观测日平均地面气压、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气象要素数据。长城站气象观测的开始时间为1985年1月。
该数据集包含了1988-1998年的天山站观测数据、数据内容主要是物质平衡高度带、根据冰川物质平衡的研究成果、人们能深入了解冰川扩展与退缩、雪线位置变化、进而能揭示气候波动的趋势。在冰川物质平衡长系列(如20年或更长)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还可以预测冰川变化、山区气候、河川径流情势、研究水资源的利用。
本数据集为东川泥石流站2013-2014年度总结报告。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简称东川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境内的蒋家沟流域,东经103°08’,北纬26°14’,海拔1320米, 占地面积约70亩,距离东川区铜都镇20公里,距离昆明城区200公里。蒋家沟面积48.6平方公里,主沟长13.9公里,是一条高频泥石流沟,平均每年暴发15次,最高达29次,属于被誉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馆”的小江地区,是世界上最佳的泥石流观测、实验和研究场所。
本数据为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矢量数据,分为边界数据和功能区划数据,分两个文件夹进行存储,比例尺为1:100000,利用ArcGIS,ENVI等遥感软件,对所需影像进行精纠正,然后经过数字化,严格按照10万比例尺所需提取、整理和修编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本数据集为全球10万海洋数据,包括海洋的空间分布,海洋名称等属性数据。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12年
比例尺为 1:10万
字段1:Name (海洋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Shape_Leng (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0,0)
字段3:Shape_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0,0)
数据集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灾害指标: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图,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地震动峰值加速区划图。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地震专题图提取。
比例尺为 1:50万
字段1:加速度值 数据类型:float(6)
字段2:反应谱特征 数据类型:Text(5)
本数据包括黑河中游灌区主要的用水状况(农业 生活用水)和供给分配以及变化,研究黑河中游灌区灌溉情况与人为作用对水循环的影响。数据文件名称:黑河中游灌区的供用水情况调查.xls,度量单位:水位埋深:m;机井眼数:眼;灌溉轮次:次/年。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上凹子(N26°14′17.88″,E103°08′21.8″)1999-2005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可处理成10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该数据集记录了三峡库区滑坡2001年变形监测数据;该滑坡的监测内容主要为地表位移监测、钻孔测斜监测、地下水位监测;该数据集包括滑坡年报、地表位移GPS监测成果、地下水监测表、滑坡降雨量、长江水位及气温观测数据资料等内容
本数据集为1956-1980年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花果山水库出口、十八亩台、杨家沟及董庄沟,四个径流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径流站的试验观测断面为巴歇尔量水堰、三角槽量水堰,观测方式为人工观测。主要包括南小河沟流域逐日流量数据、逐日平均含沙量数据、逐日平均输沙率数据、洪水水文要素摘录数据、逐次洪水测验成果数据。
本数据为2006-2012年度物质平衡观测网点的布设是在上一年观测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近年来由于冰舌末端消融强烈以及退缩之故、使得东支A剖面和西支A、B、C剖面的冰面地形变得越来越陡峭、尤其西支东侧冰舌更是冰悬壁削、冰裂隙密布、涉及这些区域的冰面测杆的布设和观测行为都非常危险。西支C剖面东侧冰面裂隙密布、布设测杆和测杆观测的异常艰难、这些断面测杆布设的数量亦因此有所减少 (西支C剖面).
该数据集三峡站观测年报(2011年)内容包括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情况,人员队伍、仪器设备、专业监测等任务的完成情况、监测滑坡变形情况以及发生变形的重点滑坡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本数据集包括了多枝柽柳和梭梭这两种荒漠植被在不同地下水位环境下光合、蒸腾和气孔导度变化的多日的不同时间的实验观测数据,主要研究干旱区典型植物与大气间水碳交换过程机理。数据属于生理生态学、自然地理学、水文学范围。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试验站周围,海拔:1 380米。 数据文件:光合数据集.xls,包含1个表,度量单位:“地下水位”量纲:m;“PAR”量纲:umol·m﹣²·h﹣¹ ;“PAR标准差”量纲:umol·m﹣²·h﹣¹;“光合速率”量纲:umol·m﹣²·h﹣¹;“光合速率标准差”量纲:umol·m﹣²·h﹣¹;“蒸腾速率”量纲:mmol·m﹣²·h﹣¹;“蒸腾速率标准差”量纲:mmol·m﹣²·h﹣¹;“蒸腾速率”量纲:mmol·m﹣²·h﹣¹;“蒸腾速率标准差”量纲:mmol·m﹣²·h﹣¹。
本数据集为根据2016年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的辐射在线观测数据经过灵敏度订正、热偏移订正和Long-Dutton-Shi方法质控(QC)后的分钟级数据经过合成计算得到了小时、日、旬、月平均太阳直接、散射、总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球长波辐射、紫外辐射和有效光合辐射的平均辐照度和曝辐量数据。
黑河地貌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00万)。
数据字段包括:Fenfu(图幅号)、name(属性)、class(编码)、Sname(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