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4年俄罗斯统计年鉴数据”:主要由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出版的俄罗斯统计年鉴中记载的数据为主,部分指标有2000年以前的数据信息。经济指标包括国家机构组成、自然资源、人口、人民生活水平、教育、卫生、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与通讯、财政、商业贸易、以及人口、国民生产指标、工业生产指标与国际水平的比较等25个大类,其下包含若干统计表,以俄语文字编写,已对每章的前言和所有表格的标题进行了中文翻译。为科技技术、工农业发展、地理天文、矿产资源等行业提供有用的统计数据。
本数据集为2008年喀尔冰川大本营气象塔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3007 m;观测要素:2m、4m和10m的风速风向和温度相对湿度,高度为3.5m的净全辐射(包括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高度1.5m的气压,深度分别为0m、0.2m和0.4m的土壤热通量、深度分别为0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地温和深度分别为0.05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土壤含水量,各要素均为日平均值(辐射为日总量),量纲及单位标注于数据列中。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该数据集主要是2002-2004年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所采集的关于干沉降、新降雪、消融、气溶胶等四类数据。本数据集为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2002-2004年对比分析数据。天山一号冰川属双支冰斗山谷冰川、长2.2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1.828平方公里、最大厚度140米、最高点海拔4476米、年均运动速度约5米、冰舌末端海拔3734米、雪线平均高度为4055米、朝向东北、主流呈“S”型。
本数据覆盖了1956-2009年黑河流域中、上游的各水系,包括以下水系:黑河干流、梨园河、八宝河、洪水坝河、讨赖河、红山河、观山河、丰乐河、马营河、洪水河。数据内容为月径流量 量纲:(m3/s),各站收集时间范围不等,详细定义见表头。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平凉雷电与雹暴试验站的雷达气象观测数据,包含2009年福建泉港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
观测时间从2009年7月25日开始到2009年8月31日结束。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接收机是数字中频接收机,发射机是行波管脉冲压缩机,偏振制式是双通道同时收发式和水平通道,单独发射式(可互换),信号处理器是 RVP900,天线控制器 RCP8。
p>所获得回波参量强度有:速度V、谱宽W、强度反射率差 、差传输相移 、比相差、相关系数和线性退偏振比Ldr。
数据内容(数据文件/表名称,包含的观测指标内容) 该数据包含新疆策勒河地区、甘肃石羊河下游地区、甘肃黑河中游地区、内蒙古黑河下游地区、内蒙古西辽河上游地区荒漠化过程中生物变化数据表若干个。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本数据集包括我国浙江临安大气本底站2005年7月-12月一氧化碳在线观测日统计数据,可代表同期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氧化碳本底状况,数据集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统计变量包括一氧化碳月平均值、中值、标准差、样本个数、月最大值、月最小值等。
本数据包含了从1980年到2000年的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分区、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水质、水资源量、可开采量等信息数据。以董新光,邓铭江著录的《新疆地下水资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为数据资料经过筛选和手工录入,形成该数据集,包含7大类,110个表格。该数据为研究新疆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有关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的数据,为从事水文学研究的人员提供可用的新疆地下水数据资料
本数据集是收集的Thornthwaite模型取样数据,并在HOME(Heihe river basin Open Modeling Environment)建模框架下模拟的输出数据。Thornthwaite模型是一种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文模型。输入数据包括气温(temp)和降水(precip),输出数据包括日长(Daylength), 潜在蒸散发(PotET)、融雪( SnowMelt)、径流(Runoff)和 土壤水分储存量(SoilMoistStor)。时空范围:时间是1960.1-1990.12,月平均输入数据;空间上是单点取样数据。
高亚洲是以青藏高原为主要区域的亚洲高海拔地区,是中低纬度高山积雪的重要分布区,其积雪的动态变化对水和能量平衡及区域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季节性积雪具有赋存时间短、雪层较薄的特点,在对水循环等问题的理解中,迫切需要日时间尺度的积雪覆盖度动态监测数据。本数据集基于空间分辨率为500m的MODIS归一化积雪指数数据,结合地形和多种云覆盖下积雪覆盖度估算算法的优势,实现云覆盖条件下的积雪覆盖度再估算,满足高亚洲地区逐日少云(<10%)数据产品的生产要求,构建了2002~2018年高亚洲地区MODIS逐日积雪覆盖度数据集。选取无云条件下的二值积雪产品作为参考,通过云量分布和积雪总面积的时空对比,表明该产品的时空特征和二值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2013年冬季为例,当积雪覆盖度大于50%时,其相关性可达0.8628。本数据集可为高亚洲地区的积雪动态监测、气候环境、水文和能量平衡、灾害评估等研究提供逐日积雪覆盖度数据。当前,数据已经被中山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遥感所、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学生用作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撰写以及用作与其他积雪产品数据精度评估等方面。
本数据为南极长城站于1994年12月-1995年3月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进行了定点南极帽贝种群空间分布的调查数据,可为南极帽贝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南极帽贝是一种分布较为广泛的海洋软体动物,它一般栖息于南极的潮间带,数量庞大,隶属于帽贝总科。
本资料记录了从1987年12月至1988年2月,从南极长城湾海水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数据。本数据集包括如下内容:采样时间、地点、样品类型、深度(m)、采样深度(m)、叶绿素a(mg/m³)、叶绿素b(mg/m³)、叶绿素c(mg/m³)、总量(mg/m³)、脱镁叶绿素(mg/m³).
本数据以区域植被为对象,研究区域植被现状与分布。利用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TM、MSS卫片等不同尺度遥感影像,以及研究所积累的各种电子地理数据文件,构建新疆生态本底数据库,丰富、直观的反映了新疆的1:400万植被基本自然资源情况,数据覆盖全疆区域,以兰勃特等面积圆锥投影方式得到。 数据的空间范围、投影方式 1)地理参照系: 第一标准纬线:北纬36°纬线 第二标准纬线:北纬48°纬线 中央经线:东经85°经线 2)空间覆盖范围:新疆全域 纬度:北纬 49度-34度 经度:东经98 度- 69 度 3)投影方式:兰勃特等面积圆锥投影
该数据集包含了从2007年12月27日至2012年3月31日的大野口关滩森林站涡动相关通量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南部的大野口关滩,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5′E,38°32′N,海拔高度2835m。观测场处在黑河上游大野口子流域关滩阴坡的森林内,林内主要是高约15-20m的云杉,地面覆盖有厚约10cm的苔藓,植被生长情况良好。
本数据集基于国内外立体成像卫星数据成果进行优化、局部修正与纠偏,采取粗差修正、空值填充和水域数值异常剔除等处理方法,经过图像拼接、投影转化、裁剪等步骤,生成了优化的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成像数据为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