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1985-2003年中国南极考察长城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日平均数据

本数据集为1985年1月1日-2003年12月12日在西南极长城站获取的连续地面气象观测日平均资料数据。每日六次观测取日平均,观测要素包含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南极长城站已纳入世界天气监测网(WMO No. 89058,62.2S,59.0W,10m),长城站气象观测的开始时间为1985年1月。

Glacial lake inventory of High Mountain Asia

The data set integrated glacier inventory data and 668 Landsat TM/ETM+/OLI images, and adopted manual visual interpretation to extract glacial lake boundaries within a 10-km buffer from glacier terminals using ArcGIS and ENVI software,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aps, and Google Earth images.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27,205 and 30,121 glacial lakes in HMA, with sizes of 0.0054–6.46 km2, covered a combined area of 1806.47 ± 2.11and 2080.12 ± 2.28 km2 in 1990 and 2018, respectively.The current glacial lake inventory provided fundamental data for water resource evaluation, assessment of 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and gacier hydrology research in the mountain cryosphere region.

  1. Name of Data High_Asia_glacial_lake_1990.Shp High_Asia_glacial_lake_2018.shp
  2. Data description of attribute items GLAKE_ID: The coding of glacial Lake GL_Image: Information of source image GL_Type: The type of glacial Lake GL_SubR: The Sbu-region of glacial Lake in the HMA GL_Time: The acquisition date of the original Landsat image GL_Elev: The average elevation of glacial lake (m) GL_Area: The area of glacial lake (m2) GL_Peri: The Perimeter of glacial lake (m) GL_A_Error: The error of glacial lake area (m2) GL_Long: The longitude of center point of the glacial lakes (°) GL_Lati: The latitude of center point of the glacial lakes (°)

1986-2030年黑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数据

此数据为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数据,时间段为1986-2030年,1986年为实际参考数据,1987-2030为模拟数据。情景包括历史趋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严格生态保护情景、经济发展情景和快速经济发展情景。在不同情景下,利用Dyna-CLUE模型进行模拟。数据格式为Arc ASCII格式。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工业与矿产资源图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1980年代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集

该数据由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直接裁剪得到。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在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建立了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影像和矢量数据库。 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6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数据投影有两种:WGS84/ALBERS;数据范围覆盖新的黑河流域边界(缺外蒙古数据)。

1994-2014年青海瓦里关二氧化碳浓度月均值

本数据集包括了1994—2014年我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观测数据,主要包括瓦里关二氧化碳在线观测月均值数据。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始建于1994年,位于青藏高原,东经100°54’E,北纬36°17’N,海拔3810米,是全球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设在大陆腹地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它的建立填补了全球大气监测网(GAW)在欧亚大陆内的空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由中国政府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投资建设,并由中国气象局负责运行管理。以温室气体和大气臭氧监测为主的综合大气本底基准监测。

高亚洲冰湖编目数据集

本数据集基于冰川编目数据和668景Landsat TM/ETM+/OLI影像,结合ArcGIS和ENVI软件、NDWI和Google Earth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提提取距离冰川边界向外10 km缓冲区内的冰湖边界。

在1990和2018年两期冰湖数据集中,高亚洲地区共有27,205和30,121个冰湖,面积区间为0.0054-6.46 km2,总面积分别为1806.47±2.11和2080.12±2.28 km2。本次冰湖编目数据集为高亚洲地区水资源评价、冰湖溃决洪水评价、冰川水文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1. 数据集命名 High_Asia_glacial_lake_1990.Shp High_Asia_glacial_lake_2018.shp
  2. 属性信息
    GLAKE_ID: 冰湖的编码 GL_Image: 影像数据源 GL_Type: 冰湖类型 GL_SubR: 高亚洲冰湖分区 GL_Time: 数据源获取日期 GL_Elev: 冰湖平均海拔 (m) GL_Area: 冰湖面积 (m2) GL_Peri: 冰湖周长 (m) GL_A_Error: 冰湖面积误差 (m2) GL_Long:冰湖中心点经度 (°) GL_Lati: 冰湖中心点纬度 (°)

黄河流域基础数据集(2002年)

本数据集包括黄河流域省会、黄河流域地市级、黄河干流、黄河湖泊、黄河支流、河流、铁路、公路、重点支流基础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shp。全国基础数据集来源于1998—2002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项目,以1997—1998年TM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获得。

新疆伊宁市社会经济数据集 (1981-2006年)

本数据集为1981-2006年新疆伊宁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包含新疆伊宁农作物总播面积、粮食播种面积(计算) 农业人口、乡村劳动力、牲畜力、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按折纯法计算)、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农村用电量 地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农业柴油使用量等数据,各字段含义见表头。

本数据旨在为从事生态和综合自然地理的研究人员服务,通过分析系统能值变化了解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2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区域第18次考察莫愁湖沉积物化学元素数据

采样时用洁净处理的内径为12厘米的PVC管垂直插入,取得的沉积柱长85厘米。 取得的沉积柱以1厘米间隔分割样品。将分得的沉积物样品按4厘米间隔进行化学分析,测试项目包括:26种元素含量(Zn、Cu、F、S、P、Se、Hg、As、Cd、Sr、Ba、B、Ga、Cr、Na、K、Ca、Mg、Mn、Fe、Ti、Al、Si、Ni、V、Pb)。用于元素含量分析的湖泊沉积物样品在室内自然风干后,研磨到200目,取粉末状样品0。1~0。5克,精确称重,然后在坩埚中用多种酸在电加热的条件下硝化。SiO2、Al2O3和 FeO的浓度用各种湿化学分析方法;S的测量是在SRJK-2型高温炉中燃烧后用KI容量法;F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ISZ);痕量元素Sr和 Ba是在样品用王水/HF/HClO4硝化后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上测定(ICP-AES);P2O5, TiO2, Cr, V, B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UVS);As、Se和Hg的浓度在AFS-2202a型原子荧光谱仪上测定(AFS);K2O、Na2O、CaO、MgO、Fe2O3、Cu和Zn的含量用PE-1100B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AAS);Pb和Ni的含量在惠普35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上测定;Cd和Ga的含量在PE1100B原子吸收光度仪上用HGA-700型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本数据集中包括元素K、Na、Ca、Mg、Fe、Cu、Zn、Pb、Ni Cd、Ga、Sr、Ba、SiO2、Al2O3、P2O5、TiO2、Cr2O3、F、S、FeO、As、Se、B、Hg等化学元素的浓度。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区域第18次考察2002年莫愁湖沉积物化学元素数据。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近岸海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调查数据

浮游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在2011年12月份对长城站附近的长城湾、阿德雷湾10个站位的表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Bacteroidetes、Alphaproteobacteria及Gammaproteobacteria这三个类群、是其中的优势类群。序列数据可用Mega 5.05打开。

新疆阜康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报告(1996-2006年)

1.本数据集包含数据文件: 阜康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DOC 阜康市2006年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报告.DOC 数据收集于1996-2006年,研究阜康土地变化以及绿洲农业系统在绿洲化过程中的环境负荷率和可持续性

2007-2012年长江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基本特征及监测数据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该数据集记录了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2007年-2012年变形监测数据;白水河滑坡位于长江南岸,距三峡大坝坝址56km,属沙镇溪镇白水河村。地理坐标X∶3433805,Y∶455980,经度110°32"09".纬度31°01"34"。白水河滑坡体上监测初期布设的7个GPS监测点分布在3条纵向剖面上,中间1条剖面有3个GPS监测点、3个钻孔倾斜孔、2个水位监测孔和2个推力监测孔,其两侧分别布设2个GPS监测点。右侧预警区内先后增建了4个GPS监测点,滑坡体上共有11个GPS监测点,在滑体外围东西两侧基岩脊上各建立1个GPS基准点,详细情况见数据。

黑河流域研究区边界

一、黑河流域盆地边界,系基于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GIS水文分析功能分析获得的,并参考了遥感影像、地形图、地面考察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黑河流域地表集水区范围约25.5万km2,南起祁连山中段,北部边界是蒙古国境内的戈壁阿尔泰山脉,西起马鬃山山区,东至雅布赖山。与传统的黑河流域范围相比,新的流域增加了巴丹吉林沙漠、拐子湖、马鬃山北部区域以及外蒙古戈壁阿尔泰山南麓区域。

说明:南石河和北石河是由疏勒河冲积扇渗漏形成的河流,与石油河、白杨河和断山口河形成以干海子为尾闾湖的独立水文单元(花海盆地诸水系)。无论是从地表集水条件还是历史水系变迁,该水文单元与黑河流域的关系都大于其与疏勒河的联系,应该视为黑河流域的一部分。考虑到现代水资源利用现状,北石河经过人工改造已经与疏勒河干流直接贯通,是疏勒河向干海子输水的重要通道,已经成为疏勒河事实上的重要支流。在系列水利工程的影响下,石油河和白杨河与疏勒河的地表水力联系也远大于其与讨赖河的联系。

二、黑河流域黄委会修正边界

黑河流域黄委会修正边界是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05年编制的黑河流域边界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参考遥感影像、1:10万地形图、地面考察等资料获得。流域边界范围约7.6万km2,其中上游祁连山中段边界利用DEM根据GIS水文分析功能,严格按照山脊线提取,下游北部边界根据国际公约按照国界线划分。

三、黑河流域研究区边界

根据黑河流域盆地边界生成的扩展研究区,主要为了模型数据输入的需求。

以上三个边界是给黑河流域计划项目提供统一的研究区边界,建议使用黑河流域黄委会修正边界为核心研究区边界。

恒河流域冰川1:10万编目数据集(2005年)

本数据集为2005年恒河流域冰川1:10万编目数据,根据2005年多景Landsat遥感影像经过几何精纠正,按照10万精度数字化得来,包括空间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Ganga_glacier属性字段: 字段1:GLIMS_ID 冰川编码 数据类型:Text(14) 字段2: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3,3) 字段3:Longitude 经度 数据类型:Double(8,6) 字段4:Latitude 纬度 数据类型:Double(8,6) 字段5:DataSource 影像类型 数据类型:Text(7) 字段6:DS_Date 数据类型:Text(4)

黑河流域SRTM DEM数据集

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是由NASA和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合作建的立全球三维图形数据项目。2000年2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的SRTM系统对地球北纬60°至南纬57°之间进行了雷达影像数据采集,获取了覆盖全球80%以上的陆地表面的雷达影像数据。经过两年多的处理,制成了数字地形高程模型。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SRTM分幅图和镶嵌图两种数据,其中分幅图为SRTM第4版数据由CGIAR-CSI(国际热带农业中心, http://srtm.csi.cgiar.org/ )处理,相对于前几个版本具有很大提高包括:1)使用了大量的插值算法,2)使用了更多的辅助DEM数据来填补空白点和空白区,3)相较与第三版数据又偏移了二分之一个像元。镶嵌图是在分副图的基础上通过拼接获得的。

分副图共包括srtm_56_04,srtm_56_05,srtm_57_04,srtm_57_054幅图,数据是用16位的数值表示高程数值的(-/+/32767米),最大的正高程9000米,负高程(海平面以下12000米)。空数据用-32767标识。每5度经纬度方格划分一个文件,共分为24行(-60至60度)和72列(-180至180度)。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黑河流域Landsat MSS遥感影像数据集

1972年7月23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号,此后10年里又相继发射了陆地卫星2号和3号,这3颗卫星属于第一代资源卫星,装有返束光导摄像机和多光谱扫描仪(MSS),分别有3、4个谱段,分辨率为79m,幅宽为185Km。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MSS数据28景,获取时间分别为1972-10-14,1972-10-30,1973-01-10,1973-01-31,1973-02-16,1973-06-04,1973-10-07,1973-10-28(2景),1973-12-22,1974-01-05,1975-10-07,1975-10-09,1976-07-04,1976-10-18,1976-11-07,1976-11-27,1976-12-30,1977-01-19,1977-02-07,1977-04-20,1977-05-06(2景),1977-05-08, 1977-06-10,1977-06-29,1977-07-18, 1978-10-09。

影像经过正射纠正。

中亚科技信息监测快报

本数据是“中亚科技信息监测快报(2012-2017)”,有关中亚五国(包括俄罗斯)的科技信息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搜集和整理。主要包括中亚地区(包括俄罗斯)的科技政策、工农业发展情况、地理天文科学、矿产资源、信息材料技术的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本刊于2012年4月28日创刊,出版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责任主编:张小云,以月刊形式已出版36期。包含中亚地区(包括俄罗斯)的科技政策、工农业发展情况、地理天文科学、矿产资源、信息材料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搜集,以文本和图片的形式展示。

中国地区AMSR-E亮温数据集

本数据集包括中国地区2002-2008年,经纬度投影,0.25度分辨率的被动微波遥感亮度温度数据。

1、数据处理过程:

NSIDC produces AMSR-E gridd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ata by interpolating AMSR-E data (6.9 GHz, 10.7 GHz, 18.7 GHz, 23.8 GHz, 36.5 GHz, and 89.0 GHz) to the output grids from swath space using an Inverse Distance Squared (ID2) method。

2、数据格式:

Brightness temperature files: two-byte unsigned integers, little-endian byte order

Time files: two-byte signed integers, little-endian byte order

3、数据命名:

ID2rx-AMSRE-aayyyydddp.vnn.ccc(China-ID2r1-AMSRE-D.252002170A.v03.06V)

ID2 Inverse Distance Squared

r1 Resolution 1 swath input data

AMSRE Identifies this an AMSR-E file

D.25 Identifies this as a quarter degree file

yyyy Four-digit year

ddd Three-digit day of year

p Pass direction (A = ascending, D = descending)

vnn Gridded data version number (for example, v01, v02, v03)

ccc AMSR-E channel indicator: numeric frequency (06, 10, 18, 23, 36, or 89) followed by polarization (H or V)

4、切割范围:

Corner Coordinates:

Upper Left ( 60.0000000, 55.0000000) ( 60d 0"0.00"E, 55d 0"0.00"N)

Lower Left ( 60.0000000, 15.0000000) ( 60d 0"0.00"E, 15d 0"0.00"N)

Upper Right ( 140.0000000, 55.0000000) (140d 0"0.00"E, 55d 0"0.00"N)

Lower Right ( 140.0000000, 15.0000000) (140d 0"0.00"E, 15d 0"0.00"N)

Center ( 100.0000000, 35.0000000) (100d 0"0.00"E, 35d 0"0.00"N)

Origin = (60.000000000000000,55.000000000000000)

5、数据投影:

GEOGCS["WGS 84",

DATUM["WGS_1984",

SPHEROID["WGS 84",6378137,298.257223563,

AUTHORITY["EPSG","7030"]],

TOWGS84[0,0,0,0,0,0,0],

AUTHORITY["EPSG","6326"]],

PRIMEM["Greenwich",0,

AUTHORITY["EPSG","8901"]],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AUTHORITY["EPSG","9108"]],

AUTHORITY["EPSG","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