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敦煌土地利用现状图》,本图是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甘青宁类型区系列图之一,信息如下:
主编:王一谋
副主编:冯毓荪、游先祥、申元村
编委:王贤、王镜泉、丘明新、全志杰、牟新待、曲春宁、姚发芬、钱天久、黄自治、梅成瑞、韩熙春
责任编辑:黄美华
编稿:冯毓荪、姚发芬
编绘:姚发芬、杨萍、王熙章、王周龙
编辑:冯毓荪、王一谋
清绘:王建华、姚发芬、杨萍
制图:冯毓荪、姚发芬、王建华、赵燕华、李伟民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
比例尺:1:500000
出版时间: 暂无
2、 文件格式与命名
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一下图层:
敦煌土地利用现状图、河流、道路、湖泊、铁路、居民地、水库、沙漠化
3、数据字段及属性
类型编码 土地资源类(Land_type)
12 水浇地 (Irrigated field)
31 有林地 (Woodland)
311 乔木林地 (Woodland)
312 乔灌混合林地 (Tree-shurb mixed)
321 灌木林地 (Shrub)
322 稀疏灌木林地 (Sparse shrub)
33 疏林地 (Sparse woods)
4111 草甸冬春草地 (Meadow grassland in spring and winter)
4112 盐化草甸冬春草地 (Saline meadow grassland in spring and winter)
4112 盐化草甸冬春草地 (Saline meadow grassland in spring and winter)
4113 盐土草甸冬春草地 (Salty soil meadow grassland in spring and winter)
4122 砂砾质荒漠草原秋冬草 (Gravely desert-steppe grassland in autumn and winter)
4124 山地荒漠草原冬春草场 (Mountainous desert-steppe grassland in winter and spring)
4134 山地荒漠四季草地 (Mountainous desert steppe in four seasons)
4141 沙质荒漠秋冬草地 (Sandy desert steppe in autumn and winter)
4142 砂砾质荒漠秋冬草地 (Gravely desert steppe in autumn and winter)
4143 土质荒漠四季草地 (Earthy desert steppe in four seasons)
4151 山地草原四季草地 (Alpine steppe in four seasons)
51 城镇用地 (Urban and town land)
52 农村用地 (Village land)
73 水库坑塘 (Reservoir and pond)
74 苇地 (Reed marshes)
77 滩地 (Tidal flat)
81 荒草地 (Desert)
82 盐碱地 (Saline-alkali land)
83 沼泽地 (Marshes)
84 沙地 (Sandy land)
85 沙滩及干沟 (Sandy flat and dry valley)
86 裸土地 (Bare land)
87 戈壁 (Gobi)
88 裸岩 (Exposed rock)
平沙地 (Flat sandy land)
复合型沙丘 (Compound dunes)
缓起伏沙地 (Undulatory sand-overlying land)
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 (Dunes and barchan chain)
沙垄 (Longitudinal dune)
格状沙丘 (Check dune)
2、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南极长城站潮间带1993年小红蛤生理测定数据,包括Shell length, Fluorapatite rate, Chlorophyll a及ug/ind 四项观测要素0hour和24hour数据,数据采用word格式存储。小红蛤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分布广,是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和浅海的优势种之一,也是南极底栖鱼类等生物的食物。
本数据是“中亚科技信息监测快报(2012-2017)”,有关中亚五国(包括俄罗斯)的科技信息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搜集和整理。主要包括中亚地区(包括俄罗斯)的科技政策、工农业发展情况、地理天文科学、矿产资源、信息材料技术的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本刊于2012年4月28日创刊,出版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责任主编:张小云,以月刊形式已出版36期。包含中亚地区(包括俄罗斯)的科技政策、工农业发展情况、地理天文科学、矿产资源、信息材料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搜集,以文本和图片的形式展示。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李家垭口(N26°17′6.5″,E103°10′19.2″)2017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2003年7月12日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从大连出发,2003年7月24日开始在北极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波佛特海进行大洋考察,获取209个站位的海洋水文、海冰、大气、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多学科立体实测数据。本数据集为中国北极第2次考察2003年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海鸟25-CTD测量数据。
本数据集为1960-1979年裴家峁沟流域雨量站降水观测数据。裴家峁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属于无定河一级支流。流域内布设了裴家峁、庙 岔、黑家坬、均白家沟、高家坬、高家崖和杨家坬7个雨量站。使用口径为20cm的SM1型普通雨量器和DSJ2型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进行平行观测,自记雨量计故障时用普通雨量计代替。数据包括逐日降水量数据、降水量摘录数据、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按分钟摘录)。雨量站情况见裴家峁沟流域雨量站基本情况表。
本书主要讲述额尔齐斯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和利用概况、阐述了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新技术。本书分为3大章,43小节,第一章额尔齐斯河流域水资源的状况和利用的总概况;第二章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情况问题;第三章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建议和新技术。
在2015年1月对南极长城站临近长城湾与阿德雷湾进行了10个站位的海水采集,过滤后水样,通过唐纳分析仪分析获得叶绿素数据。研究海水中的叶绿素量,是为了掌握海洋资源基础生产量分布的指标。叶绿素是高等植物和其它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含有的一类绿色色素。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叶绿素d、叶绿素f、原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等。
数据概况:本套数据主要包括黑河流域内主要道路的空间分布,属性包括了道路分级和道路编码,数据基准年为2010年。
数据内容说明:数据主要有两个重要属性即道路分级、道路编码(code),其中道路分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道,道路编码按照交通部门的公路等级代码统一定义.
数据为柴达木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本数据集为东川泥石流站1999-2004年雨量观测月报表。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2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云南蒋家沟蚂蚁坪(N26°16′3.5″,E103°12′6.8″)2018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10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本数据集为2015年在东南极中山站获取的连续地面气象观测数据(A文件月报和Y文件年报)。该站已纳入世界天气监测网(WMO No. 89573,69.4S,76.4E,10m)。按照中国气象观测规范,从建站开始每日定时4次(Beijing time 02,08,14,20)观测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等气象要素。中山站气象观测的开始时间为1989年3月。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1个气象常规观测站点的信息,其中梧桐沟和吉诃德两个站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撤销,其他站点均从建站起运行至今。
站名 经度 纬度
1、马鬃山 97.1097 41.5104
2、玉门镇 97.5530 39.8364
3、梧桐沟 98.3248 40.4697
4、酒泉 98.4975 39.7036
5、金塔 98.9058 39.9988
6、鼎新 99.5117 40.3080
7、高台 99.7907 39.3623
8、临泽 100.165 39.1385
9、肃南 99.6178 38.8399
10、野牛沟 99.5830 38.4167
11、托勒 98.0147 39.0327
12、额济纳旗 101.088 41.9351
13、拐子湖 102.283 41.3662
14、张掖 100.460 38.9124
15、山丹 101.083 38.7746
16、民乐 100.826 38.4376
17、阿拉善右旗 101.429 39.1407
18、永昌 101.578 38.1771
19、祁连 100.238 38.1929
20、刚察 100.111 37.2478
21、门源 101.379 37.2513
22、吉珂德 99.7063 41.9183
23、嘉峪关 98.2241 39.7975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D3断面支沟右岸下游(E103.1536783° N26.2518016°,海拔1552.8m)温度水分数据,数据包括每30分钟降水(单位:毫米),设备电压(单位:伏特),以及断面10cm、20cm、30cm处的水分含量(单位:百分比)和温度(单位:摄氏度)。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省2005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应用高速采集器获得环南极磷虾的数量分布和个体特征;应用IKMT网重点对各试验测区的磷虾分布和个体特征进行调查。在各试验测区用IKMT网进行斜拖网采集磷虾样品。回到陆地实验室后磷虾样品进行了计数、称重、并对丰度较大的几个站位的磷虾样品进行了性期划分、体长和眼径的测量、以了解大磷虾的在南大洋的生长状况。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21、22、24、25次考察南极磷虾生物量调查数据。
2015年1月,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植被和动物粪便样品,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浓度。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陆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多环芳烃具有毒性、遗传毒性、突变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可造成多种危害。多氯联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物,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