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的提供单位是中科院寒旱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提供,本数据集包括2003年青藏铁路沿线钻孔测温数据,数据包括斜水河-唐古拉铁路段地温数据,可由专业人员处理,处理成用户所需要的数据。
基于MODIS 的NDVI产品(MYD13A2和MOD13A2)利用改进的HANTS算法去云重建得到了2001-2011每天、1公里分辨率NDVI数据集。产品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每天的数据存储为一个GEOTIFF文件,命名方式:heihe_yyyy_NDVI_recon.ddd.tif,其中yyyy是年份,ddd表示特定年份中的某一天。每年默认有365天的输出数据。数据类型为16bit整形,无效值像元填充值为-3000,有效的数据范围为-2000-10000, 缩放因子为0.0001。
本数据集为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中脊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观测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m/s)、降水(mm)。利用本数据可提取冰川表面气候变化,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本数据集为架设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水文点、空冰斗水文点的自动气象站获取的2002-2004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温等数据。本数据集可提取冰川的气象信息、研究冰川的物质平衡等。
本数据以区域林地为对象,从宏观上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变化。利用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TM、MSS卫片,1999年TM、SPOT卫片等不同尺度遥感影像,以及研究所积累的各种电子地理数据文件,构建新疆生态本底数据库,丰富、直观的反映了新疆的1:100万林地基本自然资源情况,数据覆盖全疆区域,以兰勃特等面积圆锥投影方式得到。
2015年1月,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海水样品,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浓度。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陆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多环芳烃具有毒性、遗传毒性、突变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可造成多种危害。多氯联苯是一类人工合成有机物,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2016年的新疆(地州、市、县)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全区和各地、县(市)经济和人口方面的统计数据。数据包括:乡村基本情况、人口与就业、综合经济、农业、工业及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贸易外经旅游、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民生活、社会保障、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十二类统计数据,共计360项指标.其中部分统计数据来自抽样调查资料。
本数据为黑河上游年均径流量重建序列,数据采集地点为黑河上游地区,重建序列时间为1000-2008年,旨在研究祁连山地区历史气候变化过程,正确评价20世纪气候变化。
本数据表共有2字段:字段1:年份,数据类型:日期型;字段2:年径流量,
冠层导度(canopy conductance)作为植物生态系统气孔交换的整体指标,是进行下垫面物质和能量交换模拟时使用的重要参数。本数据为2011年黑河排露沟流域2800m海拔处青海云杉林冠层导度。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简称东川站)位于我国云南东川蒋家沟下游、大凹子的右岸,东经103°08’,北纬26°14’,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绿茂乡境内,距东川区府所在地铜都镇30km,距离昆明城区190km。本数据集收录1999年-2005年泥石流通过观测断面的各项参数形成观测统计数据集,可与蒋家沟观测断面截面测量数据中断面截面的平距和高差数据配合使用,供泥石流运发生、演变及动力学研究使用。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1999-2005年泥石流运动要素表,内容包括2013年观测泥石流流态、龙头、龙尾、流过时间、泥深、泥面宽、流速、流量、容重、体积比含、混合含沙量、输沙率、径流量、输沙量、历时及测速距离。数据包括三张表,以编号相互关联。
数据为青海湖流域土地覆盖数据集,来源于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属性字段包括: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 Code(土地编码)、Name(土地类型)。
了解和掌握滑坡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降雨量、长江水位、气温观测资料也是检验滑坡分析评价及滑坡防治工程效果的尺度。既是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给崩塌滑坡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信息。本数据集是长江三峡库区降雨量、长江水位、气温在2001-2005年的观测资料。
民乐县东灰山遗址孢粉记录分两个剖面,包含4个表:
(1)遗址剖面孢粉原始数据
(2)遗址剖面百分比含量数据
(3)遗址剖面孢粉质量浓度数据
(4)遗址剖面孢粉组合数据
民乐县东灰山遗址两个剖面深度分别是92cm和130cm,采样间隔分别是2cm和5cm.孢粉组合是将出现率低、含量较少的科属进行合并,并将花粉按乔木、灌木、草本及农作物进行分类组合。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该数据集记录了三峡库区秭归县白水河滑坡2007年-2012年变形监测数据;白水河滑坡位于长江南岸,距三峡大坝坝址56km,属沙镇溪镇白水河村。地理坐标X∶3433805,Y∶455980,经度110°32"09".纬度31°01"34"。白水河滑坡体上监测初期布设的7个GPS监测点分布在3条纵向剖面上,中间1条剖面有3个GPS监测点、3个钻孔倾斜孔、2个水位监测孔和2个推力监测孔,其两侧分别布设2个GPS监测点。右侧预警区内先后增建了4个GPS监测点,滑坡体上共有11个GPS监测点,在滑体外围东西两侧基岩脊上各建立1个GPS基准点,详细情况见数据。
云南蒋家沟流域泥石流观测站2018年日蒸发量观测数据。观测从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包括每日蒸发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累计值,单位为毫米(mm)。
本数据集为2013年喀尔冰川大本营气象塔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3007 m;观测要素:2m、4m和10m的风速风向和温度相对湿度,高度为3.5m的净全辐射(包括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高度1.5m的气压,深度分别为0m、0.2m和0.4m的土壤热通量、深度分别为0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地温和深度分别为0.05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土壤含水量,各要素均为日平均值(辐射为日总量),量纲及单位标注于数据列中。
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三级,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为了便于用户统计和制图方面的需要,我们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公布的1:100万全国行政区划数据集制备了黑河流域行政区划数据。该数据反映了黑河流域2008年前后的行政区划现状,包括省级、地区级和县级三级行政区划信息,其主要属性(如面积、行政区划代码、所属省(自治区)、市(地区、自治洲))来源于2008年出版的《中国行政区划》。
本数据集的源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100万中国土壤图(Shi et al., 2004)和8595个土壤剖面。连接时考虑到了剖面与图斑间的距离、土壤剖面个数和土壤分类信息。具体说明请见相关论文及网页。
文件包括:
sand1.flt, clay1.flt –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flt, clay2.flt –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psd.hdr – 头文件:
ncols – 列数
nrows – 行数
xllcorner – 左下角纬度
yllcorner – 左下角经度
cellsize – 单元格大小
NODATA_value – 空值
byteorder - LSBFIRST, Least Significant Bit First
TIFF 栅格文件包括:
sand1.tif, clay1.tif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tif, clay2.tif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数据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globalchange.bnu.edu.cn/research/soil
该数据集三峡站观测年报(2007年)内容包括白水河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专业监测情况,人员队伍、仪器设备、专业监测等任务的完成情况、监测滑坡变形情况以及发生变形的重点滑坡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