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崩滑坡地质灾害变形监测工作贯穿防治工程实施前、中、后各阶段,是反馈防治施工设计、指导施工与检验工程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数据集包括长江三峡库区链子崖危岩体T8-T12缝险段变形监测数据,变形监测成果在防治工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链子崖T8-T12缝险段危岩体呈显不均匀蠕动变形,表明危岩体变形监测系统实施治理非常必要;治理工程实施中底部煤层采空区承重阻滑工程施工扰动了危岩体,加速危岩体的变形,为及时调整施工顺序、控制施工进度提供了依据;治理工程结束后危岩体变形在测量误差范围内渐趋稳定,为数据提供了科学决策。数据格式为csv格式,观测周期为每月观测一次。数据字段包括:ENDDATE(采集结束时间),STARTDATE(采集开始时间),POINTNAME(点名),QUDUAN(区段),X(X方向水平位移变量,单位:毫米),F(水平位移变量,单位:毫米),Y(Y方向水平位移变量,单位:毫米),DIRECTION(变形方向,单位:度),YBLX(X方向水平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YBLF(水平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YBLY(Y方向水平位移月变量,单位:毫米),DIRECTION1(变形方向月变量,单位:度),ID(序号),LOCATION(监测点部位)。
一、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大沁他拉沙漠化发展程度图(1958)》,该图的具体信息如下:
主编:朱震达、邱醒民
编辑 :王一谋
制图:冯毓荪、姚发芬、吴薇、王建华、王周龙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统一书号:12461.26
比例尺:1:100000
二、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以下图层:
沙漠化发展程度图(1974):desertification1974.dbf、desertification1974.shp、desertification1974.shx、desertification1974.prj
双线河:River_double.dbf、River_double.shp、River_double.shx、River_double.prj
单线河:River_single.dbf、River_single.shp、River_single.shx、River_single.prj
道路:Road.dbf、Road.shp、Road.shx、Road.prj
湖泊:Lake.dbf、Lake.shp、Lake.shx、Lake.prj
街道:Stree.dbf、Stree.shp、Stree.shx、Stree.prj
铁路:Railway.dbf、Railway.shp、Railway.shx、Railway.prj
林带:Tree_networks.dbf、Tree_networks.shp、Tree_networks.shx、Tree_networks.prj
居民地:residential.dbf、residential.shp、residential.shx、residential.prj
图廓:map_margin.dbf、map_margin.shp、map_margin.shx、map_margin.prj
1、沙漠化发展程度图属性字段及编码属性:(1)沙化程度(Type):半流动沙地(Semi-shifting Sandy Land),沙地形态类(Shapes),草地(Grassland),林地(Woodland) ,林地疏密度(W_density),耕地(Farmland)
(2)沙地形态类(Shapes):新月形沙丘(Barchan Dunes),平沙地(Flat Sandy Land),缓起伏沙地(Undulating Sandy Land),灌丛沙堆(Vegetated Dunes)
(3)草地(Grassland):草地(Grassland)
(4)林地(Woodland):灌木林(Woodland)
(5)林地疏密度(W_density):疏林地(Sparse Woodlot)
(6)耕地(Farmland):旱作农田及弃耕地(Dryfarming and Abandoned Farmland),灌溉农田(Irrigated Fields)
2、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Randolph冰川目录(RGI)是GLIMS发布的全球冰川轮廓的完整目录,目前共发布6个版本:2012年2月发布1.0,2012年6月发布2.0,2013年4月发布3.0,2014年12月发布4.0,2015年7月发布5.0,2017年7月发布6.0。
本数据集为3.2(修正版,2013年8月),包括约195,000 条冰川,冰川面积727300±35700 km2. IPCC5 报告(Draft of AR5)已经采用了该数据成果。
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是一个用计算机实时控制的高频脉冲多普勒雷达,是美国麻省洛厄尔大学研制的电离层探测仪器。它能够同时测量电离层回波的振幅、相位、时延、频率、多普勒频移、来波到达角和极化角等多个参数,所测结果以数字形式记录在数据流磁带上。目前文件格式为DAT文本格式,包含15个参数的小时值。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01-/2015年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数据。
2016年的新疆(地州、市、县)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全区和各地、县(市)经济和人口方面的统计数据。数据包括:乡村基本情况、人口与就业、综合经济、农业、工业及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贸易外经旅游、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民生活、社会保障、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十二类统计数据,共计360项指标.其中部分统计数据来自抽样调查资料。
本数据为1975年新疆阿克苏土地利用类型图,比例尺为1:10万,数据库类型为栅格数据,本数据主要目的是研究新疆典型区绿洲变化过程。
土地利用类型图分类代码: (1)林地 (2)水体 (3)农用地 (4)灌丛 (5)草地 (6)裸地 (7)建设用地 (8)常年冰雪
Dome A位于东南极中心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Dome 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 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地球气候环境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驱动源,是现代地球气候环境动力学本底观测的最理想区域。
本数据集为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大本营气象数据和降水量数据,采集收集时间为2009年8月11日-2009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量数据。
在2015年1月对南极长城站临近长城湾与阿德雷湾进行了10个站位的海水采集,过滤后水样,通过自动营养盐分析仪分析获得营养盐数据。海洋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量并被其摄取最多的矿物盐类,包括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铵盐。营养盐一般指海水中无机氮、磷、硅。海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参数。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自1991年3月到2001年1月,使用Lacoste ET重力仪,开展了重力固体潮连续观测。本数据集为1993-1994年的观测数据。固体潮是指在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下,固体地球产生的周期形变的现象。将地球看做球状刚体时,引潮力矢量的垂直分量使得该点的重力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地球的重力固体潮。它是该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的函数。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2014年2月份对长城站附近的长城湾、阿德雷湾10个站位分层采集样品,进行了温盐剖面测定。温盐就是温度和盐度。全球气候变暖所致海水在空间上存在着的温度和盐度的差异使密度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深层海水的缓慢运动称之为温盐海流。温盐环流是一个大尺度的海洋环流,由温度及含盐度的差异所致。
本数据集包括黄河流域省会、黄河流域地市级、黄河干流、黄河湖泊、黄河支流、河流、铁路、公路、重点支流基础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shp。全国基础数据集来源于1998—2002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项目,以1997—1998年TM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获得。
GPS闪烁仪系统除测量电离层闪烁外还可以测量电离层电子总含量(即TEC)。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11/2013年GPS闪烁仪数据。GPS闪烁仪监测网由3台同型号闪烁仪布设在边长为100米的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闪烁仪由中电集团22所研制,2010年4月由极地中心完成监测网布设并开始观测。根据电离层闪烁的特点,通过长时间不间断观测,获得TEC与闪烁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0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40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8′,E 080°07′;海拔高度:400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原安装T200B总雨量计,但不久遭雷击,传感器损坏,并无观测数据。此外,受监测条件影响,个别时间存在数据缺失。
本数据为2001-2015年中国南极中山站感应式磁力计数据,主要记录地磁的D分量和H分量磁场强度变化率。观测数据为感应式磁力计自动连续观测,数据包括磁力观测数据和仪器日志数据两部分,均是以压缩包rar格式存放。作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合作项目,本数据记录一式两份,双方共享。
本数据集为2008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6′,E 080°06′;海拔高度:373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湿度、2m风速,1m气温、1m湿度、1m风速,1.5m总辐射、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观测。由于气象站倒伏或供电故障,2008.8.10-2008.8.20缺测。
该数据集为柴达木河流域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数据集是主要针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包含1998-2008年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天最大化NDVI,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旬。文件格式:.hfr和.img文件各一个。文件命名规则为:CHN_NDV_YYYYMMDD,其中YYYYMMDD就是该文件代表的当天日期,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件的主要标识。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后缀名为.IMG和.HDF的遥感影像文件文件,都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