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站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第二十二次队自2006年3月到2006年11月,使用Lacoste ET重力仪,开展了重力固体潮连续观测。本数据集为该次队的观测数据,中国南极考察2006年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固体潮是指在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下,固体地球产生的周期形变的现象。将地球看做球状刚体时,引潮力矢量的垂直分量使得该点的重力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地球的重力固体潮。它是该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的函数。
本数据集主要包含南极长城站营养盐影响图片,通过在“自然状态”与“加盐状态”下,得出统计图,并绘制成图片以查看营养盐影响。海洋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量并被其摄取最多的矿物盐类,包括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铵盐。营养盐一般指海水中无机氮、磷、硅。海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参数。
本数据为黑河流域中下游地下水埋深及水质观测与分析点数据,主要研究黑河下游地区水文循环过程及水质变化。数据文件:黑河流域下游地下水位埋深及水质分析数据(2009-2013).xls,包含4个表:(1)自动观测井水位埋深;(2)巡测井水位埋深;(3)水化学;(4)同位素。 包含了黑河下游地区2009-2013期间的地下水位埋深巡测与自动监测数据,以及河水-地下水水样的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实验室分析数据。数据度量单位:“高程”、“水位埋深”量纲:米;“温度”量纲:摄氏度;“pH”量纲:无;“EC”量纲:μs/cm;“电阻率”量纲:欧姆;“矿化度”、“离子含量”量纲:毫克/升;“同位素”量纲:‰。
该数据是对《1:100万中国植被图集》黑河流域部分的数字化,《1:1,000,000中国植被图集》是由著名植被生态学家侯学煜院士主编(侯学煜,2001),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有关部委和各省区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等53个单位250多位专家共同编制,是我国植被生态学工作者40多年来继《中国植被》等专著出版后又一项总结性成果,是国家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基本图件。它是根据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开展植被调查所积累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影像等现代技术所获得的材料以及有关地质学、土壤学和气候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编制而成。它详细反映了我国11个植被类型组、54个植被型的796个群系和亚群系植被单位的分布状况、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同时反映了我国2000多个植物优势种、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实际分布状况及优势种与土壤和地面地质的密切关系。该图集属于现实植被图图种,反映我国植被近期的质量状况。
此数据集包含了1970年代、1990年代、2000年、2010年三工河流域绿洲数据。 解译标志建立后就可进行图像解译的绿洲信息提取工作,解译过程中要求以相应时期的CBRES图像、土地覆盖、辅助数据和相应的地形图为综合信息源,由专业人员完成判读分析。在土地覆盖类型的属性判定中,水体、农田和建设用地等类型,要求准确率达到或超过90%,其他类型达到或超过80%。在类型界线勾绘时,遥感影像与土地覆盖主要类型便捷的对应点误差一般小于图上0.6mm,最大不超过图上1mm。数据文件名称:1.三工河绿洲 (1)sg_oasis_1970 (2)sg_oasis_1990 (3)sg_oasis_2000 (4)sg_oasis_2010
本数据为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期间,南极底栖生物和微生物的观测数据。底栖生物是指栖息于海洋或内陆水域底内或底表的生物,是水生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类型。按生活方式,分为营固着生活的、底埋生活的、水底爬行的、钻蚀生活的,底层游泳的等类型。
本数据是在南极普里兹湾,通过在表层200米的垂直拖网,得到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统计数据。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第19次考察2002-2003年普里兹湾垂直拖网浮游动物数据。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由于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气候有关,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
该数据集包括ASTER GDEM数据及其镶嵌图。
ASTER Global DEM(简称ASTER GDEM)是美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和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于2009年6月29日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高程数据产品, 该DEM数据是根据NASA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TERRA的观测结果完成,是由ASTER(Advanced Space 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 meter)传感器搜集的130万个立体像对数据制作,其覆盖范围超过了地球99%陆地表面。该数据的水平精度30米(置信度95%),高程精度为7-14米(置信度95%)。该数据是第三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程数据,较之以前的SRTM3 DEM和GTOPO30数据有明显的提高。
我们从NASA数据网站上(http://wist.echo.nasa.gov/api)下载了黑河流域的数据,并通过本数据中心重新分发。本中心分发的数据完全保留了数据的原貌,没有对数据进行任何修改。用户如需详细了解ASTER GDEM的制备过程,请参考本元数据连接的数据文档,或直接访问http://www.ersdac.or.jp/GDEM/E/3.html or from https://lpdaac.usgs.gov/阅读与ASTER Global DEM 相关的文档.
ASTER GDEM在分发是被分割为若干1×1度的数据块,分发格式为zip压缩格式,每个压缩文件包括三个文件,文件命名格式如下:
ASTGTM_NxxEyyy_dem.tif
ASTGTM_NxxEyyy_num.tif
reademe.pdf
其中xx为起始纬度,yyy为起始经度。_dem.tif为dem数据文件,_num.tif为数据质量文件,reademe为该数据说明文件。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数据,在分幅ASTER GDEM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将分数SRTM数据进行拼接制备了黑河流域ASTER GDEM镶嵌图,该数据保留了ASTER GDEM的全部原始特征,没有经过任何重采样处理。 本数据包括两个文件: Heihe_ASTER_GDEM_Mosaic_dem.img Heihe_Aster_GDEM_Mosaic_num.img
数据采用Erdas image格式存储,其中_dem.img文件是dem数据文件,_num.img是数据质量文件。
本数据包含了1970年代、1990年代、2000年、2010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遥感数据处理时以几何纠正后的1:10万栅格地形图为地理基础,对影像进行精纠正,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利用eCongnition软件建立分类规则及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析判读,最终获得土地覆盖类型图。其它时期影像采用与ETM影像匹配的方法进行纠正,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利eCongnition软件建立分类规则及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析判读,最终获得土地覆盖类型图。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自1991年3月到2001年1月,使用Lacoste ET重力仪,开展了重力固体潮连续观测。本数据集为1995-1996年的观测数据。固体潮是指在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下,固体地球产生的周期形变的现象。将地球看做球状刚体时,引潮力矢量的垂直分量使得该点的重力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地球的重力固体潮。它是该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的函数。
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本数据为南极长城站1988-1989年磷酸盐测定数据。海洋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量并被其摄取最多的矿物盐类,包括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铵盐。营养盐一般指海水中无机氮、磷,硅。
数据概况:本套数据主要包括黑河流域内主要道路的空间分布,属性包括了道路分级和道路编码,数据基准年为2010年。
数据内容说明:数据主要有两个重要属性即道路分级、道路编码(code),其中道路分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道,道路编码按照交通部门的公路等级代码统一定义.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地形地势图为图集基础地理篇中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利用90米SRTM DEM数据制作的渲晕图。
数据源:90米SRTM DEM,2008年100万黑河流域行政数据、2010年黑河流域道路分布数据、2009年居民点分布数据、2009年10万河流分布数据。
2003年7月12日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从大连出发,2003年7月24日开始在北极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波佛特海进行大洋考察,获取209个站位的海洋水文、海冰、大气、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多学科立体实测数据。本数据集为中国北极第2次考察2003年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海鸟25-CTD测量数据。
2012-2013年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期间采用小数码(哈苏 H4D-60)航拍对达尔克冰川监测点复测,确定达尔克冰川运动矢量数据、地面控制点数据和影像图片。该数据经过了标准化的处理和质量控制。达尔克冰川是南极冰盖边缘一条冰盖溢出型冰川。对达尔克冰川的运动进行观测,有助于研究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南极气候变化等。
对上甸子站2018年采集的分钟级二氧化硫浓度数据首先进行观测员级质控;其次,在数据质控软件支持下经专家级质控生成小时数据;再由小时数据合成日数据集。日数据集包括采集时间(CollectTime)、设备名称(DeviceName)、数据值(DataValue)、最大值(DataValueMax)、最大值出现时间(DataValueTMx)、最小值(DataValueMin)、最小值出现时间(DataValueTMn)等信息,可进行主要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硫数据的日变化分析等应用。
Dome A位于东南极中心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Dome 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 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地球气候环境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驱动源,是现代地球气候环境动力学本底观测的最理想区域。
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是一个用计算机实时控制的高频脉冲多普勒雷达,是美国麻省洛厄尔大学研制的电离层探测仪器。它能够同时测量电离层回波的振幅、相位、时延、频率、多普勒频移、来波到达角和极化角等多个参数,所测结果以数字形式记录在数据流磁带上,经集成的库文件将数据导入到CDR盘片上,每十天一个文件。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1995-2003年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大本营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有1.5m气温(℃)、湿度(%)、1.5m风速(m/s)、净辐射(w/m2·s)和降水量(mm)。观测时间为:2005年5月14日-201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