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黑河流域下游地下水位埋深监测及水质分析数据集(2009-2013年)

本数据为黑河流域中下游地下水埋深及水质观测与分析点数据,主要研究黑河下游地区水文循环过程及水质变化。数据文件:黑河流域下游地下水位埋深及水质分析数据(2009-2013).xls,包含4个表:(1)自动观测井水位埋深;(2)巡测井水位埋深;(3)水化学;(4)同位素。 包含了黑河下游地区2009-2013期间的地下水位埋深巡测与自动监测数据,以及河水-地下水水样的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实验室分析数据。数据度量单位:“高程”、“水位埋深”量纲:米;“温度”量纲:摄氏度;“pH”量纲:无;“EC”量纲:μs/cm;“电阻率”量纲:欧姆;“矿化度”、“离子含量”量纲:毫克/升;“同位素”量纲:‰。

2017年蒋家沟D3断面支沟下游土壤水分温度监测

本数据集为2017年11月22日至12月4日蒋家沟D3断面支沟下游(坐标103.1536783°, 26.2518016°,海拔1552m)土壤水分温度监测,数据包括每30分钟设备电压(单位:伏特),以及3处观测断面10cm、20cm、30cm处的水分含量(单位:百分比)和温度(单位:摄氏度)。

2008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大本营10米气象塔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08年喀尔冰川大本营气象塔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3007 m;观测要素:2m、4m和10m的风速风向和温度相对湿度,高度为3.5m的净全辐射(包括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高度1.5m的气压,深度分别为0m、0.2m和0.4m的土壤热通量、深度分别为0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地温和深度分别为0.05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土壤含水量,各要素均为日平均值(辐射为日总量),量纲及单位标注于数据列中。

中国南极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的积累率分布

Dome 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 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地球气候环境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驱动源,是现代地球气候环境动力学本底观测的最理想区域。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的积累率分布。

不丹冰湖编目数据集

本次冰湖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湖编目参照地形图数据,反映了该地区2000年的冰湖现状。

2、冰湖编目覆盖: 不丹地区Pa Chu Sub-basin,Mo Chu Sub-basin,Thim Chu Sub-basin,Pho Chu Sub-basin,Mangde Chu Sub-basin, Chamkhar Chu Sub-basin,Kuri Chu Sub-basin,Dangme Chu Sub-basin,Northern Basin等流域

3、冰湖编目内容包括:冰湖编目、冰湖类型、冰湖朝向、冰湖宽度、冰湖面积、冰湖深度、冰湖长度等属性

4、数据投影:

Projection: Polyconic

Ellipsoid: Everest (India 1956)

Datum: Indian (India, Nepal)

False easting: 2,743,196.4

False northing: 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 90° 0’ 00” E

Central parallel: 26° 0’ 00” N

Scale factor: 0.998786

数据详细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2001-2011年青海瓦里关甲烷瓶采样月均值

本数据集包括了2001—2011年我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甲烷瓶采样月均值观测数据,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始建于1994年,位于青藏高原,东经100°54’E,北纬36°17’N,海拔3810米,是全球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设在大陆腹地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它的建立填补了全球大气监测网(GAW)在欧亚大陆内的空白。

中国地区MODIS雪盖产品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2000年2月24日至2004年12月31日,分辨率为 0.05度,MODIS数据,数据格式为.hdf,可以用HDFView打开,数据质量良好,缺失的日期如下: 2000年 1-54 132 219-230 303 2001年 111 167-182 2002年 079-086 099 105 2003年 123 324 351-358 2004年 219 349 其中年后面的数字为该年的第n天

Pixel values are as follows:

0: Snow-free land 1-100: Percent snow in cell

111: Night

252: Antarctica

253: Data not mapped

254: Open water (ocean)

255: Fill

文件命名举例如下:

Example: "MOD10C1.A2003121.004.2003142152431.hdf"

Where:

MOD = MODIS/Terra

2003 = Year of data acquisition

121 = Julian date of data acquisition (day 121)

004 = Version of data type (Version 4)

2003 = Year of production (2003)

142 = Julian date of production (day 142)

152431 = Hour/minute/second of production in GMT (15:24:31)

角点坐标为:

Corner Coordinates:

Upper Left ( 70.0000000, 54.0000000)

Lower Left ( 70.0000000, 3.0000000)

Upper Right ( 138.0000000, 54.0000000)

Lower Right ( 138.0000000, 3.0000000)

其中Upper Left 为左上角,Lower Left 为左下角,Upper Right 为右上角,Lower Right 为右下角。

数据行列数分别为 1360, 1020

地理经纬度坐标,具体信息如下:

Coordinate System is:

GEOGCS["Unknown datum based upon the Clarke 1866 ellipsoid",

DATUM["Not specified (based on Clarke 1866 spheroid)",

SPHEROID["Clarke 1866",6378206.4,294.9786982139006,

AUTHORITY["EPSG","7008"]]],

PRIMEM["Greenwich",0],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Origin = (70.000000000000000,54.000000000000000)

奈曼旗,库偏旗,科左后旗沙漠化类型图(1983年)

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沙漠化类型图》,该图的具体信息如下:

主编:朱震达 副主编:刘恕、邱醒民 编辑 :冯毓荪 制图:冯毓荪、赵燕华、王建华 复照:李伟民 野外考察:朱震达、邱醒民、刘恕、沈竟其、冯毓荪、王一谋、杨有林、杨泰运、文子祥、刘阳宣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出版社:暂无

比例尺:1:300000

出版时间: 暂无

图例:波状起伏沙黄土平原、非沙漠化土地、甸子地、盐碱地、树林及灌木林、耕地、山地、沙丘

2、文件格式与命名

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一下图层:

奈曼旗、库偏旗、科左后旗沙漠化类型图、河流、道路、湖泊、铁路、井泉、居民地

3、数据属性

沙化等级类 植被 本底类

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 耕地 灌丛沙地

盐碱地 甸子地 沙丘

严重沙漠化土地

树林及灌木林

山地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

潜在的沙漠化土地

湖泊

非沙漠化土地

波状起伏沙黄土平原

2、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南极乔治王岛民防湾CTD数据

本数据集为南极乔治王岛民防湾CTD数据,主要观测深海温盐数据,要素包括海水深度、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三部分。观测点为长城站J、R2、M1-5三个点。CTD数据作为重要的海洋基础数据,可为海水物理化学性质、水层结构和水团运动状况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中巴经济走廊MODIS_MOD13A3数据(2000-2017年)

本数据以2000年-2017年MODIS的植被指数MOD13A3数据为数据源,数据分辨率为1KM,月合成,利用MRT工具,进行数据拼接、投影转换等影像处理,再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区域边界,采用Python批量裁剪,生成2000-2017年中巴走廊MOD13A3数据产品。该数据可为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黑河流域ASTER GDEM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括ASTER GDEM数据及其镶嵌图。

ASTER Global DEM(简称ASTER GDEM)是美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和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于2009年6月29日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高程数据产品, 该DEM数据是根据NASA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TERRA的观测结果完成,是由ASTER(Advanced Space 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 meter)传感器搜集的130万个立体像对数据制作,其覆盖范围超过了地球99%陆地表面。该数据的水平精度30米(置信度95%),高程精度为7-14米(置信度95%)。该数据是第三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程数据,较之以前的SRTM3 DEM和GTOPO30数据有明显的提高。

我们从NASA数据网站上(http://wist.echo.nasa.gov/api)下载了黑河流域的数据,并通过本数据中心重新分发。本中心分发的数据完全保留了数据的原貌,没有对数据进行任何修改。用户如需详细了解ASTER GDEM的制备过程,请参考本元数据连接的数据文档,或直接访问http://www.ersdac.or.jp/GDEM/E/3.html or from https://lpdaac.usgs.gov/阅读与ASTER Global DEM 相关的文档.

ASTER GDEM在分发是被分割为若干1×1度的数据块,分发格式为zip压缩格式,每个压缩文件包括三个文件,文件命名格式如下:

ASTGTM_NxxEyyy_dem.tif

ASTGTM_NxxEyyy_num.tif

reademe.pdf

其中xx为起始纬度,yyy为起始经度。_dem.tif为dem数据文件,_num.tif为数据质量文件,reademe为该数据说明文件。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数据,在分幅ASTER GDEM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将分数SRTM数据进行拼接制备了黑河流域ASTER GDEM镶嵌图,该数据保留了ASTER GDEM的全部原始特征,没有经过任何重采样处理。 本数据包括两个文件: Heihe_ASTER_GDEM_Mosaic_dem.img Heihe_Aster_GDEM_Mosaic_num.img

数据采用Erdas image格式存储,其中_dem.img文件是dem数据文件,_num.img是数据质量文件。

黑河上游祁连山5-6月气温重建序列数据集(1760-2000年)

本数据为黑河上游祁连山5-6月气温重建序列数据集,数据采集地点为黑河上游祁连山东部山区,重建序列时间为1760-2000年,旨在研究研究黑河流域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本数据表共有2字段:字段1:年份,数据类型:日期型;字段2:气温。

中国地区被动微波SSM/I和SSMIS亮度温度数据集(1987-2015)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卫星(DMSP-F08、DMSP-F11、DMSP-F13和DMSP-F17)搭载的星载微波辐射计SSM/I和SSMIS的每日两次(升轨&降轨)亮度温度(K),时间覆盖范围为1987年9月15日至2015年12月31日。DMSP-F08、DMSP-F11和DMSP-F13的SSM/I亮温包含19.35H、19.35V、22.24V、37.05H、37.05V、85.50H和85.50V共七个通道;而DMSP-F17的SSMIS亮温观测由19.35H、19.35V、22.24V、37.05H、37.05V、91.66H和91.66V共七个通道组成。其中,DMSP-F08卫星亮温的覆盖时间为1987年9月15日至1991年12月31日;DMSP-F11卫星亮温的覆盖时间为1992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DMSP-F13卫星亮温的覆盖时间为1996年1月1日至2009年4月29日;DMSP-F17卫星亮温的覆盖时间为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1、文件格式和命名:

亮度温度以年为单位分别存放,每个目录中均由各频率的遥感数据文件构成,其中SSMIS数据中还包含.TIM时间信息文件。各文件名的

各数据文件名及其命名规则如下:

EASE-Fnn-ML/HyyyydddA/D.subset.ccH/V(遥感数据)

EASE-Fnn-ML/HyyyydddA/D.subset.TIM(时间信息文件)

其中:EASE代表EASE-Grid投影方式;Fnn代表卫星编号(F08、F11、F13、F17);ML/H分别代表多通道低分辨率和多通道高分辨率;yyyy代表年份;ddd代表该年的儒略日(1-365/366);A/D分别代表升轨(A)和降轨(D);subset 表示中国地区的亮温数据;cc代表频率(19.35GHz、22.24 GHz、37.05GHz、85.50GHz、91.66GHz);H/V分别代表水平极化(H)和垂直极化(V)。

2、坐标系及投影:

本数据集投影方式为EASE-Grid,即等积割圆柱投影,双标准纬线为南北纬30°。有关EASE-GRID的相关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www.ncgia.ucsb.edu/globalgrids-book/ease_grid/。

如果需要将EASE-Grid投影方式转换成Geographic投影方式,请参照ease2geo.prj文件,内容如下:

Input

projection cylindrical

units meters

parameters 6371228 6371228

1 /* Enter projection type (1, 2, or 3)

0 00 00 /* Longitude of central meridian

30 00 00 /* Latitude of standard parallel

Output

Projection GEOGRAPHIC

Spheroid KRASovsky

Units dd

parameters

end

3、数据格式:

以整数型二进制存储,每个数据占2个字节。本数据集中实际存储的数据为亮温*10,读出数据后需除以10得到真实亮温。

4、数据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25.067525km,12.5km(SSM/I 85GHz,SSMIS 91GHz)

时间分辨率:逐日,从1978年至2015年。

5、空间范围:

经度:60.1°-140.0°东经;

纬度:14.9°-55.0°北纬。

6、数据读取:

每一组数据中的遥感影像数据文件可以在ArcMap、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中国1:100万植被数据集

本数据集详细反映了我国11个植被类型组、54个植被型的796个群系和亚群系植被单位的分布状况、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同时反映了我国2000多个植物优势种、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实际分布状况及优势种与土壤和地面地质的密切关系。由于本数据集属于现势植被图图种,故反映出我国植被近期的质量状况。

其中shp矢量数据属性项及中英文对照图例内容均包括12项:1、Vege_id(即植被群系编号);2、新编号;3、植被群系和亚群系;4、植被型编号;5、植被型;6、植被型组编号;7、植被型组;8、植被大类;9、Vegetation formation and sub-formation(植被群系和亚群系的英文);10、Vegetation type(植被型的英文);11、Vegetation type group(植被型组的英文);12、Vegetation mega group(植被大类的英文)。

2005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5700米处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05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5700米处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有气温、湿度、风速和水汽压。利用本数据可提取冰川表面气候变化,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上游生态水文无线传感器网络WATERNET观测数据集(2013年)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40个WATERNET传感器网络节点自2013年6月底至今的观测数据。该数据集可为流域水文模拟、数据同化及遥感验证提供地面数据集。

宁夏自治区核心辖区1:10万基础地理数据集(2012年)

本数据为宁夏自治区核心辖区1:10万基础数据根据2012年乡镇区划图、专题图及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其中地貌数据是1:400万地貌形态数据。Image文件夹:包括宁夏自治区30米影像及30米DEM。量纲: 面积单位:平方公里,长度单位:千米。 Ningxia_Rivers河流数据,有很多支流是没有名称的。Ningxia_Road 道路数据,很多道路是没有名称的,一些高速、国道及其他道路的转盘等,还有些乡镇道路。

比例尺为 基础数据1:10万、地貌数据1:400万

各字段定义如下:

1、Ningxia_City_point(城市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ad城市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2、Ningxia_County_point(县镇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ad县镇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3、Ningxia_Town_point(乡镇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ad乡镇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4、Ningxia_Village_point (乡村居民点)属性字段

字段1:NAME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ad乡村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5、Ningx_Rivers(河流)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河流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 河流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Shape_leng 河流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18,6)

6、Ningxia_double_river(面状河流)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河流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Area 河流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8,4) 字段3:Code 河流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7、Ningxia_double_river_line(双线河流)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河流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Code 河流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8、Ningxia_reservoir_line(线形水库)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水库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9、Ningxia_reservoir_poly(面状水库)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水库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8,3) 字段3:Perimeter 周长 数据类型:Double(18,3)

10、Ningxia_channel(渠道)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渠道名称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2:Code 数据类型:Text(3)

11、Ningxia_Rode(道路)属性字段

字段1:NAME道路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Level道路等级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Shape_leng道路长度 数据类型:Double(18,6) 字段4:Code道路编码 数据类型: Text(30)

12、Ningxia_County_boundary (县区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县区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县区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字段4:Perimeter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13、Ningxia_City_boundary(城市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城市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城市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3: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字段4:Perimeter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14、Ningxia_Provincial_boundary(省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省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省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字段4:Perimeter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15、Ningxia_Village_boundary(乡镇界)属性字段

字段1:NAME乡镇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2:Code乡镇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Province 省界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4:Pro_Code乡镇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5:City 城市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6:City_Code城市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7:County 市县名称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8:County_Cod 市县编码 数据类型:Text(20) 字段9:Area 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8,3) 字段10:Perimeter 周长 数据类型:Double(8,3)

16、Ningxia_landforms(地貌)属性字段

字段1:CNAME 形态地貌名称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2:CEOMOR_ID 形态地貌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3:PERIMETER 周长 数据类型: Double (8,3) 字段4:AREA 面积 数据类型: Double (8,3)

17、Ningxia_greenbelt(绿地)属性字段

字段1:NAME 绿地名称 数据类型:Text(60) 字段2:KIND 绿地编码 数据类型:Text(4) 字段3:PERIMETER 周长 数据类型: Double (18,3) 字段4:AREA 面积 数据类型: Double (18,3)

2013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3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6′,E 080°06′;海拔高度:373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湿度、2m风速,1m气温、1m湿度、1m风速,1.5m总辐射、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观测。由于气象站倒伏或供电故障,缺测较为严重。

黑河中上游典型下垫面NDVI观测数据(2009年)

本数据集包括了8个黑河中上游典型下垫面(草地、大麦、小麦、油菜、小麦、玉米、荒漠)样地的NDVI实测数据,测量日期为:2009年5月-8月,共6组数据。研究不同下垫面类型的NDVI时间序列变化,并可用于评价时序NDVI数据集重建方法的优劣,以发展更好的NDVI重建方法。数据文件名称:黑河中上游NDVI观测数据集(2009).xls,包含1个表:NDVI2009,包含了NDVI测量时的样地名称、下垫面类型、地理位置和不同观测日期的NDVI测量值。NDVI属于无量纲值。 数据采集地点共有八个,主要分布在黑河流域的中上游,分别为:祁连县俄堡、民乐县扁都口、民乐县南丰、民乐县永固、民乐县三堡、张掖市甘州区小满、张掖市南部安阳滩。详细坐标见数据集。坐标类型:地理坐标(经纬度)。数据采集时间为2009年5月-8月,具体为:2009-5-26、2009-6-6、2009-6-14、2009-7-11、2009-7-26、2009-8-6。

黑河流域土壤质地数据(2011)

该数据采用1KM空间分辨率和WGS-84投影方式,土壤质地属性和类别均表示表层0-30cm土壤质地属性,通过深度加权平均而来。属性表中texname表示土壤质地类型名称;sandrange, siltrange, clayrange分别表示USDA土壤三角图中砂粒、粉粒、粘粒含量范围,sandaverage, siltaverage, clayaverage取自实测土壤剖面的砂粒、粉粒、粘粒含量平均值,作为该土壤类型的砂粉粘含量。(注:粘壤土各粒级含量来源于北师大土壤质地图)。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为美国USDA制,砂粒粒级定义为(2~0.05mm),粉粒粒级为(0.05~0.002mm)及粘粒粒级定义为(<0.00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