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10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5600米处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2010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5600米处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有气温、湿度、风速和净辐射。利用本数据可提取冰川表面气候变化和净辐射量,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长江三峡库区秭归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专业监测简报(2003年)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该数据集记录了三峡库区秭归县滑坡2003年变形监测数据;主要包括后坝滑坡(兴山县古夫镇丰邑坪村),桃树坪滑坡(秭归县归州镇归州河彭家坡河段右岸与左岸卡子湾(堰坪)滑坡隔河相对),白水河滑坡(沙镇溪镇长江南岸)四处滑坡的变形情况、变形原因和稳定性评价调查报告。

2013/2014年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长城站叶绿素数据

在2014年2月对南极长城站临近长城湾与阿德雷湾进行了10个站位的海水采集,过滤后水样,通过唐纳分析仪分析获得叶绿素数据。研究海水中的叶绿素量,是为了掌握海洋资源基础生产量分布的指标。叶绿素是高等植物和其它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含有的一类绿色色素。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叶绿素d、叶绿素f、原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等。

新疆和田绿洲土地利用数据(1980-2010年)

1.本数据集包含文件名称:1个文件夹(图),包含和田绿洲1980、1990、1995、2000、2005、2008、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shape格式地图文件;项目来源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相应与调控”;服务对象于从事土地利用、绿洲学、荒漠化等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

中国西部地区长期干湿指数序列(1500-2000)

数据包括近四百年西部地区五个主要特征气候分区(干旱区、高原主体、新疆北部、河套地区、高原东北)的10年分辨率的干湿指数序列和近五百年其中三个区域(高原东北、河套地区、新疆北部)的高分辨率(年分辨率)干湿指数序列。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1:10万地形分幅索引图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1985-1989年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长城湾生态调查采样站位图

本数据集是1985年12月至1989年2月,"八五"南极重点地区生态系统研究项目实施期间,第2,3,4,5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长城湾的采样站位图。生态调查是为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乃至生物圈内动植物现况(或包括其他微生物族群)与分布的一种科学方法。基本的生态调查,有助于建立环境与生物基础资料,并了解生物现象与动态变化等诸多的环境因子。

新疆阜康1:10万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集(2000年)

本数据为2000年新疆阜康土地利用类型图,比例尺为1:10万,数据库类型为栅格数据,本数据主要目的是研究新疆典型区绿洲变化过程。

土地利用类型图分类代码: (1)林地 (2)水体 (3)农用地 (4)灌丛 (5)草地 (6)裸地 (7)建设用地 (8)常年冰雪

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大本营2009年冻土地温逐日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详细记录了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大本营雨量站获取的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逐日冻土地温数据。

2005年黑龙江龙凤山大气本底站二氧化硫日均值

本数据集包括我国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2005年7月23-12月31日二氧化硫在线观测日统计数据,可代表同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二氧化硫本底状况,数据集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统计变量包括二氧化硫日平均值、中值、标准差、样本个数、日最大值、日最小值等。

2013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4′,E 080°07′;海拔高度:3433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风速、2m风向。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2010-2012年云南蒋家沟银洞日降雨观测数据

本数据集为云南蒋家沟银洞(N26°14′49.0″,E103°11′54.3″)2010-2012年日降雨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5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1978年新疆1:400万植被资源数据

本数据以区域植被为对象,研究区域植被现状与分布。利用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TM、MSS卫片等不同尺度遥感影像,以及研究所积累的各种电子地理数据文件,构建新疆生态本底数据库,丰富、直观的反映了新疆的1:400万植被基本自然资源情况,数据覆盖全疆区域,以兰勃特等面积圆锥投影方式得到。 数据的空间范围、投影方式 1)地理参照系: 第一标准纬线:北纬36°纬线 第二标准纬线:北纬48°纬线 中央经线:东经85°经线 2)空间覆盖范围:新疆全域 纬度:北纬 49度-34度 经度:东经98 度- 69 度 3)投影方式:兰勃特等面积圆锥投影

1996—2006年长江三峡库区裂缝变形监测

裂缝变形监测数据是利用测量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工作,目的是确定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形态和时间特征,掌握长江三峡库区滑坡地表裂缝的变形活动和发展情况。本数据集包括了1996—2006年裂缝变形监测的数据。数据格式为csv格式,观测周期为每月观测一次。数据字段包括:ATADATE(监测时间),LFNO(裂缝地点编号),FZHGC(裂缝张合观测值,单位:毫米),POINTNAME(点名),FZHDIRECTION(裂缝张合方向,单位:度),FWCGC(裂缝位错观测值,单位:毫米),YBL(裂缝张合月变量,单位:毫米),FWCDIRECTION(裂缝位错方向,单位:度),LOCATION(裂缝位置),YBL1(裂缝位错月变量,单位:毫米),ID(序号),NOTE(备注)。本数据集是三峡库区地表裂缝变形的活动状态和发展趋势研究的重要数据资料。

典型荒漠植被茎水势变化实验观测数据(2009年)

本数据集包括了多枝柽柳和梭梭这两种荒漠植被在不同地下水位环境下茎水势的多日多时的变化观测数据,主要研究黑河中游典型荒漠植物水分状况。数据收集时间为2009-2010年,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试验站周围,海拔:1 380米。 数据度量单位:“地下水位”量纲:m,“茎水势”量纲:MPa,“茎水势标准差量纲”: MPa 。

2003-2004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水文点逐日降水量

天山一号冰川属双支冰斗山谷冰川、长2.2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1.828平方公里、最大厚度140米、最高点海拔4476米、年均运动速度约5米、冰舌末端海拔3734米、雪线平均高度为4055米、朝向东北、主流呈“S”型。水文点的自动气象站获取的2003-2004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本数据集可提取冰川的气象信息、研究冰川的物质平衡等。

甘肃民勤风沙运动输沙率和输沙强度沿高度分布(2009-2013年)

本数据集主要研究民勤风沙强度。数据属于风沙环境力学范围。 数据文件名称:民勤风沙运动输沙率和输沙强度沿高度分布.xlsx,包含5个表:(1)20110430(20110430-20110501期间输沙强度观测记录表)(2)20110513(20110513-20110514期间输沙强度观测记录表)(3)20110514(20110514-20110514期间输沙强度观测记录表)(4)20110515(20110515-20110516期间输沙强度观测记录表)(5)20110516(20110516-20110517期间输沙强度观测记录表),包含了民勤三号观测站输沙强度的测定,同时包含了温度、湿度及三个不同高度测得的输沙强度等指标。

长江三峡库区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专业监测简报(2004年)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滑坡是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实施专业监测的滑坡体,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滑坡是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实施专业监测的滑坡体,共布置有6个GPS监测点,1个基准点;2003年6月开始监测,2003年7月取得初测值,每月监测1次。本数据记录滑坡体地貌、地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形变特征、滑坡成因和稳定性分析。

2012/2013年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环境多介质样品的重金属浓度数据

2013年1月,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期间,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采集了环境多介质样品,如海水和植被等,通过严格质量控制,测定了其中重金属:铜、铅、锌、铬的浓度。

2011年新疆1:10万环境保护区数据集

本数据集包含了新疆国家级地质公园数据集、新疆森林公园数据集、新疆湿地保护区数据集、新疆自然保护区数据集和新疆风景名胜数据集等5个子数据集,共8条数据内容,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级别,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分类,形成点状和面状两种类型数据。数据生产时间为2011年,投影坐标为Albers投影,经纬度坐标,比例尺为1:10万。此数据可反映新疆各自然环境保护区的名称数量、等级类别、分布面积的情况,可作为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研究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