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包括5种产品:
1)glc2000_lucc_1km_China.asc,由GLC2000项目开发的基于SPOT4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GLC2000.GLC2000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它的数据说明请参考http://www-gvm.jrc.it/glc2000/defaultGLC2000.htm
2)igbp_lucc_1km_China.asc,由IGBP-DIS支持的基于AVHRR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IGBPDIS;IGBPDIS数据的制备,采用USGS的方法,利用1992年四月到1992年三月的AVHRR数据开发出1k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分类系统采取IGBP制定的分类系统,把全球分为17类.其开发以洲为单位。应用AVHRR12个月的最大化合成NDVI资料,
3)modis_lucc_1km_China_2001.asc,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MODIS;MODIS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它的数据说明请参考http://edcdaac.usgs.gov/modis/mod12q1v4.asp。
4、umd_lucc_1km_China.asc,由马里兰大学生产的基于AVHRR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UMd;UMd基于AVHRR数据的5个波段及NDVI数据经过重新组合建议数据矩阵,用分类树的方法进行了全球土地覆盖分类工作。其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比过去数据更高精度的数据。分类系统很大程度上采用了IGBP的分类方案。
5)westdc_lucc_1km_China.asc,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中国2000年1:10万土地覆盖数据,对其进行合并、矢栅转换(面积最大法),最后得到全国幅1km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数据名称为WESTDC。WESTDC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在中国科学院1:10万按县分幅的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矢栅转换(面积最大法),最后得到全国幅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采用中科院资源环境分类系统。
2:数据格式:ArcView GIS ASCII
3:网格参数:
ncols 4857
nrows 4045
xllcorner -2650000
yllcorner 1876946
cellsize 1000
NODATA_value -9999
4:投影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25 00 0.000 /* 1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0 0.000 /* 2nd standard parallel
105 00 0.000 /* central meridian
0 0 0.000 /*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00000 /* false easting (meters)
0.00000 /* false northing (meters)
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三级,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为了便于用户统计和制图方面的需要,我们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公布的1:100万全国行政区划数据集制备了黑河流域行政区划数据。该数据反映了黑河流域2008年前后的行政区划现状,包括省级、地区级和县级三级行政区划信息,其主要属性(如面积、行政区划代码、所属省(自治区)、市(地区、自治洲))来源于2008年出版的《中国行政区划》。
本数据集为2013年喀尔冰川大本营气象塔观测资料,坐标:N 41°42′,E 080°10′;海拔高度:3007 m;观测要素:2m、4m和10m的风速风向和温度相对湿度,高度为3.5m的净全辐射(包括入射及反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高度1.5m的气压,深度分别为0m、0.2m和0.4m的土壤热通量、深度分别为0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地温和深度分别为0.05m、0.2m、0.4m、0.6m、0.8m、1.0m、1.5m、2.0m的土壤含水量,各要素均为日平均值(辐射为日总量),量纲及单位标注于数据列中。
云南蒋家沟流域泥石流观测站2018年日蒸发量观测数据。观测从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包括每日蒸发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累计值,单位为毫米(mm)。
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数据集为2014年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7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6′,E 080°06′;海拔高度:3730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湿度、2m风速,1m气温、1m湿度、1m风速,1.5m总辐射、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观测。由于气象站倒伏或供电故障,缺测较为严重。
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张掖土地利用现状图》,本图是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甘青宁类型区系列图之一,信息如下:
主编:王一谋
副主编:冯毓荪、游先祥、申元村
编委:王贤、王镜泉、丘明新、全志杰、牟新待、曲春宁、姚发芬、钱天久、黄自治、梅成瑞、韩熙春、李裕久、胡双熙
责任编辑:黄美华
编稿:牟新诗、崔赛华、王贤。何守华
编绘:何守华、王贤、全志杰、崔赛华、龙亚萍、牟新诗、何守华、毛晓利、崔赛华、王长涵
编辑:冯毓荪、王一谋
清绘:冯毓荪、张景秋、杨萍
制图:冯毓荪、姚发芬、王建华、赵燕华、李伟民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
比例尺:1:500000
出版时间: 暂无
2、 文件格式与命名
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一下图层:
张掖土地利用现状图(landuse)、河流(River)、道路(Road)、
3、数据字段及属性
类型编号 类型面(Type) 沙漠类型(desert)
11 水田 Paddy
12 水浇地 Irrigated field
13 旱地 Non-irrigated field
131 平旱地 Plain non-irrigated field
132 沟旱地 Valley non-irrigated field
133 坡旱地 Slope non-irrigated field
134 台旱地 Terrace non-irrigated field .................
具体请参考数据文档
2、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本数据集为天山科其喀尔冰川3400m气象站日观测资料,坐标:N 41°44′,E 080°07′;海拔高度:3433 m;观测项目包括2m气温、2m风速、2m风向。由于传感器故障,部分时段数据有缺失。
本数据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空间基础数据集,分为Qilian_Soil_100k(土壤类型)、 Qilian_Vegetation(植被)、 Qilian_Landuse(土地利用)、 Qilian_Glacier(冰川)
比例尺为1:1000000
Qilian_glacier(冰川)属性字段
字段1:GLACIER(冰川编码) 数据类型:Text(16) 字段2:FIFTH_ID(五级流域编码) 数据类型:Text(10) 字段3:FORTH_ID(四级流域编码) 数据类型:Text(10) 字段4: THIRD_ID(三级流域编码) 数据类型:Text(10) 字段4: SECOND_ID(二级流域编码) 数据类型:Text(10) 字段4: FIRST_ID(一级流域编码) 数据类型:Text(10)
Qilian_landuse (土地利用)
字段1:code_1(土地编码) 数据类型:Double(18) 字段2:土地类型 数据类型:Text(254)
Qilian_Soil_100k(土壤) 字段1: Area(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2:Perimeter(周长)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3: csoil(一级编码) 数据类型:Double(11) 字段4: Csoil(二级编码) 数据类型:Double(11) 字段5: SoilCode (三级编码) 数据类型:Double(13) 字段6: 剖面编码 数据类型:Long Integer(9) 字段9: 亚类名称 数据类型:Text(23) 字段10: Pro_Name(行政名称) 数据类型:Length(9) 字段11: 剖面厚度 数据类型:Double(10) 字段12: 石砾 数据类型:Text(7) 字段13:粗砂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4:细砂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5:粉砂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6:粘粒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7:有机质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8:PH_H2O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19:PH_KCL 数据类型:Double(9) 字段20:全氮 数据类型:Double(10) 字段21:全磷 数据类型:Double(10) 字段22:全钾 数据类型:Double(10)
Qilian_Vegetation(植被)
字段1: Area(面积)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2:Perimeter(周长) 数据类型:Double(14) 字段3: VEGETATION 数据类型:Double(11) 字段4: VEGETATI_1 数据类型:Double(11) 字段5: VEGE_ID(植被编码) 数据类型:Text(30) 字段6: 新编码 数据类型:Text(13) 字段7:植被群系和 数据类型:Text(131) 字段8: 植被型编号 数据类型:Text(13) 字段9:植被群系和 数据类型:Short Integer(2) 字段10:植被型 数据类型:Text(50) 字段11: 植被型组编 数据类型:Text(4) 字段12:植被型组 数据类型:Text(12) 字段13: 植被大类 数据类型:Text(10) 字段14:VEGETATI_2 数据类型:Text(245) 字段15: VEGETATI_3 数据类型:Text(108) 字段16: VEGETATI_4 数据类型:Text(211) 字段17: VEGETATI_5 数据类型:Text(23)
本数据集为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悬冰川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有气温、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的观测数据。观测时间为2005年5月29日-2010年12月31日。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中脊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观测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m/s)、降水(mm)。利用本数据可提取冰川表面气候变化,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本数据集为1995年在东南极中山站获取的连续地面气象观测数据(A文件月报和Y文件年报)。该站已纳入世界天气监测网(WMO No.89573)。按照中国气象观测规范,从建站开始每日定时4次(Beijing time 02,08,14,20)观测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等气象要素。中山站气象观测的开始时间为1989-2014。
本数据集为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中脊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观测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m/s)、降水(mm)。利用本数据可提取冰川表面气候变化,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黑河地貌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00万)。本数据是基于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集成、更新得到。主要使用和参考的数据包括:1)遥感影像数据:全国1990’s 左右的TM和2000’s 左右的ETM影像;2)历史地貌图:已出版的15幅100万地貌图、两套全国1:400万地貌图、全国各省市区的50万或100万地貌草图;3)基础地理数据:全国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和25万DEM数据;4)地质数据:全国1:50万地质图;5)相关专题图:土地利用图、植被图、土地资源图等。解译方法采用基于ARCGIS的人机交互方式,并按照分层分级的解译顺序进行:即第一层:平原与山地;第二层:基本地貌类型(28种);第三层:10种成因类型;第四层:次级成因类型;第五层:形态差异划分类型;第六层:次级形态差异划分类型;第七层:坡度、坡向及其组合划分地貌的倾斜程度或坡度;第八层:物质组成或岩性确定的地貌物质类型;第九层:合并1-7层图斑。共包括441种地貌类型及编码。数据字段包括:Fenfu(图幅号)、name(属性)、class(编码)、Sname(行政区划)
本数据集为2010年唐古拉冬克玛底冰川5600米处架设的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有气温、湿度、风速和净辐射。利用本数据可提取冰川表面气候变化和净辐射量,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等等。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根据黑河流域分布、地势和地形形态可将黑河流域分为四个区:祁连山高山区、河西走廊平原区、走廊北山中山区、额济纳盆地。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是反映滑坡发生、发展、演化过程的最显著的参量,是滑坡监测预警必要的基础数据。该数据集记录了三峡库区秭归县滑坡2003年变形监测数据;主要包括后坝滑坡(兴山县古夫镇丰邑坪村),桃树坪滑坡(秭归县归州镇归州河彭家坡河段右岸与左岸卡子湾(堰坪)滑坡隔河相对),白水河滑坡(沙镇溪镇长江南岸)四处滑坡的变形情况、变形原因和稳定性评价调查报告。
数据包括近四百年西部地区五个主要特征气候分区(干旱区、高原主体、新疆北部、河套地区、高原东北)的10年分辨率的干湿指数序列和近五百年其中三个区域(高原东北、河套地区、新疆北部)的高分辨率(年分辨率)干湿指数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