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metadata

2006-2017年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站地面气象观测日统计值

本数据集为我国 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0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地面气象观测日统计数据,包括日均二分风速、日合计雨量、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日均本站气压

巴丹吉林沙漠DEM数据集(30m)

本数据为巴丹吉林沙漠数字地形(DEM)数据集,分辨率为30m,可用ArcGIS打开dem.ovr文件。

1995-2003年中国南极中山站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观测数据

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是一个用计算机实时控制的高频脉冲多普勒雷达,是美国麻省洛厄尔大学研制的电离层探测仪器。它能够同时测量电离层回波的振幅、相位、时延、频率、多普勒频移、来波到达角和极化角等多个参数,所测结果以数字形式记录在数据流磁带上,经集成的库文件将数据导入到CDR盘片上,每十天一个文件。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1995-2003年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观测数据。

2000年陕西省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

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省2000年的1:70万土地覆被数据。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一级类与IPCC系统保持一致共6类(林地、草地、湿地、耕地、人工表面、其他),二级类采用了由FAO的LCCS生成的具有全球统一代码的38个类型。

中国2000-2020年积雪反照率八天合成产品

本数据集为中国陆域八天合成积雪反照率数据,时间范围覆盖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为HDF格式的栅格数据。地理空间范围为72°-142°E,16°-56°N,采用等经纬度投影,空间分辨率0.01°。数据集基于MODIS反射率产品MOD09GA,积雪产品MOD10A1/MYD10A1和全球数字高程模型SRTM数据,在ART模型基础上发展了积雪反照率反演模型,并利用GEE和本地端交互生产而来,最后经过八天合成达到去云目的。数据要素包含黑空反照率,白空反照率,太阳天顶角,反演标识,云标识等。

西北干旱区主要植被及环境参数时空分布(1km)(2000-2010)

数据内容(数据文件、表名称,包含的观测指标内容) (1)MOD12:干旱区2001-2009年土地覆盖数据 (2)MOD13: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NDVI/EVI),2000-2010年16天数据。 (3)MOD15: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2000-2010年8天数据。 (4)MOD16:蒸腾。2000-2010年数据。 (5)MOD17:NPP。2000-2010年8天数据。 (6)MOD09:反射率。包含了2000-2010年西北干旱区反射率、土地覆盖、植被指数、蒸腾、NPP1公里数据等。

2005-2009年法国Drôme河的正射影像和DEM数据集

数据集研究区域为法国Drôme河在Luc-en-Diois和 Recoubeau-Jansac间长5Km 长的河道及其周围地貌环境,河道宽度在10-200m之间,河床主要是由疏松砂岩、砾石和卵石构成,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沿河没有堤坝,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河道两岸植被茂密。

数据集由两部分数据组成,一是正射影像数据,二是DEM,共十个Geotiff格式数据文件,地理坐标系为RGF93_Lambert_93,正射影像清晰显示出河道和植被等相关地貌,空间分辨率为0.1m,像素深度为8位整型。DEM压缩数据像素深度为32位浮点型,空间分辨率为0.2m/0.3m。整个区域高程值在480米-580米之间。以2006年数据为例,正射影像数据名为2006Drôme.tif,二是DEM名为2006Drôme dem.tif。

南极乔治王岛表土中的污染重金属数据

乔治王岛(King George Island)是南设得兰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位于62°23"S,58°27"W ,120公里附近的海面上。本数据集为南极乔治王岛表土中的污染重金属数据。重金属原义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等。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

中国地区土地覆盖综合数据集

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包括5种产品:

1)glc2000_lucc_1km_China.asc,由GLC2000项目开发的基于SPOT4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GLC2000.GLC2000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它的数据说明请参考http://www-gvm.jrc.it/glc2000/defaultGLC2000.htm

2)igbp_lucc_1km_China.asc,由IGBP-DIS支持的基于AVHRR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IGBPDIS;IGBPDIS数据的制备,采用USGS的方法,利用1992年四月到1992年三月的AVHRR数据开发出1k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分类系统采取IGBP制定的分类系统,把全球分为17类.其开发以洲为单位。应用AVHRR12个月的最大化合成NDVI资料,

3)modis_lucc_1km_China_2001.asc,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MODIS;MODIS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由全球覆盖数据直接裁剪得到,它的数据说明请参考http://edcdaac.usgs.gov/modis/mod12q1v4.asp。

4、umd_lucc_1km_China.asc,由马里兰大学生产的基于AVHRR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数据名称为UMd;UMd基于AVHRR数据的5个波段及NDVI数据经过重新组合建议数据矩阵,用分类树的方法进行了全球土地覆盖分类工作。其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比过去数据更高精度的数据。分类系统很大程度上采用了IGBP的分类方案。

5)westdc_lucc_1km_China.asc,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中国2000年1:10万土地覆盖数据,对其进行合并、矢栅转换(面积最大法),最后得到全国幅1km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数据名称为WESTDC。WESTDC中国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在中国科学院1:10万按县分幅的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矢栅转换(面积最大法),最后得到全国幅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采用中科院资源环境分类系统。

2:数据格式:ArcView GIS ASCII

3:网格参数:

ncols 4857

nrows 4045

xllcorner -2650000

yllcorner 1876946

cellsize 1000

NODATA_value -9999

4:投影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25 00 0.000 /* 1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0 0.000 /* 2nd standard parallel

105 00 0.000 /* central meridian

0 0 0.000 /*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00000 /* false easting (meters)

0.00000 /* false northing (meters)

南极极地站位图

本数据为极地站位图,共有5张图片,以jpg或bmp形式存储,可直接打开。图片内容包括1:40000乔治王岛地图、1:50000法尔兹半岛地图,以及长城站在长城湾和阿德雷湾观测点分布示意图。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位于62°23"S,58°27"W,120公里附近的海面上,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最为密集之地。

塔里木河流域边界数据集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边界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包括塔里木河流域子流域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WRRNM(流域名称)、WRRCD(流域编码)

2004年中国南极中山站地磁台地磁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中国南极中山站2004年地磁台地磁观测数据。中山站地磁台坐落在东南极普照里兹湾东南沿岸的拉兹曼丘陵地区,地处南极圈内,在中国南极中山站主站区以西偏北约300m处。其东侧与莫愁湖相依,东北侧紧邻五岩岗,西侧200m外为纳拉峡海湾。中山站地磁台现有绝对观测室、记录室和探头室,为抗风雪,均采用架空式结构,以木材、铜材等弱磁性材料建设,1991年初在中山站现场组装而成,2003年曾进行过修缮加固。

2012年新编黑河流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集

2012年新编黑河流域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是中科院寒旱所遥感研究室,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基于2000年左右LandsaTM和ETM遥感数据,综合野外考察验证,建立了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影像和矢量数据库。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黑河流域1:10万(2011年)土地覆被数据和以往土地覆被采用同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5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

土地覆被分类属性: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属性编码 空间分布位置

耕地:平原旱地 123 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前带、河流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水源短缺灌溉条件较差)。

丘陵旱地 122 主要分布在丘陵区,一般状况下地块分布在丘陵的缓坡以及墚、卯之上。

山区旱地 121 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在4000米以下的山坡(缓坡、山腰、陡坡台地等)及山前带上。

林地:有林地(乔木) 21 主要分布在高山(海拔4000米以下)或中山坡地、谷地两坡、山顶、平原等。

灌木林地 22 主要分布在较高的山区(4500米以下),多数分布山坡和山谷及沙地。

疏林地 23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及沙地、戈壁(壤质、沙砾质)边缘。

其他林地 24 主要分布在绿洲田埂,河边、路边及农村居民点周围。

草地:高覆被草地 31 一般分布在山区(缓坡)、丘陵(陡坡)及河间滩地、戈壁、沙地丘间等。

中覆被草地 32 主要分布在较干燥地方(隔壁低洼地和沙地丘间地等)。

低覆被草地 33 主要生长在较干燥地方(黄土丘陵上和沙地边缘)。

水域:河渠 41 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耕地以及山间沟谷内。

湖泊 42 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

水库坑塘 43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谷内,周围有居民地和耕地。

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44 主要分布在(4000以上)高山顶部。

河滩地 46 主要分布在高中低山坡面沟谷、山前、平原低地、河湖盆边缘等。

居民地:城镇用地 51主要分布在平原、山区盆地、坡地及沟谷地台地。

农村居民地 52主要分布在绿洲、耕地及路边、塬面、坡上等。

工矿和交通用地 53一般分布在城镇外围、交通较发达区域和工业采矿区。

未利用土地:沙地 61大多分布在盆地、河流两侧、河湾及山前戈壁外围。

戈壁 62主要分布在风蚀较强有沙源物质输送的山前带。

盐碱 63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及干湖泊及湖泊边。

沼泽 64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地段。

裸土 65主要分布在较干旱地区(山间陡坡、丘陵、戈壁),植被盖度<5% 。

裸岩 66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石质山区(风大、少雨)。

其他 67主要分布在4000米以上冻融形成的裸露岩石,又称高寒苔原。

中国南极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的冰厚度

Dome A位于东南极中心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Dome 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 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地球气候环境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驱动源,是现代地球气候环境动力学本底观测的最理想区域。沿中山站至Dome 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100km范围(两侧各50km)BEDMAP计划生产的冰厚度。ESRI栅格文本格式。本数据集为中国南极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路线的冰厚度。

2004-2005年中国南极第21次考察度夏期间内拉湾和中山湾海冰温度链测量数据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海冰观测项目度夏期间共进行两个位置的温度剖面的测量:1)雪龙卸货处,开始时间:2004-11-28 12:52:52,结束时间:2004-11-28 13:05:56。2)内拉湾 69°22。488 S 76°21。466E 。该点距海岸约20m,初始冰厚测量值为163cm。 测量设备说明:采用多个(雪龙卸货处采用8个,内拉湾采用16个温度传感器构成的温度链进行冰温剖面的观测,其传感器为德国JUMO大连分公司生产的A级PT100传感器。传感器排列间距为12cm,温度链总长180cm。温度数据采集和自容式存储设备采用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控制研究所的专利产品DUT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辨率为0。01℃,数据可存储20天。数据可通过网络接口上传至计算机。采用12V蓄电池供电。 3 数据表中位置是指传感器离海冰上表面的距离。数据的单位为摄氏度。

4 测量的现场执行人:董西路(大连理工大学),窦银科(太原理工大学)。 本数据集为2004-2005年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度夏期间内拉湾和中山湾海冰温度链测量数据。

银川1:5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银川土地利用现状图》,本图是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甘青宁类型区系列图之一,信息如下:

沙漠化类型图(desert)、银川土地利用图(landuse)、铁路(railway)、面状居民地(resident_poly)、点状居民地(resindential)、河流(River)、公路(Road)、面状水域(Water_poly)

3、数据字段及属性

类型编号 土地资源类(land_type) 沙漠形态类(shape)

11 水田 Paddy

111 水稻田 Paddy field

12 水浇地 Irrigated field

131 平旱地 Plain non-irrigated field

132 沟旱地 Valley non-irrigate field

133 坡旱地 Slope non-irrigated field

134 台旱地 Terrace non-irrigat field

14 菜地 Vegetable plot

15 弃耕地 Abandoned farmland

21 果园 Orchard

31 有林地 Woodland.........

1985-1986年中国第2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近岸水域叶绿素测定数据

本资料记录了从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从南极长城湾海水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数据。本数据集包括如下内容:采样时间、地点、样品类型、深度(m)、Step(m)、体积(L)、滤膜、chlorophyll-a(mg/m³)、chlorophyll-b(mg/m³)、chlorophyll-c(mg/m³)、总量(mg/m³)、Phaeo(mg/m³).

2002-2003年中国南极第19次考察环南极及普里兹湾海区大磷虾生长状况及丰度数据

19次南极考察过程中(2002年12月-2003年2月底),走航过程中从新西兰-长城站-中山站的走航过程用高速采集器在正常船速下采集-30m-0m的磷虾样品,在普里滋湾测区用IKMT网进行斜拖网采集-200m-0m磷虾样品。回到陆地实验室后磷虾样品进行了计数、称重,并对丰度较大的几个站位的磷虾样品进行了性期划分、体长和眼径的测量。采集相关数据的目的是了解大磷虾的在南大洋的分布和生长状况。

2010-2014年云南蒋家沟背阴山日降雨观测数据

云南蒋家沟背阴山(N26°14′34.68″,E103°08′47.33″)2010-2014年日降雨观测数据,单位毫米(mm)。观测数据来自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自动雨量计两种观测形式,为连续观测数据,必须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后才能使用。1.每天的降水都处理成日雨量。 2.泥石流发生日的降水处理成10分钟雨量。观测数据可以与蒋家沟泥石流暴发资料配合使用,是研究泥石流形成和泥石流预报的珍贵资料。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荒漠过渡带样方调查数据集(2008年)

本数据集包含 (1)荒漠植物采样照片 (2)生物量样品处理表 (3)南北向过渡带剖面数据